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龙洞水库红锥林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2020-03-14谭锦豪罗晓茼李吉跃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红锥龙洞药用植物

王 玥 谭锦豪 王 冉,2 罗晓茼 苏 艳 李吉跃 何 茜

(1.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 河南省森林航空消防站,河南 郑州 450003)

药用植物是指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并有医疗用途的植物[1]。自古以来,人们便开始了对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在预防疾病、康养保健、活性成分提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市场前景广阔[2]。近几年,多位学者对广东各地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药用植物资源目录,为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支持[3-5]。林下药用植物多指生长在森林下层,以阴生植物为主的药用植物种类,是林下经济栽培利用的主要对象之一[6-7]。进行林下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有利于更好发挥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的优势,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同时也为进行林下药用栽培增加林地产出率提供帮助。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壳斗科锥属乔木,作为我国珍贵人工树种的代表之一,已在华南地区得到迅速发展[8]。广州市龙洞水库周围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林下植物资源丰富,往来游客众多。广东省龙眼洞林场于2003 年在此地进行红锥人工林栽培,更是吸引了不少到此捡拾红椎子和采集药材的群众。为避免人为活动因素导致植物资源尤其是林下药用植物资源收到破坏,有必要对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林下植物资源进行调查,重点分析和研究其药用植物资源,旨在为本地人工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1 调查区域概况

龙洞水库,又名筲箕窝水库,在广州市东北郊天河区(东经113°23′~113°24′,北纬23°13′~23°14′)。附近,地处天河区龙洞原筲箕窝村得名,海拔78~300 m。天河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9.5~21.4 ℃,年均降雨量1 800~2 200 mm[9],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越,蕴藏丰富的植物资源。 由于水库和山林的调节作用, 龙洞水库夏季气温比市区低2~3 ℃,空气清新凉爽[10]。水库附近山丘地,植被覆盖率接近100% ,水库周边林地主要为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管理并栽培的红锥人工林,总面积约27 hm2,栽培红锥人工林平均年龄为13 a。

2 调查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样方调查、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 年1~2 月,对广州市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在林下药用植物重点分布区域布设样地(30 m×30 m)18 块进行样方调查,并拍摄数码照片,采集植物标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植物进行鉴定,对此地林下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重点参考了《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华南药用植物》、《中国药用植物》《广东中药志》、《广东药用植物手册》、《常用中医药手册》等文献[11-18]。

3 结果与分析

3.1 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本次调查共统计得林下植物57 科96 属114 种,经统计分析得广州市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共有林下药用植物52 科86 属102 种,占全部林下植物的89.5%。具体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其中蕨类林下药用植物7 科7 属7 种;双子叶植物38 科69 属85 种;单子叶植物7 科10 属10 种。其中双子叶植物占比最高,为83.34%;单子叶植物占比9.80%;蕨类植物占比6.86%。

表1 广州市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林下药用植物物种组成Table 1 Species composi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under Castanopsis hystrix plantation forests in Longdong reservoir, Guangzhou

3.2 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特征分析

3.2.1 林下药用植物科属特征 参见表2,在102 种林下药用植物中,菊科(Compositae),共有7 属8种,占比为7.84%;大戟科(Euphorbiaceae)、茜草科(Rubi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各有6种,分属6 属、6 属、4 属,占比均为5.88%;樟科(Lauraceae)2 属5 种,占比4.90%;芸香科(Rutaceae)3 属4 种,占比3.92%;蔷薇科(Ros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皆为3 种,占比皆为2.94%;胡椒科(Piperaceae )、百合科(Liliaceae)、椴树科(Tili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 、锦葵科(Malv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 、桑科(Moraceae)、葡萄科(Vitaceae) 、唇形科(Labiatae)、桃金娘科(Myrtace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禾本科(Cyperaceae)等15 个科均为2 种,各占比均为1.96%;剩余等28 个科皆为1 属1 种,种占比均为0.98%。

3.2.2 林下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特征 中草药品种繁多,不同种类植物药用部位不同,同一种药用植物也可能有多个部位可以入药,如草珊瑚其全株可以入药,而桃金娘的入药部位为果。通过对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林下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进行统计(见表2),结果显示86 种林下药用植物有多个部位可以入药,占调查总体的84.31%,单一部位入药的植物有16 种,占总体102 种的15.69%。全株、全草、根或根状茎可以入药的植物有86 种,占总体的84.31%;可以全株或全草利用的药用植物有31 种,占总体的30.39%;共有79 种植物的叶部位可以入药,占总体的77.45%;剩余23 种药用植物叶不能入药;共有47种植物的茎部位不可入药,占总体的46.08%。通过对用药部位的分析可以发现,药用植物的根、叶是入药最多的部位,茎其次,再次为果,有12 种,占比11.76%,而皮、花、种子和孢子等部位入药的数量较低,分别为7 种、6 种、1 种和1 种,占总体的比例为6.86%、5.88%、0.98%及0.98%。对入药部位为全株全草类和根及根茎类的药用植物来说,采集时基本会全株采集或采集整个地上部分,个别植物除外,此类利用方式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及可持续利用很不利,因此在开发利用此类药用植物资源时,特别是野生种源,要注意资源的保护,有节律地采集。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林下药用植物物种及科属其入药部位也有差异。如蕨类林下药用植物中,除海金沙是孢子入药,乌毛蕨是根状茎入药外,其他5 种蕨类植物均可全草入药。除去独科独属的植物,菊科所调查到的全部8 种、玄参科所调查到的全部6 种、鸭拓草科、锦葵科和葡萄科每科分别调查到的2 种药用植物均可以全草或全株利用。调查所示所有的大戟科药用植物其叶均可入药,桃金娘科植物只有果可以入药,蔷薇科、蝶形花科、桑科、冬青科、芸香科、五加科、紫金牛科的药用植物根部均可入药。综上,可以在林下药用植物开发过程中,依据入药部位选择合适的科属植物进行利用。

表2 广州市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林下药用植物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plants under Castanopsis hystrix plantation forests in Longdong reservoir, Guangzhou

植物类型Plant types科Familes种Species药用部位Medicinal part P.11 Lauraceae 樟科P.23 Menispermaceae 防己科Litsea rotundifolia Hemsl. var. oblongifolia (Nees) Allen 豺皮樟 根、叶、果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 潺槁树 根、皮、叶Litsea cubeba (Lour.) Pers. 山苍子 根、皮、茎、叶、果Litsea monopetala (Roxb.) Pers. 假柿木姜子 叶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樟 根、皮、木材、叶、果Stephania longa Lour 粪箕笃 全草、根茎、根Pericampylus glaucus (Lam.) Merr. 细圆藤 藤茎Piper hancei Maxim. 山蒟 根、茎叶Piper sarmentosum Roxb. 假蒟 根P.30 Chloranthaceae 金粟兰科 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 草珊瑚 全株P.57.Polygonaceae 蓼科 Polygonum chinense L. 火炭母 茎、叶(地上部分)P.63. Amaranthaceae 苋科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土牛膝 根、根茎P.77 Onagracaceae 柳叶菜科 Ludwigia linifolia Poir. 草龙 全草P.85 Dilleniaceae 五桠果科 Tetracera asiatica (Lour.) Hoogland 锡叶藤 根、茎叶P.103 Cucurbitaceae 葫芦科 Melothria ndica Lour. 马交儿 根、叶P.112 Actinidiaceae 猕猴桃科 Saurauia tristyla DC. 水东哥 根、叶P.28. Piperaceae 胡椒科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s P.118 Myrtaceae 桃金娘科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 桃金娘 果Syzygium samarangense(Bl.)Merr. et Perry 洋蒲桃 果P.120 Melastomataceae 野牡丹科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野牡丹 根、叶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 毛稔 全株P.126 Guttiferae 藤黄科 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 黄牛木 根、皮、嫩叶Microcos paniculata Linn 破布叶 叶Triumfetta rhomboidea Jack. 刺蒴麻 全株P.130 Sterculiaceae 梧桐科 Sterculia lanceolata Cav. 假苹婆 根、叶P.128. Tiliaceae 椴树科P.132 Malvaceae 锦葵科Urena lobata L. 地桃花 全草、根Urena procumbens Linn. 梵天花 全草P.136 Euphorbiaceae 大戟科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uell. Arg. 白楸 根、叶Breynia fruticosa (Linn.) Hook. f. 黑面神 根、叶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 毛果算盘子 根、叶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Muell. Arg. 红背山麻杆 枝、叶Sapium discolor (Champ. ex Benth.) Muell. Arg. 山乌桕 根皮、树皮、叶Aporusa dioica (Roxb.) Muell. Arg. 银柴 茎、叶P.143 Rosaceae 蔷薇科Rubus alceaefolius Poir. 粗叶悬钩子 根、叶Rubus refl exus Ker var. lanceolobus Metc. 深裂锈毛莓 根、果、叶Rubus leucanthus Hance 白花悬钩子 根、果P.148 Papilionaceae 蝶形花科Desmodium heterocarpon (Linn.) DC. 假地豆 全株Pueraria phaseoloides (Roxb.) Benth. 三裂叶野葛 根、花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野葛 根、花P.165 Ulmaceae 榆科 Trema tomentosa(Roxb.)Hara 山黄麻 根、叶

植物类型Plant types科Familes种Species药用部位Medicinal part P.167 Moraceae 桑科Ficus hispida Linn. 对叶榕 根、叶、果、皮Ficus hirta Vahl 五指毛桃 根P.171 Aquifoliaceae 冬青科Ilex asprella (Hook. et Arn.) Champ. ex Benth. 梅叶冬青 根、叶Ilex fi coidea Hemsl. 榕叶冬青 根P.186 Santalaceae 檀香科 Henslowia frutescens Chemp. 寄生藤 全株P.193 Vitaceae 葡萄科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 & Arn.) K. Koch 广东蛇葡萄 全株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 Hand-Mazz) W. T. wang 显齿蛇葡萄 全株Tetradium glabrifolium (Champ. ex Benth.) Hartley 楝叶吴萸 根、叶、果Evodia lepta (Spreng.) Merr. 三桠苦 全株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山油柑 根、叶、果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两面针 根、茎、叶P.205 Anacardiaceae 漆树科 Rhus chinensis Mill. 盐肤木 根、叶、花、果P.194 Rutaceae 芸香科P.212 Araliaceae 五加科Scheffl era heptaphylla (L.) Frodin 鹅掌柴 根皮、根、叶Aralia spinifolia Merr 长刺楤木 根、皮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s Maesa perlarius (Lour.) Merr. 鲫鱼胆 全株Embelia ribes Burm. f. 白花酸藤子 根、叶Embelia laeta (L.) Mez 酸藤子 根、叶P.229 Oleaceae 木犀科 Jasminum elongatum (Bergius) Willd. 扭肚藤 叶、嫩茎P.230 Apocynaceae 夹竹桃科 Strophanthus divaricatus (Lour.) Hook. et Arn. 羊角拗 根、茎P.223 Myrsinaceae 紫金牛科P.232 Rubiaceae 茜草科P.238 Compositae 菊科Mussaenda pubescens Ait. f. 玉叶金花 藤叶Paederia scandens (Lour.) Merr. 鸡矢藤 全草Psychotria rubra (Lour.) Poir. 九节 根、叶Ixora chinensis Lam. 龙船花 根、茎、花Hedyotis hedyotidea DC. 牛白藤 茎、叶Wendlandia uvariifolia Hance 水锦树 根、叶Bidens pilosa L.var .radiata Sch.-Bip. 白花鬼针草 全草Ageratum conyzoides L. 藿香蓟 全草Spilanthes acmella (L.) Murr 金纽扣 全草Synedrella nodifl ora 金腰箭 全草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 茄叶斑鸠菊 全草Vernonia cinerea (L.)Less. 夜香牛 全草Blumea megacephala (Randeria) Chang et Tseng 东风草 全草Elephantopus tomentosus L. 白花地胆草 全草

注:表中植物科的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Note:The concepts and order of the familie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Ching′s system of pteridophytes and Hutchinson’s systematic patterns in angiosperms.

4 结论与建议

广州市龙洞水库红锥人工林下共有林下药用植物52 科86 属102 种。其中蕨类林下药用植物7 科7属7 种;双子叶植物38 科69 属85 种;单子叶植物7 科10 属10 种。在科分布上,优势科为菊科7 属8种,种占比7.84%;大戟科6 属6 种、茜草科6 属6 种、玄参科4 属6 种,种占比均为5.88%;樟科2 属5 种,占比4.90%;芸香科3 属4 种,占比3.92%;蔷薇科1 属3 种、蝶形花科2 属3 种、紫金牛科3 属3 种,种占比皆为2.94%。所有102 种林下药用植物种,有86 种植物其全株、全草、根或根茎可入药,占总体的84.31%;有79 种植物的叶可入药,占比77.45%;有55 种植物的茎可入药,占比53.92%;果可入药的植物有12 种,占比11.76%;皮、花、孢子和种子可入药的植物共有分别有7 种、6 种、1 种和1 种,占比为6.86%、5.88%、0.98%及0.98%。

广州市郊野现存维管植物约有220 科,855 属,1 810 种[19],其中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学者研究发现,广州市东北郊有野生药用植物112 科354 种[20],广州市从化地区风水林有药用植物共109 科233 属353 种[21],其中森林公园等地更是分布有大量药用植物资源,如广州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有药用植物717种[22]。对比本次调查来看,广州市龙洞水库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山、林资源,红锥人工林虽面积有限,但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其中林下药用植物多为阴生植物,且可以野生于人工林下,不仅有药用价值,还有着稳固水土、丰富林下植被多样性等生态价值,能增强林地水土保持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多种优势,发展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符合当前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需要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需要,有利于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双丰收。建议选择适宜发展林下药用植物栽培的人工林地,进行林下药用植物种植,不仅可以以耕代抚,也能可以实现林下药用植物仿野生栽培,有利于提升药材品质。对于分布广、 存量大、药效好的野生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可适当加以开发利用,但严禁掠夺式采摘,保证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关键在于增强大众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环保意识,可以由林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或经营主体等对龙洞水库周边群众和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的认识。

猜你喜欢

红锥龙洞药用植物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珍贵树种红锥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要点
苏元老撰并楷书《龙洞记碑》
红锥种植与管理技术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红锥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分析
红锥人工林培育研究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