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高校之防控对策

2020-03-12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肺炎新冠防控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突然爆发,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终于取得了控制疫情的阶段性胜利。高校具有人数众多、人群聚集、人员流动大等特点,一旦出现个别新冠肺炎病例,极容易造成新冠肺炎的快速传播。自2020 年4 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趋缓。尽管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从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看,形势非常严峻。一些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井喷式暴发,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以万计,许多国家对新冠肺炎的防控不力,甚至有些国家放任不管,搞所谓的“群体免疫”。由于我国与世界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近来我国几乎每天都有少量的输入性病例。前段时间,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等地区曾一度又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新冠肺炎传播疫情,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疫情仍然严峻。

从目前国内外的新冠肺炎疫情来看,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从一些高校返校复学后的后期情况看,有些高校放松了对新冠肺炎传播的防控工作,许多学生、教职工、勤杂人员在教室、食堂、实验室、会议室、图书馆、大型性群体活动场地几乎不戴口罩,有的教职工外出聚餐已逐渐常态化,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应引起人们的重视,高校是重要的特殊单位,倘若新冠肺炎在高校暴发,将对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并破坏高校的教学科研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疫情趋缓后,我国高校还应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研究,防止新冠肺炎在高校的蔓延。

一、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传播途径及控制原理

高校要有效防控新冠肺炎,必须首先搞清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传播特点和控制原理。

(一)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

新冠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疾病,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原名2019-nCoV)是B 属的新型冠状病毒[1],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含氯消毒剂、75%乙醇、乙醚、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该病毒,在56℃30min 的情况下也可有效灭活该病毒,但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该病毒①国家卫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 版)》,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访问日期:2020 年6 月18 日。。

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人将患上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少数病人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危重型病人病程中可以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病情轻的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②同上。。目前,新冠肺炎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SARS-Cov-2 核酸检测阳性。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在1-14 天,多为3-7 天,最长的潜伏期为24 天[2]。

(二)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源

目前研究表明,新型冠状原始宿主为蝙蝠,通过中间宿主扩散,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疾病,至于该病毒通过何种中间宿主从蝙蝠传播到人类的尚不清楚。也有研究表明,穿山甲也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动物宿主。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看,目前疫情的最主要传染源是新冠肺炎患者,包括已确诊的发病患者和处于潜伏期的患者,无症状的感染者也可能是传染源[3]。

(三)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播途径

健康人群感染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传播而发生的,因而要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新冠病毒往往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讲话、呼吸等方式经过口鼻产生飞沫而传播。二是密切接触传播。例如,通过手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体后,病毒传播到人体,当感染了病毒的手触摸食物并送入口中时被感染,也可能因揉眼睛或摸嘴巴和鼻子而感染。三是气溶胶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新冠肺炎患者的飞沫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健康人吸入后导致病毒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如果人长期暴露于含有高浓度病毒气溶胶的空间里,健康人就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在前述三种传播途径中,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另有研究表明,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尿液标本中可分析出新冠肺炎病毒[4]89,这说明粪便、尿液也可能是一条传播新冠病毒的途径。

(四)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原理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烈性传染病,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如何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爆发,应掌握其控制原理。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有效地控制传染源、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广大人群避免传染的免疫体质,从而实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长久有效地控制。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实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

1.控制传染源

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者不断传播和蔓延的,因而若要控制住新冠肺炎的疫情,首先要将所有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的确诊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查找出来,并予以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在查找过程中,应根据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等方面进行判断,并采取防控措施。同时,追踪、查找所有与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并隔离观察。由于野生动物是新冠肺炎病毒的原始宿主,因而全面禁止捕杀、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可减少人类与新冠肺炎病毒的动物传染源的接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也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例如,为了防止呼吸道飞沫传播,健康人群和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均应佩戴合格口罩,以阻断这种传播途径。又例如,为了阻断密切接触的传播,人们应经常进行规范的洗手、对各种场所设施、设备、物品用消毒剂消毒、少出门、减少人群聚集、注意社交距离。再例如,为了防止气溶胶传播,应经常开窗通风,减少与人群接触,注意社交距离。对于粪便尿液传播途径,应采取对厕所、化粪池等相关场所进行经常性的消毒措施加以阻断。

3.注射疫苗保护广大民众

新冠肺炎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因而注射安全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多种新冠肺炎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有的新冠肺炎疫苗已在特定人群中使用。

二、高校防控新冠肺炎中所面临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阵地,它具有知识传授、文化传承、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职能。高校人数众多,是流动性大的人群聚集区。目前高校在防控相关肺炎疫情时,面临着以下重要问题。

(一)师生返校复学、实习途中的传染风险

随着疫情缓和,一些低风险地区的高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让师生有序返校复学或让学生异地实习,由于师生分布在全国各地,而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不同,因而师生的异地流动就极有可能出现与传染源接触的风险,交通工具的相对封闭空间极容易出现新冠肺炎病毒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外国留学生返校将容易出现境外输入疫情的风险[5]26。

(二)高校的人员、场所管理具有复杂性

高校涉及的人群多种多样,聚集性活动频繁。在高校里,学生人群是主要群体,还有教师、行政管理人员、食堂的厨师、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外来施工人员、各种访问人员等人群,另外还有教职工家属人群。各种人群基于不同原因频繁进出校园,给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各种难题。高校的许多场所具有人群聚集常态化的特点。高校各种场所的人群流动频繁,各种设施、设备、物品被各种人群频繁交叉接触,一些空间相对封闭,这些情况给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难度。

(三)医疗基础建设薄弱

由于条件所限,一些高校的医务室或医院,是由公共用房改造而来的,有些医疗场所没有严格按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来建设,没有设置诊察室、治疗室、观察室和传染病隔离区,有的高校的整个医务室就是一个大房间[6]。在目前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一些高校专门设置的隔离区也存在着设置地点不合适、隔离宿舍不足、隔离安置所需的设施、设备、防疫物品不足等问题。此外,一些高校的卫生机构存在人员不足、培训学习提高机会少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

(四)新冠肺炎防控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自2020 年初新冠肺炎在我国突然暴发以来,各高校都重视对广大师生进行防控新冠肺炎的宣传教育,他们通过学校的网站、公众号、宣传栏进行防控新冠肺炎的知识宣传,班主任和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讲授防控疫情的知识,借助微信群,QQ 群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应该说,一些高校在新冠肺炎暴发后的前面阶段的宣传教育是比较到位的。但是,随着疫情的缓和,许多高校在防控新冠肺炎方面的宣传力度逐渐减弱,从而使广大师生防控新冠肺炎的警惕性大为减弱,这将使防控疫情的发展带来隐患。

(五)学生心理反应复杂多样

对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大学生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悲观、迷茫的心理。有的学生害怕自己及家人、同学被感染;有的大学生在得知疫情严重后,其心理超过了自身的耐受极限,产生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7];被确诊或疑似为新冠肺炎的学生害怕年轻的生命就此结束,在病痛折磨下担心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疏远自己;在长期居家期间,有的大学生无法自控,无节制地玩手机和电脑的游戏,之后逐渐产生无聊空虚,沉闷之感[8]。返校后,由于高校封闭管理和严格的防疫管控,使一些学生心理受到刺激,从而将加重原有的不良心理或产生新的不良心理。有的学生对来自曾经的疫区的学生过度恐惧,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一些学生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体温升高、咽喉肿痛、流鼻涕、腹泻等症状时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疫情已经缓和,大学生出现的前述心理已逐渐改变。但是,一旦新冠肺炎在其高校所在地又出现病例,这些心理现象也会重现。疫情缓和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会发生变化,原先的恐慌、悲观、焦虑的心理将减弱或消失,但由于在校园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学生仍然不能够随意出校门,因而一些大学生会出现烦闷、无聊、压抑等消极心理,面临就业、升学压力(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则会产生忧虑、渺茫和渴望实现目标的心理。

(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落实不到位以及疫情防控体系不健全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暴发以后,各高校纷纷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了疫情防控体系,但随着疫情的缓和,一些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在一些方面出现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一些学生和老师不遵守戴口罩的规定和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在教室、食堂、会议室、图书馆和集体性集会等场合均不戴口罩,不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并时常参加社会各种聚餐活动,高校的教室、食堂、厕所、电梯等场所的消毒工作逐步放松,等等。一些高校的疫情防控体系不够健全,如一些教学场所通风效果不好而没有加以改进,一些隔离区设置的地点不合适,隔离区面积和隔离房数量不足,防控物资欠缺,门卫制度存在漏洞,等等。

三、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对策

新冠肺炎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极容易普遍传染人的特点,而高校具有人数众多、流动性强、活动具有聚集性等特点。因此,高校应根据防控新冠肺炎传播的原理,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高校各种人群。

(一)切实抓好关键时间的防控工作

在关键时间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做好人群自我保护的工作,是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重要方面。在高校,防控疫情的关键时间主要有:开学前后的14 天和开学时;在教室上课时;人数众多的集体性活动时;就餐时;开会时;师生外出活动回来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开学前后14天和开学时的时间段。

开学前,高校应快速、准确地排查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健康情况、行程及居住所在地[9]。学生返校学习应实行分批错峰返校,不符合返校要求的学生,要严格居家观察,符合要求后才可返校。学生处要根据返校计划做好安排,并将毕业年级学生返校通知和非毕业班学生返校预通知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开学前,班主任、辅导员要摸清排查本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返校前14 天可疑接触经历、旅行经历,符合返校学习条件的学生需关注“健康卡”微信公众号,开学时学生需提交家长签字的《学生报到前14 天新冠肺炎防控健康卡》报到,有发烧、咳嗽症状等不宜返校原因的学生一律暂不返校,高校在学生返校前应提前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准备及发放工作,给每位学生配发口罩,每个宿舍发红外线体温仪和手消毒液,确保学生入校后第一时间领到口罩等消毒物品。学生要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返校准备,确保安全有序返校,学生返校后要抓好学生晨午检体温监测,如显示体温高于或等于37.3 度,重测用水银体温计测10分钟,经重测仍高于或等于37.3 度的,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及时联系学校专用防控车司机马上送到定点医院就诊,并做好《发热学生登记表》进行登记。

开学后14 天,每天需要进行体温测试,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要安排到隔离观察区域,同时安慰学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有发热、干咳症状不一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让其回忆自己在发病前14 天的各种活动,如是否到过疾病流行地区,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并做好登记工作,必要时安排学生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派学校专用防控车送诊,校医提前穿好防护服,护目镜及带口罩帽子等做好个人防护,送诊司机也要穿防护服。如果排除新冠肺炎,仍要按医院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观察。一般返校后14 天,如果学校没有确诊的病例,就说明学校开学的防控工作已做得比较到位[4]89。

(二)认真做好关键场所的防控工作

高校在疫情防控中应重点做好关键场所的防控工作。高校的关键场所主要有校园的各个大门、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厕所、隔离区。

高校师生人数众多,有几千人至几万人,新冠肺炎疫情极易在校内传播暴发。在学习生活中,一个宿舍往往有4-8 名学生住宿,一个教室有数十名学生或一两百名学生听课,一个饭堂往往有上千人就餐[10]570。根据高校人群的特点,学校可采取一个班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教室现场每个人间隔一米以上的座位上课,另一部分在宿舍上网课或在旁边另一教室上网上视频课。饭堂应隔位就餐,图书馆应减少人员流动。针对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厕所、图书馆等关键场所,应做好经常性的通风、消毒等工作,并建立完善的消毒监督制度[10]570。

(三)严格做好关键人员的防控工作

高校开学时以及开学后应对关键人员进行严格的防控,这些关键人员主要是:(1)有发烧、干咳等症状的人员;(2)与新冠肺炎确诊者有密切接触的人;(3)从高风险疫区或境外回来的人员。

高校应设立一定数量的发热观察点、隔离间,并准备好口罩、体温计、防护服、帽、护目镜、75%酒精、手消毒液、移动紫外线消毒灯等医疗设备,配置医疗专用垃圾桶,隔离区执行封闭管理并拉警戒线、张贴封条,安排医护人员24 小时值班。未经允许,外来人员不准进入隔离区。对一般发热学生、持续高热学生和密切接触者及一般接触者进行分类处置。

返校后学生在学校的医务室或医院就诊时,若有出现异常(咳嗽、发烧、腹泻、全身乏力)等症状的学生,应做好防护措施,由校医协助转到就近定点医院就诊。校医根据医院的建议,对发热等呼吸道感染学生进行校内隔离。隔离期间,指导学生在隔离室内通风换气,让其做好体温测量、消毒、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类等工作。集中隔离区应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实行24 小时值班制,密切观察学生动态,制定《医学观察登记表》,按接触方式不同对隔离学生进行编码建档。解除隔离后的学生,校医做好跟踪随访工作并及时上报学校和辖区卫健委[11]。

(四)加强医疗基础建设

高校的医务室或医院,是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校医是校园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医务人员除了做好日常的基本卫生医疗工作以外,在疫情期间还具有实施紧急救护、防疫检查、健康检查、向地方防疫部门汇报防疫情况等工作[5]27。针对目前高校医疗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高校的医务室或医院应严格按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来建设或改建,单独设置诊察室、治疗室、观察室和传染病隔离区,加大对医疗机构的建设投资,根据防控疫情的需要,配置足够的医疗设施、设备和防疫物品,增加医疗人员,对医务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高校医疗机构应建立学校疫情报告制度,广泛做好新冠肺炎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的各种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卫生监督,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病因排查、晨检、午检、晚检、预防性消毒、通风等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建立学生健康卡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工作。指导学校食堂、物业、保洁等人员的消毒工作,对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的师生进行临时隔离观察,并按规定进行上报。

由于高校医务人员力量普遍薄弱,因而高校医疗机构应与当地的卫健委、疾控中心和就近的大医院建立起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沟通联系,并时常邀请这些医疗机构的专家指导学校的防控工作,共享疫情信息并协调防控策略。

(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不同时期,各个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有区别的。为了维护疫情防控秩序,保证大学生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研究等工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疫情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工作,各高校应建立疫情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团队,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几个层级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通过电话热线、网络平台(如QQ 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疏导工作。

在疫情期间,高校要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通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布疫情情况,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在疫情期间,辅导员、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一旦发现有苗头,应及时快速地给予帮助及心理疏导,努力帮助学生度过疫情期的心理危机,切实维护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

对于被隔离的特殊学生,更应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可通过电话、视频、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在做好有效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心理疏导,确保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

(六)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高校师生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疫情防控的态度,将影响着高校疫情防控的效果。因此,不论是在疫情严峻期间,还是在疫情缓和期间,高校都应该加强对师生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中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意识,坚定抗疫的信心,通过宣传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传播社会的正能量。

在宣传教育中,高校应将应急处置流程图和相关防控知识贴在学校宣传栏上。学生开学3 天内应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健康教育。在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中,首先要宣传个人保护性防护方法,要反复提醒师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在触摸各种设施、设备和物品后要洗手,揉眼睛前要洗手,打喷嚏、擤鼻涕后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使用七步洗手法即内、外、夹、弓、大、立、腕[4]90。告知师生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口罩,一般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不必过度防护。此外,要宣传保持社交距离的防护知识,以及返校前后的各种防护知识。

此外,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大学生懂得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程,因而应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各高校应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重新审视本校的防控体系,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完善。例如,高校对其建立的学校、二级院系、班级和宿舍小组四个层级的防控体系、健康排查制度、全封闭式管理模式、接送师生的车辆的疫情防控工作、储备防疫物资工作等,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查找其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肺炎新冠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新冠疫苗怎么打?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