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研究

2020-03-14郭贇嘉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辅导教师关键维度

郭贇嘉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阳泉分校,山西 阳泉 045000)

当前,从国际上信息技术发展轨迹来看,“互联网+”的生态发展环境正在形成,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进入了深层次发展阶段,这对远程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从事远程教育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另一类就是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师一般分为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教师主要由主讲教师、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和导学教师构成。[1]辅导教师处于远程教育教学团队中的最基层,是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承担直接面对学生从事教学辅导支持的重要角色。辅导教师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的完成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工作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技术化,这对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能力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探讨“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能力标准对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一)适应远程教育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2012年在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国家批准中央电大和北京电大等五所地方电大建设开放大学,从此开启了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向国家开放大学体系转型的新纪元。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新的“互联网+”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并日益壮大,“互联网+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这必然冲击网络教育的发展。在这一波技术引领教育发展的潮流中,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成为核心内容,这对远程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和能力标准,对于衔接学员和远程教育的远程辅导教师来说,能力要求的扩展和能力标准的提升成为必然。

(二)适应辅导教师角色转变的现实需要

“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师角色必须从广播电视大学时代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开放大学时代的“以学生为中心”上来,赋予远程教师从事远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支持的双重任务,这要求辅导教师需要同时扮演课程教学“指导者”和学生学习“支持者”的角色。前者要求辅导教师要提供科学合理的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设计,解疑答惑,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后者要求辅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提供必要的管理、情感和技术等支持性服务。“指导者”角色是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支持者”角色与课程教学内容无关,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持续地被关注,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面对的学生主体是成年人,他们具有年龄跨度大、社会角色多样、受教育程度各异、经验结构不同等特点。这构成了远程教育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起点,他们对远程教育的诉求各不相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成为必然选择。远程开放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和学生通常处于时空分离状态,媒体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途径,提高教学交互的有效性成为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而远程教育辅导教师是实现教学有效交互的关键要素。具备教学交互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连续性和活跃性成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新的能力要求。

二、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制定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远程教育理论的基础,是远程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2]在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自觉投入模式转变。在建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体系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辅导教师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激励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势必要在学习过程中设计更多的交互活动,包括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能够合理设计小组学习和社群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学习和有效学习,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联通学习。

(二)动态生成性原则

随着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诉求,教师的能力结构和能力标准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人们对教师的能力标准也处在不断更新变化当中。在探讨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时,学者一般采用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宏观的视角侧重讨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结构的全貌,而微观的视角则偏重探讨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我们所要构建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是从宏观层面探讨的,教师教学能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能力。宏观的视角更增加了标准的动态生成性,在衡量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时具有伸缩性,为辅导教师的专业发展预留了空间。此外,不同地区对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探讨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为一般性能力标准,各个地区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可以参照当地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动态性的调整。

(三)效能提升原则

在制定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时,坚持效能提升原则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目的就是要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远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旨归,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只有掌握了必备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能,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离不开辅导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制定和完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这种能力受到了严重冲击,辅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使自己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并能积极应用新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才能在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三、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模型

在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依据“互联网+”时代对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对辅导教师能力标准维度进行划分,确定指标维度;然后对能力构成进行分析,确定关键领域;最后对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表述,对其具体标准和要求进行详细阐述,形成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

(一)专业基础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立身之本,对于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而言更是这样,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与普通学校教师不同的是,远程教育辅导教师除了具备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外,还需要掌握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技能。专业基础主要分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部分。

(二)教学能力

教学职能是远程辅导教师最核心、最基础的职能,无论是在网络教学还是面授辅导过程中都要求教师具备远程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辅导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进行解疑答惑、开展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主要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部分。

(三)交互支持

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在远程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提供教学交互活动,教学交互活动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远程学习效果。研究表明,远程学习者需要获得来自课程辅导教师的持续关注,这对于学生保持和完成课程学习非常重要。[3]在时空分离的条件下,如何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学生融合在一个组织中进行学习交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虚拟但又真实的教学环境,促进自主学习的开展是远程教育辅导教师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交互支持主要分为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业咨询两部分。

(四)管理能力

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都需要辅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活动,良好的教学管理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远程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合理的学习进度安排,有效的学习过程监督,学习社群的良好运行都有助于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管理能力主要涉及到学习过程的管理、学生管理、学习社群的创建。

(五)技术能力

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开展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远程辅导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这就要求远程教育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敏锐地感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整合、评估,进而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素养和技术支持两部分。

(六)研究能力

“互联网+教育”时代要求远程教育辅导教师需要具有数字时代研究者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辅导教师不仅要能教学、会教学、善学习,而且要能思考、善反思、懂研究,要具备敏锐的研究意识,寻找独特的研究视角;要善于发现远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恰当的干预和解决,能够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研究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

基于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模型的基础,我们探讨和制定了该能力标准,专业基础、教学能力、交互支持、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研究能力这六项能力是彼此关联又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能力标准。该指标维度有六项,每一个指标维度下都设有关键领域,关键领域有13项,关键领域又紧紧围绕指标维度展开,是对指标维度的进一步分解。在关键领域下设有55项具体指标,是对关键领域所能达到的水平给出的参考标准和具体要求。[4]

(一)指标维度:专业知识

1.关键领域:专业知识。具体指标: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远程教育理论;关注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能够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2.关键领域:专业技能。具体指标:具备面授辅导教学能力;具备网络教学能力。

(二)指标维度:教学能力

1.关键领域:教学设计。具体指标:开展学习者分析和课程资源分析;制定详细的远程教学课程辅导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明确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进度);掌握课程结构,能够通过“思维导图”“认知地图”等方式串联课程知识点,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搜集与提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源。

2.关键领域:教学实施。具体指标:能够准确地向学生阐述和解释课程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辅导学生进行课程实验或实践活动;科学地组织和指导在线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够准确地解释作业任务,以及可供选择的题目和项目;对学生的作业提供评估、打分以及反馈评语。

3.关键领域:教学评价。具体指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和批改作业;能够进行考试命题和评阅工作;监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进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正确地评价课程学习材料,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地评价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

(三)指标维度:交互支持

1.关键领域:情感支持。具体指标: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排除非课程内容认知的障碍和干扰;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协作与交流。

2.关键领域:学习支持。具体指标:能够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远程教学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学生课程选择的咨询。

(四)指标维度:管理能力

1.关键领域:学习过程管理。具体指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能够及时地进行学习反馈;能够及时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

2.关键领域:学生管理。具体指标:能够科学合理地管理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进度;组建学习社群,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促进社群学习活动的良好开展;能够恰当地解决社群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五)指标维度:技术能力

1.关键领域:技术工具的运用。具体指标:通过网络教学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具备根据教学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网络工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通过网络工具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熟悉掌握学习平台、辅助学习工具、移动学习设备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远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关键领域:数据素养。具体指标:具备一定的数据敏感性,数据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到数据的重要价值;掌握必备的数据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理解、分析、解读和交流合作能力;能够运用大数据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策略。

(六)指标维度:研究能力

1.关键指标:教学研究。具体指标:掌握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能够发现教学问题;设计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合适的研究手段;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成果能够运用到教学当中去。

2.关键指标:合作交流。具体指标:整合教学研究成果;与同行教师开展合作研究。

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的制定既是对辅导教师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也有助于学校根据该能力标准选拔合适的辅导教师充实到远程教育教师团队当中,逐步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习支持辅导到位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猜你喜欢

辅导教师关键维度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高考考好是关键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七 彩 画 廊
How to get relaxed
光的维度
人生三维度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