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2020-03-08王欢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创设计博物馆科技

摘  要:在高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中,不仅要于讲授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理论,还应合理引入博物馆文创设计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与创新设计,综合运用Photoshop、Illustrator、Rhino、Keyshot等计算机技术,结合3D打印模型制作方式,将艺术与科技相融合,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促进设计成果转化落地。从理论到实践,以赛促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实战能力,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并且有助于广泛传播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关键词:艺术;科技;博物馆;文创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立项项目“河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与推广”(SKL-2020-1563)研究成果。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产品設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术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多偏重理论讲解,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至枯燥乏味,学生接受度较低。实际项目欠缺,学生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缺少具体实际研发项目,大多以虚拟设计为主,致使文创产品设计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具体,考核标准与市场需求脱节,设计成果转化率低。文创产品设计展示效果不真实,传统的产品设计展示方式以手绘草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展示为主,停留在二维展示方式上,缺少可触、可感、实用且美观的三维实物产品展示。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一)完善课程培养目标

基于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应该促进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与科学技术相互结合,改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产品开发所需,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设计人才。以“创新型、艺术与新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上把握好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引导学生寻求产品创新设计的途径。

(二)引入博物馆文创设计主题

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提出传承中华文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1]。各地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新产业,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不仅能带动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弘扬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也可以创造一定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纵观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的发展走向,希望文创设计产品落地投产是大多数文创设计大赛的举办宗旨。例如一年一度的河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主办方河南博物院的主旨即通过大赛,让人们关注保护传承中原文化遗产,合理运用博物馆藏品资源进行创意设计,开发设计出主题鲜明,能够充分体现文物信息与价值,富含中原文化底蕴及其延伸的现实价值,实用、有趣、接地气且赏心悦目的文创产品。通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推广,不仅让人们将博物馆文化带回家,传播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时俱进,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中导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主题非常有现实意义。

该课程早期以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基本理论的讲解为主,中后期结合国家、省、市级设计大赛,或从企事业单位引入具体设计实战项目,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广泛的设计实践,针对具体的文创产品设计方向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开发设计,将课程与实战项目紧密结合。通过参赛实战,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性,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三)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创新设计

针对具体门类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主题,在课程中增加传统历史文化方面的授课内容。优秀的文创产品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调研,考查调研博物馆文物藏品及相关文创产品时,不仅要观察文物的纹样、色彩、外观形态、材质等方面的视觉元素,同时关注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魅力。博物馆文物藏品作为客观存在的有形体,其纹饰、形态、结构各不相同,观者在观赏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对其外观美的感性认识,并且在记忆中存储该文物藏品的美学特征元素。

通常,博物馆文物藏品与现代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文物藏品形态原型元素的甄选不宜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可从形态、色彩、功能以及材料工艺等不同方面入手,对博物馆文物的原型意象进行分析,以获得不同的原型信息和多种设计思路,并能使博物馆文物在向文化创意产品转化设计中延续其视觉美和文化的典型性[3]。在深入进行线上线下调研分析后,通过对文物藏品历史文化内涵、形态特征的分析,筛选出其典型的美的特征元素,并将其与新产品进行特征关系匹配,创新设计以开发出新的文创产品。如何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是有章法可循的。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物元素,实现文化符码的转化。具体的方法有三种:1.文物特色美感元素的提取。通过提取原型文物具有辨识度的典型纹饰、图案、色彩、造型等特征,用平面设计或绘制的方式,结合印刷、喷绘等技术手段,将其附着于文创产品之上,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附加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产品(如图1)。提取仰韶彩陶纹样并优化处理,结合餐具勺子的形态,进行美观化创意化的设计,使产品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2.功能组合式。根据产品的功能需要,将文物的文化元素或者造型形态予以简化,或解构重组,与产品的使用功能融为一体,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理论和消费者的身心需求,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联想到原型文物的美。这种元素符码的转化应平衡好文创产品的美观性与易用性。3.意境传达式。是要求较高的设计方式,需要设计者对文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有深刻的感悟,对艺术韵味和意境有很好的理解,通过创意设计将其融入到产品中,使产品有效传达同样的文化意蕴,并能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切身感受到类似的艺术美感[4]。

(四)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1.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进行头脑风暴、创意思维联想的草图绘制后,学生进入到软件制图阶段,二维类的文创产品设计可结合Illustrator、Photoshop制图软件进行绘制创作。两种软件之间通用性强,可高效开展原创图形设计、IP形象设计,将设计制作好的原创图形形象结合加工工艺应用到日用百货类、文具类产品之上,使其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几许情趣(如图2),IP形象设计及衍生品设计。IP形象设计在Illustrator里设计完成后,可深化开发设计,延伸成趣味横生的静态表情包;或结合Animate动画制作软件,延伸成活泼可爱的动态表情包,在互联网上进行广泛传播推广,适应当前年轻时尚消费群体的审美趣味。三维类的文创产品设计需要结合Rhino软件进行建模,在Keyshot中进行渲染,形成美观的视觉呈现效果。

2.3D打印技术的应用

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涉及各类材料,如金属、木材、塑料、织物、玻璃等,不同的材料带给人不同的美感体验,但加工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制作周期长,安全风险高,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制作。针对三维异形类的文创产品设计,增加3D打印模型制作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以高科技的数字技术手段代替传统手工制作模型环节,能更加高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转化落地。

传统的产品开发设计呈现形式多为效果图,缺乏实物感,转化率较低。近年来,为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所设置的众多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也都鼓励以实物产品参赛,以提高产品的转化率,数码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快速准确美观地将各类虚拟数字产品方案转化为可感、可触、可视的仿真实物,解决了产品由虚拟转化为实体这一关键问题。三维类的文创产品开发,如何从数字形态转化为实物的存在,一方面可联合生产厂家进行打样,也可以在学校的3D打印实验室中完成。应用3D打印技术生成的模型为白色模型,之后需要采用喷漆、局部颜料绘制、打磨等技法,从而完成博物馆文创产品實物模型的制作(如图3),3D打印制作的陶瓷杯。模型的制作过程增强了文创产品设计的可观性、可感性、可触性,促进学生爱设计、爱科技、爱创意的学风。应用新技术有利于强化学生完成实战项目的能力,制作实物模型的过程可有效增强学生对产品的触感体验、观感体验、使用体验。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变化,更带来了教育思维的变化[4]。

三、结语

通过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教学中导入具体的博物馆文创设计,以“实战项目”为导向,将设计理论讲解、传统文化学习与创新设计、软件应用、3D模型制作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完善的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教学模式。它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参加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中经过磨练,最终获得众多奖项,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文创产品设计成果转化投产,也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传播了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张凌浩,曹鸣.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的再定位:从方法导向到问题导向[J].装饰,2016(7):128-130.

[2]杨悦.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教学启示[J].美术观察,2018(5):128-129.

[3]张力丽,赵淑华.基于原型理论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四川戏剧,2017(7):173-176.

[4]陈凌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158-163.

[5]杨南粤,周敏,李争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产品开发与模具设计实训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8):243-246.

作者简介:王欢,郑州大学工业设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文创产品设计、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文创设计博物馆科技
博物馆
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创产品及其包装设计探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露天博物馆
科技在线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