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泉州当前城市建设管理及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思考

2020-03-10洪亮亮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提质污水处理污水

洪亮亮

(泉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福建 泉州 362000)

2019 年8 月30 日—31 日,福建省住建厅在莆田市组织开展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培训会议。该培训会邀请了国家住建部城建司水务处牛璋彬处长、华北市政院北京分院院长马洪涛院长、广州市水务局李明副局长、苏州水务局夏坚副局长、厦门市海绵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连丰主任、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沈峰科长等,一批省内外污水处理方面的领导、专家为学员上课。笔者有幸参加这场高水平、有见地的培训班,通过学习了解省内外兄弟部门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自身在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城市建设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以期能够为城市建设的管理事业作出些许贡献。

1 泉州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思考

培训会上,苏州、广州等先进城市介绍的经验表明,目前所有污水处理的“巧”办法均不可行。

1.1 污水处理“先进技术”不可靠

广州、苏州等先进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前后做了近20 年,最后的教训是走了很多弯路,主要体现在采用EHBR 膜技术、微纳米曝气技术、石墨烯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寄希望“短、平、快”的技术,实践结果证明这些技术成本高、不可靠。

1.2 内沟河挂管截污要慎重

泉州城市内沟河水体感官不好,面临巨大的环保督查压力,为求短时间解决内沟河水质问题,由属地区政府组织实施了一批内沟河截污、挂管,总体效果不佳。对照广州、苏州的经验,基本情况是一致的。内沟河挂管截污不仅不能解决内沟河水质问题,而且两三年后就一定会损坏,不存在可能性,对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不仅无益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泉州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污水管“出”“进”的问题

本次培训会已不强调提高污水处理量或污水处理率,目标导向转向于消减城市生活污水的COD/BOD,指标关注趋向于污水收集率。从其他城市的经验来看,泉州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即城市污水管网的跑、冒、渗、漏等“出”的问题,表现在生活污水直排地下、污水管错接混接、污水管破损脱节、污水溢流污染等,一批本应收入市政污水管网的生活污水未能收集。

污水管“进”的问题表现在河湖水倒灌污水管网、外水入渗(施工降水、地下水)、工业废水不达标纳管等,一批本不应收入市政污水管网的雨水、地下水却被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一“出”一“进”直接的结果就是污水厂进厂COD/BOD 浓度偏低,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而且从苏州等地市的经验来看,地下水对城市污水管网的渗漏情况可能会比笔者原先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要真正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有相当大的工作难度。

2.2 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地域差异

在我国,有部分城市对污水处理的管理控制不足,加上有些企业不自觉地排放操作,将未经处理或没有处理干净的污水直接排进自然环境中。再加上污水处理厂的操作人员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足,无法通过观察对进水情况进行有效的排量调整。这些因素使得即使是已经建设完成的二级污水处理系统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

我国国土地边幅广阔、地大物博,但存在水资源分布极度不平衡的特征,南北方人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意识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对南北城市的污水水质有很大的影响。从地域角度来说,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相对于北方地区要高,如果化粪池的设置不合理或者地下水渗入排水管会降低污水的浓度。同时,南方城市的降水量较多,排水系统也多为合流类型,这也会让南方城市的污水浓度降低,影响污水处理的运行效率。

3 泉州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相关策略

现有经验表明,要真正实现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花时间、花精力,踏踏实实作好小区雨污分流和污水管整治工作,为泉州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3.1 规划先行,综合施策

对城市的水系统进行全面摸查,摸清管网现状、标高、水位、地质、服务人口等基础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进行分区规划研究,考虑学习、引进厦门市“海绵城市”等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高水平规划制定整治改造的策略。

3.2 全面统筹,精心协调

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制定整改策略,项目要统筹推进,既要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改造,也要避免各部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施工混乱和无谓的浪费。

3.3 细处发力,持之以恒

逐门逐户对小区开展雨污分流,对每个污水干管节点展开排查,这项工作劳心劳力却缺少“亮点”,但却是目前所了解的污水提质增效唯一可行的办法。城市管理要下定决心,以“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花5 年、10 年,甚至更长时间持之以恒做下去。其实这个“苯”方法并不比用各种“巧”办法不成功,又被迫来回折腾所花费的时间、资金多。而且苏州的经验表明,只要城市管理工作者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整治工作做细、做实,人民群众是支持和拥护的。

3.4 综合考虑,全面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政府决策上满足于大干快上,对于项目建成后的长期的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则缺乏通盘考虑。当前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往往超出规划的预期,拥堵、污染、内涝等城市病屡见不鲜。政府在决策方面急功近利,忙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试图通过局部某项工程来解决堵点、痛点问题,缺乏整体性的思维。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旧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反倒生出更多新问题。只有做到“稳”“全”“细”,城市建设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得到全面发展。

3.5 化繁为简,体恤民情

在城市管理中,将复杂的专业参数指标作为标准,往往会导致在工作中抓不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所在,与市民群众在生活中的客观感受脱节,导致为了某项技术指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效果却和市民群众的客观感受不符,花钱买了“群众不满意”。再加上处理问题过于简单粗暴,频繁的问责令各部门疲于奔命,下雨天城管局忙着开闸排涝,水务局忙着关闸严防水体污染,部门间协作成为难事。对此,应注意化繁为简,将一个个具体的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的目标作为标准开展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4 未来城市管理及城镇污水处理建议

4.1 加强氮磷去除

改造设计中需研究原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情况,针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改造,分析进水水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提标改造工艺。由于反硝化和生物除磷均需要碳源,因此合理、科学地选择强化生物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生物段的处理效率,提高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当进水氮、磷不高时,往往两者不能兼顾,此时建议优先考虑脱氮所需碳源,因为外加碳源的药剂费用要高于化学除磷的药剂费用,同时还存在投加量不易控制、出水BOD 超标的危险。

4.2 重视污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由于污水厂的提标改造通常涉及多个构筑物的改造或重建、地下管线的敷设、变配电所的改造,势必造成污水厂的部分停产,这对满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协调生产运行与改造间的矛盾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制定周全的施工方案,以满足污水厂正常生产的需要。

5 未来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

5.1 从建设发展型向管理提高型转变

各地的经验都表明,城市污水治理不是“建”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今后城市建设要统筹考虑,在项目筹备建设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建成后的移交管理问题。要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整体性思维,告别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生不管养”的被动局面。

5.2 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不应盲目追求项目“高、大、上”。要充分调查了解城市社会发展、市民群众生活的实际需求,选择符合城市发展实际,满足市民需求规模的设备,避免设备规模过大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5.3 从报表管理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

住建部的总结和苏州的实践都表明,对外宣传采用专业术语对城市管理工作是不利的,专业术语只适宜城市管理部门内部技术人员的交流。对外宣传采用专业术语,一是容易误导市政府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技术指标;二是专业技术指标“看不见,摸不着”,不是当前问题的主要矛盾,往往和市民的感受不一致,在城市管理投入大量资金、精力后,市民并不“买账”。今后的城市管理的对外宣传要以市民的生活实际需求为导向,提出的目标要通俗易懂,让城市管理工作者更好的服务市民群众。

6 结束语

城市建设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作为城市管理者,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心态,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猜你喜欢

提质污水处理污水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为城市提质而歌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