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撰写新形态教材

2020-03-08寇舒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互联网教育

寇舒

摘要:高职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三教”改革,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基础作业,努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三教改革   新形态教材   互联网+教育   工作页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设计、集成、安装、维护、操作等研发和使用的专业人才需求极其迫切,专业人才需要具有能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具有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这对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育部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开发

第一,高校通过对地区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与企业实践专家深入访谈,确定了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二,高校注重吸收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有经验的人才深度参与教材的编写,紧跟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人才的需求,及时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反映典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创设《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教学情境时,教师应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理论实践结合、紧跟企业需求出发,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从实际工业生产应用中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养成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再按照由易入难的原则,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都与完整的工作过程相对应,最后形成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相匹配的教学内容。

二、坚持职业教育特色,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形式

高职院校应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知识传授与技术技能培养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的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内容,以期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保障教材质量。如每个学习单元都分为任务单、信息页、工作页、评价表四个部分。

1.任务单

任务单是每个教学情境的第一部分,包括学习目标、任务载体、计划学时、学习要求。学生在课程之初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也可称为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2.信息页

信息页主要是本节涉及的理论知识、基本原则等信息。编写者要注意将文字、图形及表格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针对理论分析类知识,将它们生动化,教师可以利用动画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示知识点。针对实操技能类知识,教师应注意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将演示操作视频二维码编入教材。

3.工作页

编写工作页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布置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拓展學生的思维及探究学习能力。如图2所示。

4.评价表

评价体系要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其中,学生学业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实际操作技能、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如图3所示。

三、坚持深化教学改革,借助“互联网+职业教育”优势

高职院校应坚持围绕深化教学改革和“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探索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配套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统筹推进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教师可以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线上主要以知识点的介绍为主,线下着重实践操作,教师应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工作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计划、实施、检查,并进行评价反馈。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使用工具、设备和材料等要符合相关规定,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同时,教师要将在线课程与本校实训设备有机结合,达到模拟生产性功能和整合学习功能的目标,使学生达到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

四、结语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这本教材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制造业人才。

※本文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基金编号:JC202001。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互联网教育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