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心悸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和应用价值

2020-03-11田海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常规满意度症状

田海鹰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新疆 库尔勒)

0 引言

心悸为中医病症名,与西医中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相似,其发病与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心失所养、气血亏虚相关[1]。西医治疗心悸主要采用一些抗心律不齐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这类西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可能会引起患者的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2]。而中医通过按摩、针灸、艾灸等方式的治疗,安全性较高。此外,有报道指出[3],通过中医护理,对于心悸患者的恢复和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因此为验证采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着手于中医护理应用于心悸患者的研究,我院于2017年陆续开展对心悸患者的中医护理,通过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1~76岁,平均(65.28±4.52)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2~75岁,平均(64.88±4.4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参与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4]中关于心悸的判定标准;患者或家属知情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能够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的监测、用药指导、饮食作息的指导。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个体护理方案。①气血亏虚证,该类患者的表现为面色无华、舌尖淡红、容易健忘、出汗,在轻微运动后易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加重。针对这一类症状较轻微的患者,吩咐患者进行适当的散步等强度较低的运动,饮食上,嘱咐患者多摄入鱼类、山药、红枣等可调节气血的食物。②阴虚火旺证,此类患者症状表现为舌苔薄黄,面色潮红,会伴有头痛,该类患者则应用中医按摩护理,对内关穴、太溪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此外指导患者多食用西红柿、苦瓜、白菜等富含钾元素的食物。③心脉瘀阻证,该类患者的心悸症状较重,常表现为胸痛心痛,面色发紫,这类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需要保持饮食的清淡,少食油盐。④心阳不足证,需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卧床静养,嘱咐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心悸患者,还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应用穴位贴敷、艾灸、中药熏洗等护理方式,改善患者气血两虚的发病基础。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情志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抑郁、焦虑的患者,实时开导,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观察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将患者的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心悸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心悸症状较为改善;无效:患者的心悸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专业性3个方面,每个方面共设置5道问题,每题分值1~5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以t和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在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专业性的评分对比中,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 护理态度 护理专业性观察组 40 21.42±3.28 22.05±2.65 21.24±2.75对照组 40 17.45±4.27 20.55±3.22 19.24±3.05 t 4.663 2.275 3.030 P 0.000 0.026 0.003

3 讨论

西医将“心悸”归为冠心病并发的心律失常之中,其治疗主要采用抗心律不齐的药物,此类药物对于治疗心悸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且对于某些患者的效果不甚理想。中医将该病归为由气血失调、脏腑亏虚,治疗和护理均采用中医辨证制定,根据患者心悸所属种类,对症施治[5]。为了提高对心悸患者的护理效果,我院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特色护理项目,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对患者护理之前,结合患者的具体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判定患者心悸发病原因和病症的类型,然后依据判定结果,制定符合患者个体情况的护理方案。此外,结合中医特色穴位敷贴、艾灸、针灸、按摩等方式,使患者的心悸症状得到显著改善[6]。相较于常规护理,中医的护理内容,会更多的参考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护理。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的心悸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与常规护理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对比,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为了验证中医护理对于患者的接受度,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医护理受到患者的喜爱,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钰[7]研究中,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心悸患者展开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在焦钰的研究中采取了耳穴压豆法、针灸、中药汤剂的治疗方式,使心悸患者治疗的总有效达到了93%,显著减少患者室性前期收缩次数,与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差异较小,基本相符。这再次证实,通过中医护理配合常规护理与治疗,可显著提高对心悸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在罗爱清[8]的研究中,通过中医护理,使患者胸闷心悸、喘促、尿少肢肿、神疲乏力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最终使患者的中医护理满意度评分达到(95.68±2.21)分。结合焦钰与罗爱清的研究,可得出结论,中医护理与治疗对于心悸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显著,护理效果佳,对于治疗心悸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较为适用于心悸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但需注意,中医护理的方式选择,需要应用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心悸所属的病症类型进行准确的判定,才能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当对患者的心悸类型进行准确判定后,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才能在护理中,获得理想的护理结果。

猜你喜欢

常规满意度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常规之外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