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20-03-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血栓下肢住院

尹 婷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于30~70岁人群,在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大隐静脉曲张表现为浅静脉弯曲、如蚯蚓般隆起于腿部,通常在站立下血管曲张明显,平躺时血管恢复正常[1-3]。该疾病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此外静脉血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腿部缺氧、跛行、运动不协调[4]。大隐静脉曲张还会引起腿部皮肤缺氧,随着病情发展腿部将表现出皮肤色素沉着、溃烂、感染等症状[5]。大隐静脉曲张严重情况下需进行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能够去除曲张静脉,解除下肢静脉高压,但术后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6]。本文通过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分析其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进行大隐静脉曲张术的500例患者展开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250例的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男性106例,女性144例,年龄34~73岁,研究组男性119例,女性131例,年龄32~75岁。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7]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满足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指征。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术前存在血栓性疾病。③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④重要器官存在明显障碍。⑤存在精神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实施常规护理,术前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对入院患者进行宣教,发放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手册。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创口渗血渗液状况,定时翻身。

1.2.2 研究组

1.2.2.1 术前护理 ①风险评估。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订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②术前告知。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若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情绪则需及时疏导,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避免负面情绪增加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风险。③术前禁食。营养不良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术前1 d不彻夜禁食,可在术前1 d晚上食用流质食物,并于术前2 h服用10%GS 250 mL。糖尿病患者术前饮食根据个体血糖状况制定。术前适当进食可避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1.2.2.2 术中护理 ①麻醉方式。实施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合理选择麻醉药物,避免药物作用时间过长,影响苏醒。②术中保温。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温度恒定且适宜,术中加强保温措施,避免患者体温过低。

1.2.3.3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使用音乐房,舒缓患者情绪。①镇痛。术后持续硬膜外导管镇痛,避免或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免导致肠麻痹。患者疼痛难忍时需加强疼痛管理,以心理疏导、呼吸镇痛、意念转移等方式改善生理疼痛。②进食。手术结束当天尽早进食,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术后进食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逐渐增加进食量。③活动。术后尽早拔除尿管,减少尿路感染及不适感,早期进行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术日及术后第1天给予患者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患者在麻醉进行后可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随着肢体恢复逐渐过渡至主动活动。每日15:00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做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保健操。④延续性护理。为确保患者肢体恢复状况良好,需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出院患者加强随访,了解1个月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若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予以针对性的指导。

1.3 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以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为观察标准。护理人员记录两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数,计算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该组总例数×100%。护理人员记录两组住院指标,包括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对两组住院指标进行对比。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越短则恢复越快。利用ADL量表评估生活能力,评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对比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250),常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0%(8/250),两组对比χ2=8.120,P=0.004。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为(4.28±1.47)h,常规组下床时间为(9.69±2.28)h,两组对比t=31.532,P=0.001。研究组住院时间为(4.51±1.26)d,常规组住院时间为(6.29±1.27)d,两组对比t=15.732,P=0.001。研究组进食时间为(6.27±1.06)h,常规组进食时间为(10.35±2.61)h,两组对比t=22.900,P=0.001。研究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72 h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1 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2.4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前ADL评分为(65.28±5.61)分,常规组术前ADL评分为(64.39±5.71)分,两组对比t=1.758,P=0.079。研究组术后1个月ADL评分为(82.49±3.47)分,常规组患者术后1个月ADL评分为(79.38±4.75)分,两组对比t=8.359,P=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ADL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大隐静脉曲张与劳累或长时间直立体位存在密切联系。该疾病在教师、销售员等职业中发病率较高[8]。大隐静脉曲张会增加血栓、静脉炎、皮肤溃烂等风险。外科手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而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一直是大隐静脉曲张术的研究重点[9]。为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需加强护理干预。

总而言之,在实施大隐静脉曲张术的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能够早期下床、进食,身体恢复更快[10],且该护理方式能改善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因此具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血栓下肢住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妈妈住院了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