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作用与环境培育

2020-03-11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时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一种内在信仰[1],是推动企业深化改革、提升企业发展质量、驱动产品技术创新、增加产品服务供给的关键引擎[2]。伴随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形态变化,“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逐渐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及价值[3],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4],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对企业家队伍成长、发挥好企业家群体作用的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必将在推进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以及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企业家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时代。2018年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谈到“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5]。而企业家精神不仅是企业家的精神,还是企业的精神、城市的精神、社会的精神乃至民族的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程,离不开对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弘扬,离不开对企业家精神生存土壤环境的培育。因此,笔者通过剖析企业家精神,深入阐述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作用以及环境培育问题,希望对塑造和弘扬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有所裨益。

一、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关于企业家精神至今仍无统一、公认和标准的定义,但多数专家学者对企业家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存在共识,即企业家精神普遍具有创新和变革意识能力、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具有承担风险和发现机会能力以及具有良好沟通、组织、领导与经营管理能力等。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不仅包含创新精神、思考精神,还应包含匠心精神、契约精神、担当精神和共享精神。

第一,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一种适应市场挑战和进行持续创新活动的品质和境界[6]。党的十九大报告出现50余次“创新”,是排名靠前的热点词汇之一,说明创新是时代的潮流,是经济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新时代创新作为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重要,要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和创造新辉煌,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研究创新之路以及学习创新精神。

第二,思考精神。思考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资源,企业家不仅要有“思”更要有“想”,思考精神是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可以学习的思维,如果企业家拥有思考精神,则更能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开发和利用机会价值。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7],破解新矛盾要靠发展,需要企业家发挥思考精神,根据消费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生产行为,进而提供更加优质和个性化产品;通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动力变革,进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第三,匠心精神。匠心是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品质,是企业传承的重要基因,以企业家精神经营壮大企业,以匠心精神确保产品质量、效用和信誉,匠心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客户或者消费者获得最完美的体验[8]。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匠心精神不仅是一种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具有丰厚的伦理意蕴的工作伦理[9]。尽管企业家精神和匠心精神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前者表现为一种扩张力和组合力,后者表现为一种内敛力和聚焦力,但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匠心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表现出的诚信、担当、创新与坚持一脉相承。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企业注重培养和传承匠心精神,不仅要拥有匠心理念,更要把匠心精神落实到生产第一线,打造全产业链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契约精神。契约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之义。契约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自由和人权的民主精神,不仅是一个民法上的概念,而且成为一种社会观念和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契约既是道德信条和道德规则,也是法律精神和法律规则,契约精神是检验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现代契约精神支撑,需要普及企业家契约精神。

第五,担当精神。担当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底色,不仅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还包括对企业和员工的担当,这就需要企业家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责任担当,是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必不可少的精神特质。新时代中国企业家不仅要担当起企业发展责任,也要有为国家和为社会担当的精神,能够积极为“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六,共享精神。共享是企业家精神的返璞归真,是企业家应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共享本质在于优化社会闲置资源配置,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新时代企业家应具有共享意识,发挥共享精神效应,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是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领导者对员工的关怀以及胸怀。

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相应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发展新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等。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企业家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家精神不仅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还被赋予了崇高的时代使命。

(一)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力量源

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速度。由于企业家精神能够让企业家更好地起到领导、指挥和激励等作用,如果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企业家精神[10],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活动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溢出效应,企业家精神的外部性比较明显[11]。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有知识技术溢出、增强企业竞争和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长期的、强烈的企业家精神可以给经济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率[12]。二是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侧重的是数量、速度和眼前,而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侧重的则是质量、动力和可持续性。企业家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激励劳动投入、诱导制度变迁[13]、发挥“干中学”等一系列行为可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尤其是企业家精神的长期发挥可以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变[14],决定了经济转型升级成败。三是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质量。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这既是质量重要性的高度概括[15],也是对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准确定位,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从投入产出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权衡。因企业家精神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16],能促使经济增长质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成为中国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如果将产业结构看作企业家之间基于主观认知的博弈均衡,企业家精神则是影响它的一个重要变量,通过博弈参与者的内生性知识积累选择更优策略,推动博弈均衡向着更高效率均衡移动,达到产业结构变动和升级的目的[17]。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企业内部运作和价值创造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产业链条内的上下游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也具有显著作用。另外,企业家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可以提升产业价值链。企业家在环境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其创新精神、冒险精神、进取精神作为企业独特的资源整合能力,可融入企业外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并在供应商企业和顾客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合作交流渠道,动态配置资源禀赋优势,且作用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价值增值环节全过程,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动态能力的形成以及价值链的延伸。具体而言,企业家精神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表现为:企业家通过创新精神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流程,带动原有产业升级或者催生出新兴产业,最终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金融发展和企业家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企业家不具有思考和发现机会的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再高也无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如果没有金融发展,企业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很难实现其发展机会,也就无法打破原有平衡,对产业结构升级形成阻碍。

(三)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主抓手

企业发展不仅要有物质基础,更要有企业家精神作为支柱。国有企业领导者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特殊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其进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国有企业改革中引入企业家精神,可以推动企业战略调整,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然而,由于肩负政治责任担负,市场意识较弱,国有企业容易出现自生能力缺乏、效率较低以及激励不足等诸多问题,时常深陷舆论漩涡,这与企业家精神缺失有很大关系[1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19],新时代培育和实现国有企业由“世界水平”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转变,需要新手段和新动力,需要企业家不断构筑企业核心专长的技术创新能力、模式创新能力和机制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主抓手功能,以企业家精神引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之路,切实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困境。企业家精神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前发展[20],反之国有企业改革也可以促进企业家精神培育。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容易受到政府束缚,领导者可能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冒险担当精神缺乏,所以激发和培育国有企业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需要更长过程、更多信心和更大努力,以最终促进国有企业效用目标实现和核心竞争力形成。

(四)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增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创新和最具活力的微观群体,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业创新、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21],可见中小企业创新在中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小企业若想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是其驱动力和生命力(中小企业生命力在于连续型创新),中小企业只有凭借持续的创新,才能占领市场和赢得消费者。而企业家精神作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精神源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命运以及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企业家可以通过机遇、能力甚至意愿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行为产生,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行为也可通过抽象和升华,丰富和拓展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推动其自我演进和完善,两者表现出一种互动影响关系。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家精神:初创期应有创业创新型的企业家精神;成长期应有管理创新型的企业家精神;成熟期应有战略创新型的企业家精神;衰退期应有配置创新型的企业家精神。随着国际化理论和实践发展,中小企业国际化日趋重要,企业家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备受关注,企业家精神决定了中小企业走向国际的动力[22]。企业家精神除了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外,还可以促使中小企业更加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而决定企业是否能够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是,企业家能否把握企业创新和拥有寻找潜在机遇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运用。

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环境培育

新时代中国经济正逐渐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需要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发挥创造精神,更需要培育企业家精神生存土壤环境,努力为企业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以及政策环境,让更多企业家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不断绽放光彩,为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发挥重要作用。

(一)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社会环境

企业家精神的激发和培育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应注重推动企业家精神的内化认同。内化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内化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价值和重要性的一种认知,应把企业家精神内化为社会的认知和信念,包括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认知、目标的认知、内涵的认知甚至作用的认知,再进一步外化为具体行动或者行为取向,将企业家精神调整和规范为一种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精神状态。由此形成对企业家精神的认同,并以此调整和规范行为的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23],这既是对民营企业家积极贡献社会力量的期许,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社会内化的肯定。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家精神社会内化认同,一是应深度发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典型案例,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报道和宣传,将优秀企业家精神不断传递给社会大众,增进企业家精神的大众认知,肯定企业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形成尊重企业家社会价值,理解、关怀和支持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氛围和社会舆论。二是应鼓励社会大众践行企业家精神,形成全社会发扬企业家精神的意识自觉,并且将意识自觉落实到行动自觉中去,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坚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秉持企业家特有的匠人精神,摒弃浮夸浮躁的社会生活态度。三是应将企业家精神与当下社会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谈企业家精神社会内化培育,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时代背景,否则容易陷入形而上学的空谈主义,缺乏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在经济转型助推社会转型过程中,当下中国企业家精神既孕育于旧有的社会环境中,又对新的社会环境形成具有重新塑造作用。所以在企业家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过程中要敢于甄别取舍,符合当下时代发展脉搏的企业家精神要积极学习,不适的落后的糟粕的要勇于舍弃,在新时代社会精神文明的旗帜下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二)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的良性市场环境对企业家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24],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催化器”。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应持续营造和优化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为载体、以企业家精神为支撑的市场环境,实现企业家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一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积极完善自由竞争市场体系。二是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坚持“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政府不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政企不分往往会造成企业效率低下与企业领导官僚主义,长此以往将会侵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会造成市场效率下降,价格传导机制扭曲,市场难以出清。通过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将更多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以及为企业家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和更加务实的服务,让更多企业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通过运用市场规则,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这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应有之义。三是坚强市场监管,政府充当市场的“守夜人”。高效稳定安全的经济市场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在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如若政府一味放纵市场自由发展,市场可能出现失灵;如若仅依靠市场调节,则会出现公共物品缺乏、垄断、外部不经济、非对称信息等市场低效的表现。因此,要“扎牢制度防火墙”,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深化准入制度、交易监管等改革,对监管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考核评价等全链条进行梳理重构,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环境。

(三)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具有重大影响,促进企业家精神产生和发挥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监督制度[25]。如果企业家所处的制度环境拥有健全的支持政策、较高的法制化水平以及支持企业家成长的文化氛围,则制度环境可为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可预期的行为框架,也更容易激发企业家精神[26]。一是改革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制度环境建设的前提。制度环境建设离不开每位公民的参与,离不开企业家群体的积极响应。只有教育制度跟上企业发展节拍,才能为企业持续提供创新型人才,才能诞生更多的优秀企业家,才能实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制定初衷。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改革要求是,应注重提高教育的高度和拓宽教育的广度,其中,提高教育的高度方面应加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拓宽教育的高度方面应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创新人才,由知识型人才培养逐渐转向面向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二是完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制度环境建设的基石,法律制度建设好坏是企业家精神能否传承的根本要素之一。我国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应从法律层面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所有权、自主经营权、创新收益权以及知识产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好,企业家群体能够奉公守法、诚实经营、踏实办事;法治环境不好,寻租成本高,企业家群体就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企业生产发展中。三是建立诚信监管制度。诚信监管制度是制度环境建设的保障。应开展企业家精神评价,持续引导和建立企业家精神发展的公平和竞争环境[27]。企业家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环境与企业家群体变化而不断变化。紧抓诚信监管制度,有助于企业家精神永葆先进性、创新性,是企业家自查自省的重要法宝。

(四)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政策环境

新时代要发挥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在创业创新、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强化税收政策的中性和间接作用,不仅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财税激励政策,还要研究建立面向优秀企业家群体的财税保障体系,降低和减轻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税费成本和负担,为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财税体制环境。同时还要从财税政策的作用规模、激励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逐渐完善财税激励和优惠政策的跟踪和绩效评估机制,切实有效发挥财税优惠政策作用,提高财税激励实施效果。二是改善支持企业家精神发展的金融政策环境,之所以中国企业家精神发展成功率较低,其中原因是最可能进行创业创新活动的潜在企业家难以获得有效金融支持[28]。对此,应进一步放宽金融管制,降低市场准入标准,逐渐消除金融压抑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动的不利影响,确保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在更加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使拥有更多更好创意以及核心技术的企业家有能力创办风险较大但潜力较高的创新型企业,以培育更多企业家和支持企业家精神发展。三是有效保证政策贯彻落实。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了诸多保护企业家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然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力度不到位、执行人员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执行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等原因,执行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首先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多倾听企业家群体意见,了解企业家群体实际困难,对症下药,不做“拍脑袋”决策。其次应注意政策执行方式方法,政策执行过急容易产生“浮夸风”,给企业家生产积极性造成破坏,政策执行过缓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执行效果难以见效。这就需要在政策执行前对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在深刻领会政策意图基础上推行该项政策,在“过犹不及”与“碌碌无为”之间把握好政策执行的度。最后及时提供政策反馈意见,如果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需要及时修正与整改,认真总结经验,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汲取政策执行的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