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视觉景观质量评价

2020-03-07邹咏忱林宗贤倪海奔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敏感度控制点

邹咏忱 林宗贤 刘 漫 倪海奔 丁 铮

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2 台湾逢甲大学 台中 40724

视觉景观评估是为保护视觉景观,确保其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视觉体验在感知体验中占87%[1-2],早期研究集中于未开发区域,而后逐渐转向城郊[3]。森林公园多在城郊,目前国内外对国家森林公园已有一定研究,主要探讨构建森林公园建设体系[4]、多因子生态容量与GIS对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改进[5]等。但是对森林公园视觉景观的评估大多单一,如基于SBE法对国家公园景观评价[6],SBE法评价森林公园林内景观美质[7]等。

VMS法将专家对景观美质的评价作为客观结果,忽略评判中主观因素影响及使用者想法,实操性较弱。SBE法是大众偏好评估法,实用但缺乏专业性。专家评价结果呈离散型,大众评价结果分布均匀,差异较大。因此单一评估方法较局限,缺乏对主要使用者的了解[8],应将大众与专家评价结合使结果客观[9]。两种方法结合评价森林公园的视觉景观质量尚属少见。

福州森林公园地势多样,资源丰富,具有良好小气候;同时知名度高且免费对外开放,客源市场广泛。但培育、管理森林资源时,未充分利用森林价值,制约了公园发展[10];文化保护功能薄弱,忽略地域文化对森林公园发展的影响,导致公园无特色、竞争力较弱。本研究结合VMS法和SBE法,确立园区内所需修改区域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公园发展,提升旅游吸引力。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近郊,创建于1960年,集科研、休闲于一体,200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是福州城市居民近郊休闲的首选。园区三面环山,一条水系由北向南纵贯全园,于园区南部汇聚为湖泊。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木本植物达1700多种,濒危保护植物100余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90多种。便捷的交通和大量游客为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区域划分与控制点选择

景观空间划分的考虑因素包括景观资源同质性、视觉包容性及景观空间完整性。本研究以视觉因素划分,根据地理空间数据云数据,结合ArcGIS10.2软件,裁切Dem数据,使用工具箱栅格表面,得到研究对象的地形及坡度图;以此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水体、地形及坡度,将园区分为10个景观单元,即,特色人文景观区、人工设施区、八一湖水景区、2个登山步道区、专类植物园区、溪谷风景区、2个森林保育区、自然山林区。

结合航照图、现场勘探,在每个区域设立若干控制点,确保每一区域控制点的视域范围总和,包含该区域所具有的景观要素 (表1)。通过分析及调研,最终确立55个景观控制点。

1.2.2 照片拍摄

于2018年9—10月,对事先选取的55个控制点进行拍摄,确保每一控制点选取视域方向内包含的全部评估因素涵盖在一张照片内。采用富士XT20相机,相机的感光度 (ISO)不低于500,光圈 (F)不低于10。拍摄高度1.6m。拍摄时间为10∶00—17∶00,均在晴天拍摄。实地拍摄80张照片,从中选取有效照片55张。

1.2.3 专家评估 (VMS法)

专家评估分为景观美质、敏感度及视觉接受度评估3个部分。本研究中的景观美质评估,参考美国内政部1976年的景观管理方法进行分析。景观敏感度与景观重要性、使用者感受相关,从观赏者角度进行评价。视觉接受度也是视觉评估的重要因子,视觉接受度越高,该区域接受景观改变能力越强;视觉接受度较低时,任何改变均可能造成不协调,后续视觉景观管理中需注意。

1)景观视觉美质评估。VMS评估法认为物理景观中的景观类别由地形、植被、水体及土地利用组成。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景观特征,将评估因子设定为地形、植被等 (表1)。邀请景观专业的5位专家对每个控制点进行评分。将5位专家对各控制点评分加权,再将同一景观空间单元各控制点分值加权,即可得到该区域景观美质结果。

2)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估。景观敏感度由观赏位置、景观敏感度等组成[11]。结合现地特征,得出本研究两个因子,即观赏者因子和景观因子。观赏者因子由观赏频率、使用意图及游赏路线组成;景观因子由视域范围、观赏品质组成 (表2)。对55个控制点依次打分,将分数加权即可得到每一个控制点敏感度。再将同一景观空间单元内各景观控制点敏感度加权,即为该单元景观敏感度得分。

表1 景观视觉美质评估表

表2 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估表

3)景观视觉接受度评估。视觉接受度为景观吸收物理变化而不改变视觉特征和质量[12]。本研究结合现地情况选择坡度、植被类型、土地利用(表3)作为评估因子,其中坡度是根据坡度分级图进行评估,植被类型与土地利用是利用航照图及实地调研进行评估。5位专家对各控制点3个因子评分,再依照公式得出每个控制点的视觉接受度,将同一区域内控制点的视觉接受度加权,即可得各区域视觉接受度评分。

表3 景观视觉接受度评估表

1.2.4 大众评估 (SBE法)

SBE法由Daniel于1976年定义,通过照片作为媒介对景观控制点逐个评分,具有同时不受标准和分值影响的优点[13-14]。本研究对55个控制点逐一进行表1问卷设计,邀请了300位受访者。根据照片评分,评分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受访者通过电子问卷中的图片评估控制点;线下受访者通过平板电脑中的图片评估控制点,受访观看时间不限。为使评分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便于后期分析,分值分为3档:高7分;中4分;低1分。先将各控制点的各景观要素加权,得到每一控制点的大众评分;再将同一景观单元各景观控制点得分加权,得到该景观单元景观美质大众评分,为保证可行性,根据经验将问卷调研目标设置为300份;最终,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6份。

1.2.5 景观美质分析

通过将加权后得到的专家评分与加权后得到的大众景观美质评分加权,并向3位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专家与大众对10个区域的评分以6∶4加权,以此作为各区域的景观美质评分。

1.2.6 景观视觉品质分析

将专家与大众评估加权后的各空间单元美质评分与专家对各控制点的坡度、植被类型、土地利用 (表3)的评分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各控制点景观接受度评分;再将同一单元的控制点加权,得到各单元景观视觉接受度评分;最后将各单元景观美质与各单元的景观接受度评分加权,得到专家对各景观空间单元视觉品质评分。

1.3 景观经营管理目标设定

将每一区域视觉品质评估与视觉接受度评估按表4方式组合,得到森林公园景观经营管理目标图,最终将经营管理目标分为重点修饰、修饰、部分保留、保留、维护5类,并为各区域设置相应准则。

1)重点修饰。此类区域游客使用率高,但增设人工设施或自然灾害发生后未及时维护,景观美质及敏感度降低,需重点修复。

2)修饰。此类区域游客使用率高,疏于管理,景观美质及敏感度较低,需修复。

3)部分保留。此类区域游客使用频率适中,应在保留现状同时进行修饰,刺激游客使用。

4)保留。此类区域地势陡峭,多为保育地,游客使用少,应保留。

5)维护。此类区域游客使用率低,尚未开发利用,未来应避免破坏地形等视觉要素。

表4 经营管理目标设定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景观美质评估

2.1.1 VMS法专家景观美质评估

5位专家对55个控制点进行评估,将同一区域各控制点评分加权得到各区域美质得分:水景区、人文区、2个保育区由于人工干预大,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景观美质较低;步道区由于维护较好且干预少,景观美质度高;其余区域景观美质适中。

2.1.2 SBE法大众景观美质评估

最终的线上线下有效问卷286份,加权得到大众对各区域景观美质评估结果。保育区发生泥石流后尚未进行修复,景观美质低;步道区、溪谷区、山林区维护较好且植被覆盖度高,景观美质度高;其余区域景观美质度均适中。

将专家与大众两种美质评估结果加权,得到专类园区、步道区由于设施少、植被覆盖度高,景观美质最高;水景区、人文区、森林保育区由于水面平静无特色且人工干预多,景观美质低;其他区域植被单一等,导致景观美质适中。

2.2 景观敏感度评估

5位专家对各控制点景观敏感度评估,同一区域内控制点得分加权,得到该区域景观敏感度得分:人工设施区、步道区、专类园区景观敏感度较高;水景区、溪谷区、山林区景观敏感度适中;森林保育区疏于管理导致景观敏感度最低。

2.3 视觉品质及视觉接受度评估

将景观美质与景观敏感度得分1∶1加权,得到视觉品质得分:人工设施区、步道区、专类园区由于植被种类丰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观赏品质突出,视觉品质最高;森林保育区由于地势高,客流量小且属于自然灾害发生地,视觉品质最低;其他区域因缺乏景观特色等原因,观赏品质适中。专家根据表3对每一控制点进行评估,加权得到每一区域得分:人工设施区、溪谷区坡度较低且保留文化特色,视觉接受度最高;水景区利用土地合理且植被丰富,视觉接受度为高中;步道区、专类园区植被丰富,视觉接受度适中;人文区、山林区坡度大,视觉接受度中低;森林保育区坡度最大、疏于管理,视觉接受度低。

2.4 景观经营管理目标

通过对视觉品质与视觉接受度进行表4因素组合法叠加[15],得出经营管理目标调整方向。研究显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包含正心寺在内的人文景观区,观赏品质不佳,景观敏感度低,需进行重点修饰;人工设施区植被覆盖程度较低且色彩单一,景观美质度低,需进行重点修饰;水景区部分水域干涸,木栈道缺乏特色,景观美质及敏感度均较低,需进行修饰;登山道观赏品质较差,视觉接受度低,需进行部分保留;由于季相原因,专类园颜色单一,景观美质较低,需进行部分保留;其他区域人工干预程度低,可达性不高,为保留区域。

2.5 经营管理建议

1)重点发展福州森林公园人文区——正心寺景观特色。加以管理观赏品质,使该区域景观具有现地特色同时增加视觉层次;对自然灾害点及时修复,增强可达性;重新配置植物,避免影响观赏;知春亭附近驳岸应用植被软化,避免硬质破坏溪流附近的小气候。

2)大力开发人工设施区——欢乐谷及森林博物馆。重塑欢乐谷,增设设施;入口周边植被进行搭配;增加博物馆周边植被覆盖,同时将花坛及低矮植被用彩叶树种替代,增加色彩丰富度。

3)重新规划人工设施区——停车场及烧烤区。增加植被覆盖率,丰富植物种类,改善小气候,创造宜人的就餐、休憩空间,在公园入口处为使用者营造优良体验,改善观赏者在森林公园中的感官体验;水景区木栈道的水上活动入口处应增加遮荫。

4)选择耐水湿植物对水景区南侧干涸地进行修饰。北侧木栈道处的圆形平台影响水景区整体观赏品质,应通过植物等元素进行修饰。

5)步道区有良好的地形与植被,对路旁植被适当养护,提高视觉观赏品质;专类园应考虑植物营造季相变化,提高景观品质。

6)其他区域保持现状。若未来需要开发利用,应避免对地形、植被、水体的改造,适当增添色彩、建筑及构筑物等要素。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日后管理中,应将人工开发较大区域自然化,精心管理必要服务设施,对开发受到的损坏及时进行保育,创造具有特色的森林公园。以此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公园发展。

3 结语

由于景观利益人对景观美质的管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调查过程中有意选择具备景观学科背景的专家与不具备景观学科背景的大众进行景观评价。专家评判结果与大众评判结果对比时存在的较大差异充分证明将SBE法与VMS法结合的必要性。

在景观评价调研过程中,使用者偏好的研究结果为未来的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因此在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慎重增设人工景观,要创造更多观赏自然风光的节点。本次研究虽然照片采集时间集中,但福建四季景观差异较小,因此对可信度的影响不大。在其他地区使用本评价体系应避免季相变化问题带来的偏差,同时森林景观具有变化性,因此应保持动态监测。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运用本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帮助森林公园在管理中锁定目标,及时改进,避免丧失竞争力。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敏感度控制点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顾及控制点均匀性的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精度分析
森林公园游记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某垃圾中转站职业病危害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SDCORS在基础地理信息控制点补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