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合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0-03-11韩贤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涂阳抗结核抗病毒

韩贤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感染科,福建 漳州 363005)

作为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较差,容易受到各类致病菌的感染,因此,这类患者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高危群体之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后,患者病情加重,且治疗难度明显升高[2]。如未能通过适宜方案进行干预,这类患者的预后不良。为确定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48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感染科于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8例艾滋病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2.9±16.5)岁。

1.3 观察指标 ①按照下列标准判定三组患者的治疗成效,①显效: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现象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所有症状有所好转,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无效:所有症状未发现改善迹象,甚至加剧,生活质量较差。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收集三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异常、全身酸痛、头晕3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5.0软件统计数据。进行t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低水平组总有效率为75.00%,而中水平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水平组总有效率为91.6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低水平组2例伴有胃肠道反应,1例全身酸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中水平组1例有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而高水平组1例伴有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组间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表2 治疗安全性[n(%)]

3 讨 论

随着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依据既往经验,艾滋病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复杂性主要体现在:①HIV、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后,HIV、结核分枝杆菌这两种致病菌的双重感染,容易加剧患者的机体负担[3]。这一双重感染机制易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的进一步下降,而随着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其艾滋病、肺结核病情逐渐加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②抗结核、抗病毒效果提升受限。相对于单纯HIV感染患者或单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而言,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更加复杂[4-5]。在实施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期间,双重感染机制,容易影响患者的药物治疗有效性。而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多需延长用药疗程。长期用药过程、显效速度慢特征,可能会干扰患者的康复自信,间接影响其预后状况。

伴随着艾滋病、结核病临床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上述2种传染性疾病,均已确立了统一的治疗方案。在抗病毒方案中,替诺福韦可借助磷酸化机制(先与细胞激酶形成结合反应),产生大量替诺福韦二磷酸,这种产物可与HIV病毒、5-三磷酸脱氧腺苷酸发生结合反应,最终形成抗病毒作用。而拉米夫定则主要通过对HIV病毒延长变化、DNA链合成机制的抑制作用,促使HIV病毒失活;而依非韦伦则经促HIV逆转录酶破裂、失活机制,干扰HIV病毒的正常增殖。而在抗结核方案中,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以及吡嗪酰胺等药物,可形成协同抗结核作用。此外,该方案中的护肝药物,可对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的肝脏形成良好保护作用,满足患者的治疗安全性需求[6-7]。

综上所述,宜于艾滋病并痰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制订以T淋巴细胞水平为核心的治疗方案,通过抗结核治疗、抗病毒治疗的适宜搭配,抑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保障其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涂阳抗结核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涂阳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山东省全球基金MDR-TB控制项目实施前后痰培养工作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