APP下载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实效性*

2020-03-15张大卫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革命红色

张大卫

(西藏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这种红色文化既包括历史遗址、文献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歌曲文字等物质载体,也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老西藏精神等精神载体。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它的内涵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红色文化资源是以红色景区、红色文化作品、红色网站等“红色资源”为依托来组织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先进文化资源,由于红色文化资源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资源于一体,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鲜活教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高校在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党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我国国情出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加强党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工农红军不仅仅是战斗队,还是工作队和宣传队。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使用了“思想教育”这一概念,“几年来的整风工作收到了巨大的成效,使这些不纯正的思想受到了很多的纠正,今后应当继续这种工作,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更大地展开党内的思想教育。”[2]建国初期,毛泽东希望广大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57年 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特别重视对广大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4]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三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四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习近平强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6]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产物,蕴含着厚重的先进文化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和教育功能,其中所体现的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而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可给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提供持久的精神支撑,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学生党员对党史国史的认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留存下来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资政育人的良好资源和最佳营养。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广泛孕育和成长于各种红色文化资源中,是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宝贵精神品质。红色基因蕴含着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党员进行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是加强学生党员认知党史国史的最有效方法。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从1921年50多人的早期党组织到目前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我们党历来重视总结经验,以史为鉴,一直注重用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人、激励人。历史证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学生党员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了解党史和国史,增强历史知识,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二)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红色基因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在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征程中逐渐形成的革命基因,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有助于学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7]在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那些不畏艰险、慷慨赴死的先烈们,是什么让他们不畏死亡?就是因为他们坚信革命能够成功,坚信自己的奋斗有价值,坚信自己的死亡将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铺路石。他们是一群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心中的信仰和主义而战斗的时代精英,他们有崇高的理想,知道自己为谁打天下,他们有必胜的信念,坚信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是暂时的,中国革命将来一定会胜利。正是有了红色基因的赓续,我们才有了前赴后继的勇气,开天辟地的志气,制胜未来的底气。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最好时期。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学生党员作为广大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党组织连接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就必须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就需要用红色文化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党员,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三)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现行政治体制和政治环境的情感及态度,是政治要求与社会成员的政治愿望及行动的契合状态。[8]大学生党员是国家公民中的精英群体,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政治认同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红色文化资源中承载和凝炼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当前,就是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充分感受和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辛和不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艰难,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和足够政治智慧的党,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而在情感上认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性和合法性,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和他本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及日常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密切相关。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红色基因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文化形态上的体现,其中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遗传下来的被群众普遍认可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其内在价值标准与道德观念对于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靠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把优良革命传统和精神品质继承下去。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的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一大批革命领袖人物,李大钊、夏明翰、蔡和森、方志敏等革命先烈;在曲折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黄旭华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更是涌现出孔繁森、任长霞、沈浩、徐洪刚等一大批感动中国人物。他们虽然身处不同历史时代,但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红色基因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操守,既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更是学生党员学习的标杆,他们的行为示范和精神激励,能够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奉献意识和奋斗意识,净化心灵,提升思想道德。从革命先烈、英模人物,再到感动中国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敬业奉献精神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凝炼和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典范。当代大学生基本都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长大,他们对于先辈们艰苦奋斗的过往生活感受不多。同时,由于传统教育缺位,不少学生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习以为常,对革命先辈的苦难历程知之甚少,很多人已经淡忘了我们的革命先辈。因此,需要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党员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党员切身体会革命先辈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不怕牺牲、迎难而上,为建立新中国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爱国情怀。广大学生党员要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实际,继承发扬前辈的革命传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热血。

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实效路径探索

教育属于一种信息传播方式。重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把红色文化资源契入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有助于发挥其自身厚重历史感的教育优势,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优化。

(一)积极探索方式方法,使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主渠道”中发挥最大效益

课堂教学是目前世界上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和渠道。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最具实践经验的理论性成果。作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校院两级党校,也必须把党校的培训课堂作为“主渠道”,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由于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距离当前的生活实际较远,而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同时由于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不仅数量多,而且性质各异,甚至彼此之间存在冲突,这些极易导致青年学生无所适从,从而产生诸多认识上的困惑。这使得他们难以通过老师单纯的课堂讲授跨越时空界限去和革命先辈进行“对话”和“交流”,而缺乏情感共鸣的教学体验容易导致与现实脱节的虚无感,进而造成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理解发生偏差。因此,需要教育者把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牺牲奉献、艰苦奋斗精神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进行融合创新,赋予红色文化资源以新的时代内涵。

另外,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内容一般都比较抽象且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简单平铺直叙的讲述不可能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多方探索,从总体上把握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特殊价值、作用机理等,并针对其特质,与课堂理论讲授、虚拟体验、叙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等相结合,才能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营养,使红色文化资源在党课课堂中发挥最大的效益。要有效创新红色资源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可集中观看红色影视剧片段,然后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避免简单的灌输和说教。也可以收集一些案例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研讨,然后教师加以点评。还可以通过播放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引用红色人物的经典故事,通过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价值观念,让学生党员及发展对象对红色文化资源“可观、可感、可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总之要利用红色资源多样的体现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式。

此外,聘请一些本地先进模范人物、革命英烈后代等担任兼职教师。党课内容可以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及地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各领域,让学生们能听到最感人的革命历史故事、最动听的红色歌谣、最前沿的革命历史和理论的学术观点,让学生党员在认真聆听中心灵得到净化提升。

(二)筑牢实践活动“主阵地”,在红色情境中提升学生党员思想境界

课外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前往红色文化资源基地参观学习,提前设计好参观路线,想办法创设有感染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气、神”,增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主阵地”,也分校内校外两个维度,校内是要打造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发掘学校红色历史以及校史上的英模人物、事迹,在入党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日等重要时间点,以庄严盛大的活动场面感染学生,要倡导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激发培育正能量。在校外利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和专题教学,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教材,让学生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深切感知红色精神,提升思想境界;在重温历史事件、学习革命传统中感悟先辈爱国情怀,筑牢正确的“三观”,坚定他们紧跟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陕西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阶段,都有陕西籍革命先辈拼搏战斗的身影,在陕西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非常多,特别是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遗留下众多的革命遗址,都为我们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省内高校应充分把这些红色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把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革命事件遗址、英烈事迹陈列馆等作为党校教学课堂进行现场实践教学,通过革命实物、音像图片资料、文献等帮助和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现场体验红色历史,领会其丰富内涵。

学校也可以在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英模人物故居等处,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如聆听先烈为信仰而献身的红色故事,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现场感受和体验先烈们为心中的信仰和主义而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学校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尽可能把活动设计得紧凑一些,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连续强化教育。如我们在带领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前往陕西渭华起义纪念馆实践教学时,上午专门邀请了渭南师范学院的专职研究人员在起义遗址现场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讲解1928年5月渭华起义的经过和历史意义(渭华起义是中国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军事力量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暴动。虽然失败了,但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物,积累了斗争经验,并将革命火种引向陕北,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下午参观了渭南师范学院校园内的刘志丹、习仲勋关中东部革命活动纪念馆,在解说员的讲解下,了解了刘志丹等先烈在陕西东部的革命活动。当天晚上又组织观看《建军大业》电影,让同学们对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中共领导人绝地反击,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最后在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取”道路的苦难历程有了客观的了解。通过对学生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连续强化教育,使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历尽艰辛、不屈不挠的牺牲奋斗精神深深根植于学生头脑。

在活动结束后学生所提交的培训体会里有这样的话:“如果我身处那种情况下,我会像千千万万烈士一样挺身而出,做一个当代版的小兵张嘎,因为我没有忘记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虽然现在我们不用担心上战场流血牺牲,但是必须居安思危,国际局势动荡,我要牢记自己最初的入党动机,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每个人都要活出最好的自己,踏踏实实工作一辈子。”可见实践教学收到了实效。

(三)加强红色网站建设,抓好新媒体阵地,占领网络媒体“新阵地”

为抵御网络上多元价值观对红色文化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的冲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舆论,用积极向上的红色内容净化高校网络舆论空间,高校要拓展网络红色文化教育“新阵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网络领域覆盖。

首先,高校各级党务工作者要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进网络”的意识。面对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青年学生“无人不网、无时不网”的现实,党务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网络在教育领域的重大作用,把网络作为宣传红色文化、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新课堂”。绝大部分的红色资源,学生党员是不容易找到的,因为这需要时间、精力等,党委组织部可以建立自己的红色资源网站,把学校周边的红色资源纳入其中,慢慢扩大范围及内容,将全省及周边省份、直至全国的重要红色资源点,整理归类,呈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最大限度地接触到红色资源。各党支部要经常引导学生上网浏览这些红色资源,唱响网络红色主旋律、弘扬网络正能量。

其次,高校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队伍,想方设法夺取主流意识形态在自媒体环境中的话语权。这支队伍不但要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教育工作者,还要有精通网络技术的技术性人才,并对他们加强培训,培养他们在网络环境中适时宣传红色文化、为学生党员答疑释惑的能力,随时回击网络多元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要及时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展示红色文化资源,必须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和学生接受信息的习惯。目前微信、QQ是学生普遍使用的网络媒介,要对传播内容进行“包装”,利用信息技术使红色文化资源“动”起来,使用“网络语言”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不断创造出兼具历史厚度与思想高度的高质量作品。网宣队伍成员平时要对红色资源进行收集梳理,整理开发红色资源多媒体库,通过红色资源网站、红色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定期推送“红色资源”教育信息,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再次,要加大对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并引导他们发挥学生意见领袖和榜样的作用,在网络平台中积极主动宣传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