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病死率内科预警

韩 雪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急诊过程中须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在以往病情评估中,主要通过临床医师经验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判断,无客观标准,准确度较低,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而慢性健康及急性生理评分系统速度相对较慢,完成时间多在1 d以上,无法快速判断患者病情,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且病死率及ICU入住率较高。因此,探寻短时间、准确率高的评估预警方式成为临床研究重要课题[1-2]。本研究收集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脑血管意外;③酒精中毒;④室上性心动过度或过速通气、心房颤动;⑤血液系统疾病;⑥放弃治疗者。80例患者及家属在详细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为4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5±3.9)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9.5±4.1)岁;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抢救时采取常规流程护理,接诊患者后,由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抢救,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实施抢救,具体流程如下:①接诊患者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评分,评分内容如下:a.心率:每分钟51~100次积0分;每分钟41~50次或101~110次积1分;每分钟超过40次或111~129次积2分;每分钟超过130次积3分。b.收缩压(1 mm Hg=0.133 kPa):101~199 mm Hg积0分;81~1100 mm Hg积1分;71~80 mm Hg或超过200 mm Hg积2分;70 mm Hg积3分。c.呼吸:每分钟9~14次积0分;每分钟15~20次积1分;每分钟超过9次或21~29次积2分;每分钟超过30次积3分。d.体温:35.0~38.0 ℃积1分;超过35.0 ℃或低于38.5 ℃积2分。e.意识:意识清晰积0分;可分辨声音积1分;可感知疼痛积2分;无反应积3分。②结合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3](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评分结果为患者佩戴不同颜色腕带,0~4分佩戴蓝色腕带,5~7分佩戴黄色腕带,8分及以上者佩戴红色腕带;针对蓝色腕带者开展一级护理;针对黄色腕带者开展二级护理;针对红色腕带者开展特级护理。③一级护理内容为基础护理及必要护理;二级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制订周密护理方案,并在护理时加强患者病房巡查;特级护理在急诊科内对患者开展有效救治,并给予特殊护理,待患者病情恢复平稳后将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MEWS评分患者预后情况、急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不同MEWS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MEWS评分中10例为0~4分,其中留观患者1例,转入专科病房患者1例,转入重症监护室8例;20例为5~7分,其中留观患者1例,转入专科病房患者16例,转入重症监护室3例;10例8分及以上,其中留观患者1例,转入专科病房患者2例,转入重症监护室7例;病死率:0~4分<5~7分<8分以上者;治愈率0~4分>5~7分≥8分以上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不同MEWS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28.32±5.22)min,对照组急诊抢救时间(38.14±8.12)min,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对比 观察组(40例):37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2.50%,3例死亡,病死率为7.50%;对照组(40例):34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5.00%,6例死亡,病死率为15.00%;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诊室在医院主要负责急诊抢救工作,抢救过程必须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再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决定患者急救后去向,降低漏诊、误诊率,提升抢救质量及抢救成功率[4]。在以往病情评估中,多由临床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估,无客观标准,准确度较低。目前,在急诊内科患者病情评估中评分工具较多,MODS、SAPS、APACHE Ⅱ及MEWS系统,其中MEWS、APACHE Ⅱ应用较多,医护人员采用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患者体温、收缩压、心率、意识及呼吸等生理指标进行评分,评分准确度更高[5-6]。

早在2001年英国就已将MEWS评分系统作为评估病情主要方式,后经英国诺丁汉大学医院、英国重症监护协会推荐,将其作为综合病房病情风险主要评估方式,通过不断改进形成改良MEWS评分系统,该评估系统不仅操作方便,且准确率高[7]。在MEWS评分过程中,无须借助高精密仪器,参数简单,临床医师在床边即可对患者病程程度进行评分,该评估方式直观、方便,且科学、快捷,准确率高,因此,实用性和可行性相对更强[8]。另外,对患者早期病情相关信息进行收集,通过MEWS评分评估,可对患者早期病情进行判断,并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处理措施,医护人员可更准确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转归情况。评估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级,根据不同分级进行干预处理,设定“触发”水平,当患者分值达到该水平时,需尽快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医疗处置。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多将MEWS评分4~5分设为“触发”水平,当患者达到该临界值时则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患者MEWS评分在5分及以下时,患者病情程度较轻,无须住院进行治疗,患者MEWS评分在5分以上时,患者病程程度较重,可能随时出现恶化情况,患者MEWS评分在8分及以上时,患者病程危险性及病死率较高[9]。以往相关研究资料显示[10],危重患者病死率、ICU入住及普通病房入住等信息,多与MEWS评分5分及以上有关,患者MEWS评分越高,则病死率和ICU入住率越高,反之,普通病房入住率则越低,相较MEWS评分4分以上者,MEWS评分5分以下者入住ICU概率相对更低。

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MEWS评分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评分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护理级别,0~4分患者仅给予基础护理及必要护理;5~7分患者需加强病情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制订周密护理方案,并在护理时加强患者病房巡查;8分及以上患者需在急诊科内立即对患者开展有效救治,并给予特殊护理。由于急诊内科患者具有群体性、突发性特征,且疾病种类较多,在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死率高,因此,在转运、陪检过程中,同样可采取MEWS评分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进行转运,如患者MEWS评分在0~3分范围则病情较为稳定,可安全转运,由护工护送转运即可;如患者MEWS评分在4~7分范围则病情相对危重,转运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转运时必须携带抢救仪器及药品,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护送转运;如患者MEWS评分在8分及以上者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需先对患者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转运,且转运过程中必须携带抢救仪器及药品,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及临床医师护送转运,避免患者转运途中病情加剧,出现死亡。

本研究对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采取常规流程护理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观察组患者预警评分进行分类显示,患者MEW评分越低,病死率占比越低,也进一步证明,急诊内科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采取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缩短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猜你喜欢

病死率内科预警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