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路径和作用

2020-03-11冯景山

甘肃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感染力思政政治

冯景山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125105)

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上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证实,通过考虑大学生的客观实际需求,追寻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规律,以此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升华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以及针对性内容的理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运用情感、理论来让大学生具有深切的认同,以此达成高校育人目的。

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本身意义

对感染力这个词语分析,“感”最早见于金文,主要是人体的思想情感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触发的一种感觉[3]。“染”主要是指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在当前医学理论中,感染主要是病原体传染到人体中。而后感染这一词语逐渐渗透到社会学科中,不仅应用在心理中,在教育领域中也有所应用[4]。

在当前交往进行中,感染通过语言,通过肢体手势,通过肢体动作对信息表达,以此让传达以及进行接收的信息,感染到双方情绪。感染力是通过自身表达出的感情,引起他人的思想情感共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主要是教师以及辅导员等教育者,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方法以及教学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进情景氛围中,通过移情理论引发共情因素,让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有认同感,进而使大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通过综合研究,掌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内涵应确定以下几点:

1.1 注重移情转变

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通过移情转变为共情。移情是直观以及情感的联合,让主体想法将自身内容渲染到移情主体中,让其出现较为相似的情感共鸣[5]。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主要通过辅导员的情感来感染大学生的内心。通过自身的感情以及情感构筑桥梁,达成双方共鸣。

1.2 耳濡目染的教育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应该采用隐形教育方法,以此对常规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改善,从而使大学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让高校学生参与到内容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寄托于校园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人员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达成思想的转变和情感交流。让双方主动参与到思政学习中,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1.3 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度,采用浸化式学习模式

因培养力度、教学特性、教学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可以予以浸润教学方法,以此让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主流意识以及价值理念贯穿于心理,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行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浸化教学方法,将大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实践相互联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考核流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 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的重要性

在高校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不可小觑的效果。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是否真正的融入到大学生内心中,能否真正的发挥思政教育价值,感染力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能够对常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同时教育人员和大学生引发更为强烈的感情共识,深化大学生内心,以此服务于大学生身心发展以及价值观教育。

2.1 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往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中,教育人员仅仅应用硬性教学方法,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高校学生成长。对高校思政教育感染力分析,可以让思政教育内容深入受教人员内心中,达到发挥思政教育对思想的引领价值,以此促进受教人员树立更为坚定的理想,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发挥,能够让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培育成十分完善的精神力量,以此凸显更为关键的效果。

2.2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特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适应目前新形势以及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需要满足当今大学生的新特征以及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对提升教育的实效特征十分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应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提升,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发挥思政教育主体。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提升对应时效性改善,这也证实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十分关键。

2.3 有利于高校育德教人的任务完成

为了让大学生能够在目前国家建设发展中,实现自身力量,则需要具有优秀的思政品质。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感染力,主要是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以此达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以及人生观。

3 大学生思政教育感染力出现的问题

以往研究中,大学生思政教育被认为是意识领域形态中十分关键的工作内容,从而受到党以及国家的重视。目前大学生思维的改变、视野的不断拓展,虽然有了一定程度转变,但是过于自我的行为,出现了较为强烈的叛逆性。

3.1 思政教育感染力中情感教育的缺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提升感染力,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大学生的学习位置,以此为基本,创新性探究并且构建以情感教人为特征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在寓情于景的状态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以发挥情感育人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人员也需要保持对思政教育的真情实感,以最为饱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3.2 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感染力影响缺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通过传统单向灌输式教育方法传授,但是因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原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4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一种隐形力量,所以应强化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以及认同,以此服务于大学生,让大学生全面发展,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实现教育人员的真情实感传播,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感染力度,教育人员需要具有真情实感,教育人员信任思政教育也是教学的前提。

5 结束语

综上事实证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转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发挥着十分关键的效果。

猜你喜欢

感染力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