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流动视角下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研究

2020-03-11李柏洲曾经纬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收益校企

李柏洲,曾经纬,苏 屹,王 丹

(1.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程大学 企业创新研究所,哈尔滨 15000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很难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创新成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1-2]。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推进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其中校企合作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目前我国资源配置比较分散且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而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通过减少无效供给并扩大有效供给,最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3]。知识作为核心科技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知识流动作为知识传递的复杂动态过程[4],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知识从知识供给方流向知识需求方的过程[5]。鉴于校企合作内部要素流动特征,知识流动的效果和效率影响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策略选择[6]。基于此,从知识流动的视角考虑校企合作下的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从“硅谷模式”的兴起,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对校企合作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校企合作的形成机理[7-8]、网络结构[9-10]、绩效评价以及推动机制[11-13]。相关学者运用知识管理理论研究校企合作得到了一些创新性的结论,SIEGEL等[14]认为科学知识从高校转移到企业是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的方向,类似的知识转移能够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推动社会发展。MENG等[15]认为从高校到企业的知识转移受到广泛关注,但逆向的知识转移通常被忽略。HU等[16]为校企合作建立了一套知识管理系统,并且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校企合作效率。吴颖和李宽宽[17]讨论了3种不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投入问题,并在知识溢出视角上提出校企合作的提升策略。

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雷国胜和李旭[18]认为多种方式组合的资源配置对一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李应博[19]在研究资源配置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制度安排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肯定了资源配置主体的作用。而针对校企合作资源配置,国外学者多集中于研究资源配置的效率,LAVIE和DRORI[20]认为内部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会严重影响创新主体对于知识合作的意愿;FERRU[21]研究发现,内部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强产学研合作伙伴的信任程度,有利于产学研的发展。国内学者中,杨小进和洪小娟[22]认为阻碍产学研发展的原因是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刘玉梅[23]将产学研合作资源配置分成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构建了产学研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模型;姚玉信等[24]将我国各省市13年的科技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评价模型。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模型和理论,对校企合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以下不足。①目前关于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研究局限于资源配置效率层面,知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并且知识流动贯穿于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全过程,但现有研究未能将校企资源配置策略选择与知识流动相联系。②校企合作过程中资源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双方策略选择的过程是动态的,通常会因为合作方的行为而发生变化,然而目前很少有学者从动态的视角下对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选择方面做出系统性研究。③国内外学者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多是合作过程分析,对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涉及的较少且多为定性分析。基于此,本文从知识流动视角出发,运用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企业和高校的复制动态方程,进一步探讨校企双方选择不同资源配置策略的演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以期丰富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①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刻画了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内在特征,并提出知识嵌入型投入的概念,从而深化了对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认识与理解;②在校企合作研究领域引入动态视角,拓展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静态框架,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描述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③通过仿真模拟与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内在影响因素,揭示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1 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理论最早起源于生物进化理论,在相关学者们的不断完善下,如今已成为分析社会习惯、制度和策略等形成的重要方法[25-26]。不少学者在分析校企合作时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如校企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27]、校企合作绿色技术创新的博弈行为[28]。校企在进行资源配置时,都具有进行资源投入和不进行资源投入两种选择。就校企合作的效果而言,一般意义上的资源投入可能无法达到促进校企发展的目的。NIELSEN[29]认为随着社会互动的不断加深,加剧了知识嵌入对增加集体知识和提升相关能力的作用,组织间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不仅是那些可见的、显性的知识,而且是外部知识中更深层次的隐性成分,从而达到提高知识相关能力的目的(知识的协同效应)。HANSEN等[30]将知识流动网络分成技术知识流动网络和社会知识流动网络,并且认为知识流动主要作用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技术知识流动网络,协调和整合创新主体的有限资源和显性知识;②校企可以通过社会知识网络交换经验和隐性知识,进而促进校企的合作创新[15,31]。

基于此,借鉴NIELSEN知识嵌入性的思想,本研究提出知识嵌入型投入的概念。知识嵌入型投入是指企业和高校处于充分信任的条件下,在知识流动的网络中企业与高校各自投入优势资源进行合作。知识嵌入资源的投入实际是校企合作关系的微观体现,而校企知识嵌入型投入存在的前提是双方处于互惠互利、协同共赢的良好状态中,如果双方存在隔阂,就会导致知识流动不顺畅,一些极具价值的隐性知识(嵌入到人员、组织惯例以及社会网络)难以流动[32],进而导致校企合作效果低下甚至出现校企合作破裂的情况。本研究将知识嵌入型资源投入作为有效知识流动的前提,双方知识嵌入型投入会提升校企合作过程的知识流动效率,正反馈促进校企合作关系的深化,使得校企合作过程中技术和社会知识流动网络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33],产生更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所以,知识嵌入型资源投入的提出揭示了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内在本质,而博弈是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校企双方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因此使用演化博弈的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对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 模型假设

假设1 在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博弈过程中,企业和高校作为此次模型的博弈的双方,都是有限理性的,双方不可能一次就得到最优策略,而且企业和高校对资源投入的偏好不同,所以双方需要进行多次博弈,最终得到最优策略。

假设2 企业的两种策略分别是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和不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高校的两种选择策略分别是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和不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设高校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的概率为x,则不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的概率为1-x;企业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的概率为y,则不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的概率为1-y。其中x,y∈[0,1]。

假设3 如果企业和高校都采取知识嵌入型投入,那么假设校企双方进行合作产生的共同收益为M,其中,高校的收益分配比例为α,则企业的分配比例为1-α;如果只有高校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那么高校能够获得的收益为A;如果只有企业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则企业获得的收益为B;当企业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时,企业可以获得额外收益r,高校只要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就可以得到政府奖励为K。企业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的资源为C,高校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的资源为R。一般来说,αM>A,C>(B+r),R>(A+K),αM+K>R,(1-α)M+r>C。

综上,得到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支付矩阵Tab.1 Payoffmatrix

1.2 演化博弈模型及其求解

1.2.1 对于高校的博弈求解 高校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策略的期望E1、采取不投入策略的期望E2和平均收益Eˉ分别为

为使计算简便,假设a=αM+K,b=A+K,得到高校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如下。

对高校稳定策略分析如下:当y(a-b)+b-R>0,x*=1是稳定的状态;当y(a-b)+b-R<0,x*=0是稳定的状态;当,所有的x都是稳定的状态点。

1.2.2 对企业的博弈求解 企业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的策略的期望收益U1、采取资源不投入策略的期望收益U2和平均收益分别为

为使计算简便,假设c=(1-α)M+r,d=B+r,企业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对企业稳定策略分析如下:当x(c-d)+d-C>0时,y*=1为稳定状态点;当x(c-d)+d-C<0时,y*=0为稳定状态点;当x(c-d)+d-C=0时,即时,所有的y为稳定状态点。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此次演化博弈分析中有5个局部均衡点,分别是(x,y)={(0,0),(0,1),(1,0),(1,1),(x*,y*)},其中运用雅可比矩阵的局部均衡分析可以得出这些均衡点的稳定性,设,由上面模型求解可得演化博弈的雅可比矩阵和对应的行列式及其迹分别是[34-36]:

所以得到

稳定策略点需满足|J|>0且Tr(J)<0,运用局部稳定分析法对5个均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5个局部均衡点中,有2个是演化稳定策略,有2个不稳定平衡点以及1个鞍点。把校企双方动态博弈的关系用相图表示,图1为校企动态博弈相图,图中的点O(0,0)和点C(1,1)是进化稳定策略(ESS),分别代表校企双方均选择不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投入方式和企业与高校都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点A(0,1)和点B(1,0)为不稳定均衡点,D(x*,y*)为鞍点。

表2 局部稳定分析结果Tab.2 Resultsof localstability analysis

图1 校企动态博弈相图Fig.1 Dynamic game phase diagram of industry-university

2 参数变化对演化博弈的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校企双方资源配置策略选择之间的演化博弈,得到了O(0,0)和C(1,1)2个演化稳定策略(ESS),分别代表校企双方均选择不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投入和校企双方都采用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图1描述了企业和高校资源配置演化博弈的动态过程。由点A(0,1)和点B(1,0)2个不稳定点以及鞍点D(x*,y*)形成的连线ADB是校企博弈的临界线。根据鞍点在演化博弈中的性质,当初始状态处于右上方ADBC区域时,校企博弈将收敛于点C(1,1),即校企双方都采用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若初始状态处于左下方ADBO区域时,该博弈将收敛于点O(0,0),即双方均选择不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投入。当x*=y*时,ADB为一条直线,区域ADBC和区域ADBO的面积相等,故此时校企博弈收敛于点O(0,0)和点C(1,1)这2个ESS点的概率相等。区域ADBC和区域ADBO的面积可以衡量校企基于知识流动的资源配置博弈的结果[37-38],而点D作为鞍点是决定2个区域面积的关键。由此,可得出区域ADBC的面积公式如下。

在前文的分析中虽然出现了2个演化稳定策略,但是实际上如果校企双方均选择不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那么校企合作其实也就名存实亡,所以点C(1,1)才是校企合作期望的演化稳定策略,即校企双方都采用知识嵌入型的资源配置策略。知识嵌入型的资源配置能够综合企业与高校的内在需求,形成企业和高校密切合作,有效提升知识流动的效率和效果,促进校企协同创新,进而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最终达到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之目的。故区域ADBC的面积越大,初始点落在区域ADBC的概率就越大,最终趋于期望的ESS点(点C)的概率也就越大。

下面分别对影响区域ADBC面积的8个参数进行分析,控制其他变量不变,依次对区域ADBC面积函数的参数求导数,存在以下3种情况。

1)导数均大于零的情况。

2)导数均小于零的情况。

3)导数符号不确定的情况。

进一步,可得出以下结果。

当校企双方都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后产生的共同收益M越大时,企业和高校最终选择采用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可能性越高,即区域ADBC的面积越大。当政府给予高校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奖励K越高时,高校最终采用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可能性越大,即区域ADBC的面积越大;当企业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后得到的额外收益r越高,企业最终采用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可能性越大,即区域ADBC的面积越大;当只有企业选择知识嵌入型投入,而企业得到收益B越大,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可能性越大,即区域ADBC的面积越大;当只有高校选择知识嵌入型投入的策略时,若高校的收益A越高,双方均采取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可能性越大,即区域ADBC的面积越大。

企业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投入的资源C越多,企业放弃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即区域ADBC的面积越小;高校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投入的资源R越多,高校放弃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即区域ADBC的面积越小。

当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时,双方在对取得的共同收益进行分配时,分配比率α对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有影响,其中任何一方的分配比率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产生消极的影响,存在一个分配系数的最优值能够使得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可能性最大。

3 演化博弈数值仿真

为了进一步直观地展现知识流动下校企合作的演化过程,针对校企双方不同策略选择,利用MATLAB工具,结合对博弈模型的求解与分析,进行仿真分析。设定参数α=0.5,M=20,A=7,B=8,K=2,C=11,R=10,r=2。利用求解过程中获得的复制动态方程,得到校企双方在知识流动视角下随着时间变动的策略选择演化过程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向前延伸,企业与高校的选择趋于2个方向,即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和不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这也进一步验证雅可比矩阵的结果,而且图2展现了不同初始情况(即x,y不同条件)下的演化过程:有些校企合作初始状态向密切合作演进,但突然曲线向下延伸,表明可能是合作过程中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有些校企合作从始至终都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图2也展现了从开始合作关系不紧密,随着合作的深入,知识流动不断加强,校企双方逐渐向资源配置的高级阶段演化;当然,也存在校企合作从开始就向双方不合作演化,原因可能是校企双方发觉合作并不能使自身竞争优势提升,故校企双方不选择进行知识嵌入型投入。校企资源配置呈现出自组织的特点,受到校企合作内部作用力的驱动,即校企合作中伙伴间关系和校企双方主体收益的作用,微小扰动会导致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的选择发生大的跃迁。

图2 校企演化过程图Fig.2 Evolution process diagram of industry-university

本研究针对参数变化导致校企双方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不同,利用MATLAB编程,分别考虑支付矩阵涉及的8个参数,分析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可能性大小与上述参数的关系。

1)校企双方获得收益对演化博弈均衡的影响。当校企双方都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时,得到的共同收益M。由于设定的投入资源成本大于10,而收益的最大可能值不确定,故设定M的取值范围在区间(10,100)变化,根据SADBC面积公式,可以得到校企双方共同收益M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概率的影响情况,如图3(a)所示。S随着校企双方获得共同收益M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这表明共同收益的提升会促进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但是S的增长存在边界,即当校企双方合作产生共同收益一直增加,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概率不断提高,但增长幅度却在逐渐减少;反之,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概率减小。当校企双方均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并且如果获得共同收益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双方各自获得的利益也逐渐增长,因此会产生正向激励作用,故随着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不断深入,校企双方的合作会更加紧密,都稳定的趋于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基于此,校企第一次合作获得共同收益的大小会对后期双方合作意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企业或高校单独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时,各自得到的收益分别是B和A,由于校企合作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假设3的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将A和B在区间(0,9)之间变化,得到A、B对校企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影响,如图3(b)和图3(c)所示。S随着校企双方各自获得收益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呈现出边际递增的效果,这表明某一创新主体采取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时获得收益的提升会促进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选择,这种影响会随着收益的增加表现出递增的效果,即当校企双方各自获得收益逐渐增加,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概率提高,增长幅度呈指数型增长的趋势;反之,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概率减小,这与结果分析相符。当某一创新主体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并且如果获得收益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会产生正向激励作用,只要选择了知识嵌入性资源配置并且能够获得相应收益,校企双方继续选择该策略的可能性会越大,所以,如何保证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后的收益,成为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3 参数M、参数B和参数A分别对均衡策略的影响Fig.3 Effectsofparameter M、B and A on equilibrium strategies

2)校企双方得到额外收益对演化博弈均衡的影响。企业和高校只要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对自身而言都会产生一些额外的收益,例如:企业提升商誉,高校得到政府的奖励。而这些额外的收益都会影响校企双方对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选择。由于额外收益的不确定性,并且考虑假设3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将K在(0,4)之间波动,将r在区间(0,3.5)之间变动,可以得到校企双方额外收益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影响,如图4(a)和图4(b)所示。可以看出S随着校企获得额外收益增大而增大,呈现的是线性增长的趋势,这表明考虑校企额外收益的增加,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意愿会增强;反之,则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概率减小,这与结果分析相符。额外收益是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产生的附加价值,附加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校企对于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选择,其中,政府应该制定并完善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区域创新系统中校企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企业应该利用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互利互惠,加强人才交流,企业与高校都应立足长远,通力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着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3)校企双方资源消耗对演化博弈均衡的影响。当企业或高校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时,各自消耗的资源分别是C和R,由于校企双方资源消耗的不确定性以及假设3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将C在区间(9.5,12)之间变化,R在区间(8,13)之间变化,由此得到C、R对校企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影响,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以,S随着校企双方资源消耗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呈现线性趋势,这表明如果校企合作的资源消耗越多,其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校企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概率增大,这与结果分析相符。资源消耗是资源配置中校企合作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当资源消耗不断提高,保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校企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意愿会不断降低,资源投入得不到相应产出的支持可能会使得校企双方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可能降低校企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实施。因此,校企双方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可以更好地提高利用效率,增强资源配置的效果,进而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图4 参数K、参数r分别对均衡策略的影响Fig.4 Effectsofparameter K and r on equilibrium strategies

图5 参数C、参数R分别对均衡策略的影响Fig.5 Effectsofparameter C and R on equilibrium strategies

4)校企合作共同收益分配比率对演化博弈均衡的影响。当校企双方都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时,得到的共同收益M,共同收益的分配比率α也会较大程度的影响校企对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选择,由于设定的初始共同收益M为20以及假设3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将α在区间(0.35,0.60)之间变动,根据SADBC面积公式,可以得到校企共同收益比率α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概率的影响情况,如图6所示。S并不会随着α的变化产生单调递增或者单调递减,而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并存在极大值的倒U形关系,这表明在相关参数确定的情况下,企业与高校对共同收益存在最优的分配系数α。共同收益分配系数α是校企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共同利益的分配最容易产生校企双方的不信任,一旦利益分配未达到双方期望要求,校企合作双方会产生嫌隙,相互质疑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不利于校企合作关系的维持。基于此,校企双方在确定共同利益分配比率时,既要充分考虑自身投入产出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具体情况,针对可能出现分歧的地方制订相应规则,充分激发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图6 参数α对均衡策略的影响Fig.6 Effectofparameterαon equilibrium strategies

4 案例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仿真结果,本研究选择河南驼人集团校企合作案例进行分析,增强仿真研究的可信度。河南驼人集团是我国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领先企业,也是我国医疗领域率先进行产学研一体化项目的企业[39]。自2008年以来,河南驼人集团每年投入700万元用于医学领域产学研发展,目前已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简称北航)、北京化工大学(下简称北化工)、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众多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联系,成立了多家联合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诸多成果都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甚至国际专利,并且通过积极的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驼人集团的产学研合作一体化项目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标杆,得到各级政府与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

驼人集团与北航、北化工等高校合作,联合开发了医疗领域诸多新型耗材,如新增塑剂麻醉耗材专用PVC粒料、集成式多通道微量泵延长管、人体工程学面罩等,成果转化之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后驼人集团与北航、北化工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驼人集团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更加紧密,这就验证了当校企双方获取收益越高,校企选择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可能性越大。驼人集团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很多时候的情况是:当驼人集团与合作伙伴有过一次很成功的合作经验,双方就会更加倾向于进行深入的合作,所以驼人集团与高校成立了较多的联合开发中心和实验室,校企双方的关系也就呈现出正反馈,这也验证了随着校企双方信任的加深,校企资源配置会朝着高层级演化,校企资源配置具有自组织的特点。驼人集团在进行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中,在合作初期双方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互相信任程度不高,这段时间消耗的资源成本最大,随着合作的推进和成功合作经历的产生,驼人集团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资金、人才、技术的深度交流,长期合作的积累使得校企双方资源消耗的成本降低,驼人集团和相关高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就验证了在校企资源配置策略选择时,双方资源消耗(合作成本)的降低,会使得校企双方更倾向于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驼人集团在与北化工进行联合开发时,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撑(拨付经费为280万元)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最终联合开发成功了新增塑剂麻醉耗材专用PVC粒料和新增塑剂PVC管材粒料,并且在麻醉耗材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驼人集团在相关领域的声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并在2011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奖项,北化工也得到了较为可观的收益,双方合作意愿也不断加强,合作层次不断提高,这也验证了当校企双方额外收益的增加,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意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强。关于校企共同利益分配的问题,学界一致认为利益分配问题是影响校企合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40-41],在对驼人集团高管团队进行访谈时,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问题多次出现在访谈记录中。驼人集团和某高校进行一个项目的联合开发时曾出现过利益分配问题,当时驼人集团是选择采取一次性支付的方式,但是进行成果转化之后,出现的问题就是合作方认为分配方式不合理,在随后的合作中对方表现出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合作效率和效果呈现下降趋势,校企合作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驼人集团的校企合作部门很快与合作高校进行深度的交流与讨论,高校方面对于利益分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共同研发成果的收益比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校企双方就利益分配比率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后决定按照双方的贡献进行收益的分配,使得后期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从访谈中发现,驼人集团中主管校企合作的领导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是:“分配比例一定要适当,不能太低,没有积极性,别人就不和你合作了;但是给别人太高,我们集团利润就会受损,所以这个比例关键还是要适当。”这说明了共同收益分配比率存在一个最优值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经过对这一项目的深入调查了解,发现收益分配比率的调整历经了2个阶段:最开始是驼人集团进行的一次性支付,后期演化为根据贡献度进行共同利益的分配。调整为按贡献进行分配后,双方合作出现显著变化,合作效率提升明显。根据校企合作高管介绍,调整收益方案之后高校的积极性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随后当分配比率进一步提高时,则效率提升得较慢。而在某个项目合作时,高校提出的利益分配比率较高,双方的合作效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驼人集团继续合作的意愿有所降低,开始寻求其他机构的支持,校企双方对利益分配比率又重新进行了商议。这就进一步验证了在校企资源配置策略选择时,共同收益分配系数与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可能性存在倒U形关系,任何一方拥有过高的收益分配比率会导致校企双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意愿降低,而保持适当的利益分配比率有助于校企合作持续深入,激发校企合作活力。

通过驼人集团校企合作的案例可以发现,校企双方资源配置呈现出自组织的特点,驼人集团在推进校企深入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双方深入的知识交互,构建良好的知识流动平台,形成信任共享、互利共赢的氛围,校企双方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进而实现高层级的校企资源配置。驼人集团校企合作资源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方向可以分为三类,与理论推演一致,其中研究发现校企双方获得的利益、高校获得的政府奖励和企业获得的额外收益的增加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关资源消耗的提高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有抑制作用,而共同收益分配比率与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基于此,校企双方采取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是有效实现双方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而收益提高、政府激励、声誉提升又会促进校企双方采取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形成正反馈机制,所以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要通力协作,摒弃机会主义的想法。资源消耗的提升会导致校企资源配置策略的改变,校企双方应该共同精简不必要的合作流程,制订并完善双方之间的合作规范。在共同收益分配比率方面,校企双方应该根据项目类型和特点进行动态调整,积极寻求适合校企双方的满意解,才能有助于校企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有效实施。

5 结论

在知识流动的视角下,企业和高校拥有异质性的资源,引发了校企资源配置策略多重选择的问题,本文构建企业和高校两类创新主体演化博弈模型,探讨校企双方选择不同资源配置策略的演化路径,分析各参数变化对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结果的影响,并进行数值模拟和案例验证。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校企资源配置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知识流动贯穿于整个过程,校企双方的演化博弈存在2个演化稳定策略(ESS),即企业和高校都采用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和校企双方均选择不采用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其中,双方均采用知识嵌入型的资源配置是校企双方期望的策略。②校企资源配置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校企资源配置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校企资源配置受到校企合作内部作用力的驱动,一旦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时,微小扰动会导致校企资源配置远离平衡状态,进而使得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的跃迁,选择低层级的稳定状态;而当校企双方互相信任,校企资源配置会朝着高层级演化。③相关参数对校企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影响不同,其中,校企双方获得的利益、高校获得的政府奖励和企业获得的额外收益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关资源消耗的提高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有抑制作用,而共同收益分配比率与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入手,将知识嵌入性引入研究中,并提出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策略,深入分析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的内在本质特征,为校企资源配置研究拓宽了思路;其次,通过演化博弈模型的引入,从动态的视角探讨校企合作过程中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在以往静态视角研究的基础上,丰富了校企合作的相关文献;最后,为了更加深入地剖析校企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内在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分析系统地展现出各参数的影响趋势,并辅以案例论证,进一步完善了校企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对校企管理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①校企在合作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嵌入型投入,知识嵌入型投入是激发校企合作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校企双方要摒弃主动性知识隐藏以及机会主义行为,形成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氛围,将有利于完成校企合作的战略目标。②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和高校应该在共同收益分配比率上保持动态调整,避免在利益分配上出现巨大偏差而导致校企合作积极性降低,从而更好地维护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在通力合作中实现更高的价值产出,并且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也有助于校企双方向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演化,校企双方也应重视政府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而发挥校企合作创新的示范作用。③企业和高校应根据不同情况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更加注重内部的协调,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与微观管理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进而达到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尽管本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校企合作中的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的具体衡量存在较大难度,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完善对知识嵌入型策略的测量,并建立相应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收益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