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2020-03-13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高水平民办

高 琳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科研处 广东 广州 51137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民办本科高校的不断发展,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观念逐步形成。跟随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民办本科高校也纷纷组建起科研团队,力在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从而提升科研能力及水平,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在建设高水科研团队有着种种的困难和挑战,除了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且流动性大,尤其是缺少有战略眼光、知识结构丰富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团队带头人,但积极探索如何建设出具有高凝聚力、高稳定性及多元化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依旧是民办本科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团队的特征

(一)科研团队凝聚力不足

任何团队参与活动都少不了经济支撑,对于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团队参与科学研究和探索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项目资金,而项目资金需要获得项目立项。这就出现很多科研团队均是为申报某个科研项目而临时组建,使得科研团队特点看似队伍庞大但缺乏系统性、合理性。同时团队成员缺乏交流沟通、凝聚力匮乏,有些又忙于自己的事务,缺乏合作,难以实现知识、研究专长的共享,项目研究过程中往往成为项目负责人一人承担,使得有些科研团队存在的意义名存实亡,成为虚设。

(二)科研团队缺乏稳定性

科研团队想要长久发展,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必不可少。由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自身特点,流动性相较于公办高校要高很多,从而使得科研团队在进行科学研究期间常常会因为成员离职的原因变更团队成员,花费精力,难以全身心稳定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另外由于科研团队常为了某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并非以长远的科研追求、交融互助为基础而组建,项目结项之日往往是团队解散之时,科研团队也会随着某些项目的结项和立项不断地变化。

(三)科研团队结构单一

目前很多科研团队的组建大多是从自己所在的院、系寻找团队成员,高校中的院、系设置一般按照专业来划分,这就使得科研团队中的成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大幅度相似,整个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形式、学习方法单一化,缺少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缺乏多元化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很容易形成保守的学术思想,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创新和前进。

二、制约民办本科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滋生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学术环境

随着科研兴校的观念逐步被接受,民办本科高校也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势头。由于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失衡,又缺乏政府的经济支撑,很多民办本科高校对于科学研究力不从心。其次,由于民办本科高校很少举办科学研究前沿的学术报告会,同时到校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同时由于各学科专业的独立性,缺少不同学科专业的整合协同机制,使得各学科科研团队在学术自由、学术合作缺乏浓厚的氛围。总之由于民办本科高校办学时间短,起点低、平台资源有限,使得学术环境成为制约高水平科研团队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二)缺乏制度保障及有效的评价体系

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评价,往往是针对老师个人发表的论文、承担的项目来进行考核评价,缺少针对一个科研团队的评价体系和保障制度,尤其是经费上的支持,这也就使得科研团队缺少外在推力。其次,由于科研团队往往只关注承担的项目预期成果的数量是否能够达到结项标准,能否顺利结项,常忽略了成果的质量和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应用,这就导致科研的学术价值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的后果。所以缺乏制度保障及有效的评价体系成为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另一外部制约因素。

(三)缺乏优秀的团队带头人

由于民办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大多是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少部分的中级职称的老师和公办学校退休的教授,这就形成了民办本科高校特殊结构的教师队伍。对于民办本科高校大多数教授,缺乏科学研究的能动性与带头性,可以担任团队带头人的少之又少;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由于评职称的压力,虽愿意主动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但由于能力及经验的不足,难以担此大任。所以优秀团队带头人的匮乏成为制约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建设。

(四)缺乏良好的团队文化氛围

由于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常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各自为政,使得科研团队内部缺少文化建设,团队成员之间相对陌生,沟通程度较弱,知识分享程度较差,这也给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壁垒。

三、民办本科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团队领导,提高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的核心在于团队领导,团队领导是团队的主心骨[1]。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领导,除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学术水平外,同时需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战略的眼光、创新能力和包容精神。由于民办高校本身人才匮乏,更应该注意团队领导的培养、选拔或引进,挑选出可以胜任的科研团队带头人,以学术造诣和战略眼光来指引科研研究方向,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团队成员,以包容的精神接纳成员的建议,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

团队的凝聚力是决定团队执行力的先决条件,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科研团队,团队内部定是精神涣散,思想散漫,势必影响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所以科研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应该严格把关,不能一味求快,而是有目的的寻找有共同目标和追求的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加入团队。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下,多进行团建活动和学术交流,使得团队成员相互了解,从而达到学术上的共鸣,提高科研团队凝聚力。

团队的创新是团队建设的生命力,团队创新主要来源于团队多元化结构和思想的碰撞。所以科研团队在组建时,除了有共同的科研追求外,还要考虑学科之间的交叉,避免研究人员由于结构过于单一,难以打开研究思路,缺乏创新。所以构建多元化的团队也就应运而生,通过团队成员不同学科交融,对知识进行优化和创新,构建多种研究体系,实现思维的跨越,从多方位取得科研成就,促使科研团队长久的发展。

(二)借助科研基地,走出去引进来

民办本科高校研究经费不足是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的一个挑战。对于民办高校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以学校科研基地为突破口,引起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专家加入其中,同时促进与地方企业的互动交流,建立合作渠道,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科研模式。而企业对于学校科研研究资金的投入,很大程度能够缓解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的困扰,使得科研团队的建设多一项经费的来源,增加经费上的保障。科研团队借助此平台,加强与地方企业产业部门和政府的沟通,集思广益,把研究问题带进来,将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出去,实现服务地方的目标,同时也会起到对科研团队的宣传作用,利于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建设。

(三)深入研究评估体系,健全评价标准

科研评估体系对于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是科研成果增项科研产业的一个检测阶段,更是指引科研方向的风向标[2]。对于民办本科高校,更应该深入研究科研评估体系,健全评价标准,统筹规划学校总体科研目标,不单单以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目标,同时要考虑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应用情况。对于科研团队的管理和科研项目进行当中,根据总体目标,及时完善的科研评估体系,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合理的考评机制使得科学研究顺利进行和科研团队健康发展。

(四)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创新思维

促进学术交流的根据目的在于加强学术思想的融合,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团队建设一定要秉承“兼容并包”的理念。除了提倡团队内部的学科交叉和专业协助,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更应该起主导作用,为科研团队建立学术交流的平台,整合学校资源,以跨学科的形式进行学科培训,扩大学术思维,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其次,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团队更应该走出校门,参加学术会议,到优秀的校外科研团队进行考察学习,和校外的科研人员探讨,学习科研团队先进的管理方式,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来提升自身团队的科研水平。这对于民办高校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高水平民办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