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几招,看清谣言“真面目”

2020-03-12吴一波许信

大众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真面目证据

吴一波 许信

在社交平台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表示不堪其扰:“每天晚上收到我妈发来的养生文章,什么‘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排毒已成最佳养生之道……”的确,我们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但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移动社交愈发普及的今天,随着我们能接收到的健康信息日益纷繁复杂,很多“健康科普”的科学与否也越来越难以分辨。别说老人,就连年轻人一不留神也会随波逐流,等醒悟过来虽然深恶痛绝,但为时晚矣。

这些打着科普旗号的谣言,往往直指我们的“痛点”——对于老人,就是“活到九十九”;对于年轻人,则是“瘦成小蛮腰”。但事实上,这些看似苦口婆心的“科普”,不仅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反而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轻则让人在无用的“健康常识”上赔时间、赔金钱,重则让人受偏方误导损害身体机能甚至延误正常治疗。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识破谣言的同时,找到真正有用的健康科普信息呢?

核心关键词:证据

临床医学特别讲究证据,医生根据证据治病。在对健康科普作品的判别中,证据也同样重要。在接受健康科普的时候,不妨多留一个心眼,问问自己“凭什么相信这篇文章所说”。如果一篇科普文章连证明自己论点的论据都没有,恐怕也就没有道理能够说服读者。而作为读者,看一篇文章是否可信,关键就看证据是不是让人信服。关注证据,具体来说就是要關注这样几个关键点。

首先看证据的有无。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健康科普文章,一上来就告诉我们“最该做的十件事”“要避免的十种做法”……至于为什么该做、该避免却只字不提。这样的文章,很多都是从网上东拼西凑而来,内容看似头头是道,罗列的一些做法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细究起来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往往隐藏着很多无益甚至有害的建议。

其次要看证据的级别。

◆在循证医学中,“专家意见”往往不被认为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如果一篇文章只引用了一句玄之又玄的“专家名言”,我们心里就该警惕了。

◆“个例”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如果一篇文章想要证明某种药物或偏方的有效性,却只用一个奇迹式特例作为证据,那就不足为信。事实上,把这些可信度很低的证据放在文章里,作者往往是别有用心的,很可能是想在专家权威性和奇迹般的效果上面,掩饰谣言逻辑上的不可信。

最后,看证据是否被合理运用。有的谣言文章乍一看的确使用了权威的实验证据,但读下来却发现,这些证据只是放在开头用来拉大旗作虎皮,而全文的结论完全偏离到了另一个主题,并没有合理的证据证明。

证据运用的逻辑不合理,也容易使我们掉进陷阱。如何避免?一个办法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另外,很多谣言陷阱之精巧,就算健康素养很高也难以完全避开,因此遇到可疑的内容最好留个心眼,再去找找是不是有辟谣文章。动动手指,距离谣言就又远了一大步。

抓住三大“信号”

当然,我们也曾遇到过身边亲友这样的抱怨:“找证据当然是很有效的办法,但是每一篇文章都盯着证据不放,活得也太累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更简便易行的方法,找到一些“信号”,来评判文章的科学性是不是有保证。

第一,看发布的平台是否权威,在行业内是否有比较好的声誉,对于发布内容有没有比较完善的审核机制。

第二,看作者是不是专业人士。如果写的是疾病,那么作者最好是医生;如果写的是营养,那么作者最好是营养师……很多科普文章的作者署名,都不只是一个名字,会加上职业相关信息。例如某三甲医院某某主任医师等,这可以作为文章科学性的佐证。反之,如果看到一篇文章没有署名,谣言的风险就增加了。

第三,看是不是有利益冲突。保健品厂家就算再想保证科普的科学性,也总会有意无意地说自家保健品的好话。健康科普中最常见的利益冲突,是借科普的名义卖货。其他利益冲突包括职业的立场、个人的声誉等因素。如果我们看到了科普文章背后可能导致偏颇的立场,那么对文章的可信性就要打一个问号。

缓和手段“护”老人

说到底,我们要分辨谣言,第一靠健康素养,第二要保持批判怀疑的态度。没有这二者,就算我们听到了再多技巧,都可能陷入对谣言深信不疑的误区当中。

正如心理学中所说的“逆火效应”,人们更愿意相信与自己固有观念相符的信息,并厌恶做出改变。尤其对老年人而言,数十年的经验很难一朝一夕打破。

在教会老年人分辨谣言以前,我们不妨采取一些更缓和的手段。比如找到合适的说服方式,跟老人原有的经验相关联。或者不如就直接多陪在老人身边照顾,避免老人因为相信谣言而给自己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注:作者致力于研究健康科普作品科学性评价标准,提出并定义了“循证科普”,此文根据作者研究的部分结果撰写而成。

猜你喜欢

真面目证据
圣女果的“真面目”
隐藏的证据
揭开“隐形墨水”的真面目
手上的证据
藏宝图下的真面目(下)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守护神的真面目
手上的证据
揭开杀手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