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不良地质处治技术探讨

2020-03-05陈开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孤石洞口监测点

陈开作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1 浅埋段洞口加固技术的常见类型

1.1 初期支护

在浅埋段加固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支护技术便是初期支护技术,该技术的综合性价比较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φ25mm 的中空锚杆作为主要的支护结构,而且还需要对结构的承载力进行测算,若保持在180kN 以上,表明结构满足支护要求。该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首先,利用凿岩机在既定位置处进行钻孔操作,钻进深度需要和设计深度保持一致,误差也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完成钻孔操作之后,需要对孔洞进行及时清理,完成清理后,在孔洞内安装锚杆、止浆塞等构件。其次,在空洞内进行注浆操作,将水灰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与超前支护类似,水灰比控制在0.45~0.5,同时,泥浆的强度需要满足M20 的强度要求。然后向锚杆内进行连续注浆操作,提高结构的整体性。最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工艺,同时预留加工剩余量,避免结构形变量过大的情况发生。为增强锚杆的整体性,需将锚杆端部与钢架焊接。

1.2 锚网喷施工工艺

在不良地质处理过程中,锚网喷施工工艺也是常用的技术类型。该工艺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分为锚杆施工、金属网铺设、混凝土喷射3 部分内容。相比于其他的地质加固技术,该工艺的施工成本较低、施工工序便捷。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4 点内容:

1)进行锚杆结构的安装,合理分配钻孔位置,深度基本上保持一致,以此来衔接土层结构,稳固基础结构的稳固性。

2)进行金属网的铺设,金属网通常以钢筋网为主。在铺设过程中,需要先对基础面进行清理,确保表面平整性之后,再进行钢筋网的铺设。钢筋网格尺寸保持在20cm×20cm,做好钢筋网连接处的处理工作,从而确保安装面的完整性。

3)进行混凝土的喷射,混凝土泥浆的水灰比保持在1∶1,在喷射时压力控制在0.3~0.4MPa,从而使其可以紧密贴合在钢筋网上,单次喷射厚度在5cm 以内,采用连续喷射的作业方式进行施工,直到混凝土将钢筋网完全覆盖起来后,停止继续喷射,进入到结构养护阶段,直到其满足要求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4)做好排水系统的施工工作,合理安排盲沟、排水沟所在位置,并且对于排出的水体汇总到集水井当中,作为作业区域降尘用水或拌和用水,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施工过程的环保性。

2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不良地质处治技术

2.1 预注浆技术

进行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时,经常会遇到隧道围岩稳定性低、进洞难度大等问题,待开挖隧道所在区域受到地质活动的影响时,会形成不同等级的围岩结构,按照围岩稳定性可以分为1~5 级,其中,4 级和5 级围岩结构性质非常不稳定,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很容易导致施工阶段出现坍塌的情况。在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时,可以使用预注浆施工工艺。该工艺的使用原理在于,在隧道开挖之前,借助钻机向围岩深处进行钻孔,随后向其中进行压力注浆,水灰比控制在0.7~1.2,注浆压力为0.3~0.4MPa。经过处理后的围岩结构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以此来降低顶板塌落情况的出现。在钻孔位置布置过程中,经常使用到钻孔形状为梅花形,从而提高注浆时的接触面积,提升最终的注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钻孔的深度误差应控制在5mm 以内,以此来平衡结构的抗拉强度,提升钻孔后结构的稳定性【1】。

2.2 做好围岩监测工作

在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做好围岩形变量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到的数据信息来调整支护方案和施工方案,从而提高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以下3 方面内容:

1)在作业区域布置合适的监测点,采用首级控制网和二级控制网来完成控制点布置。对于不良地质比较严重的区域,分布的监测点数量也需要适当提升,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例如,在浅埋段不良地质比较严重的区域,密度会适当提升(增加3~10 个监测点),所有沉降监测点和形变监测点位置需要分布在同一层断面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2)控制好监测频率,在隧道施工前期,监测频率应达到2~5 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试施工过程。在施工到后期时,可以将频率适当降低,如变为1d 1 次、2d 1 次等,而具体的监测频率也需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3)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除了提高监测点布置的醒目性外,还需要做好巡查工作,避免监测点形变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预支护施工技术

在不良地质处理过程中,预支护施工技术也是常用技术类型,目前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预支护施工技术较多,如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便是常用的技术类型。在该技术应用阶段,需要注意以下4 点应用问题:

1)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需要对作业区域的施工面进行处理,使洞口可以初步呈现出拱形,这也确保了隧道完成预支护施工后,能够具备较高的美观性。

2)完成作业面修整后,可以在洞口表面进行钢制拱形支架的安装,同时也会将小导管结构和钢架结构焊接在一起,以此来提升结构的整体性。

3)以小导管为引导开始进行注浆施工,通过小导管可以将混合好的浆液顺利填充到结构空隙当中,使其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提高隧道洞口的稳定性。

4)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阶段,也会利用大管棚施工技术进行结构支护,操作方法和超小导管施工类似,不同点在于结构加固施工完成后,会建立混凝土导向墙,使隧道内部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稳固作业环境的有序性。

2.4 隧道洞口浅埋段孤石处理技术

2.4.1 隧道洞口浅埋段孤石处理技术方法比较分析

1)炸药爆破法

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和硝铵炸药进行松动爆破,孔深少于3m,口径50mm,在50m 范围内进行围闭。

2)液压锤破碎法

依靠液压油和后部压缩氮气膨胀,同时推动活塞工作。经过实践不适合洞口孤石破碎,其原因一是洞口孤石都是球状面,钎杆容易打滑;二是岩质太硬,破碎时间太长。

3)膨胀剂破碎法

(1)钻孔。风动凿岩机钻孔,孔径50mm,越大开裂时间越短。孔距30cm,越小开裂时间越短。孔深为孤石宽度60%时效果较好。

(2)配比搅拌。膨胀剂用量为1.8t/m3,水为膨胀剂量的30%,边加入材料边搅拌,在10min 内注入孔内,防止喷孔现象发生伤人。

(3)破除清理。一般10~12h 内完成孤石开裂破碎,效果不好时继续钻孔装药解剖,满足出渣块度时停止解剖。

2.4.2 注意事项

1)对于洞口地表孤石及离洞口较远,但松动坍落区覆盖洞口范围的孤石,隧道施工前应优先采用搬运或爆破方式等清除。

2)对于洞口地表较大孤石,搬运困难或爆破量很大,应采用SNS 柔性网进行防护,防止孤石滚落,危及施工及行车安全。

3)对于勘察钻孔,超前地质钻孔,超前支护等提前发现的洞内大孤石,在隧道开挖前先从地面钻孔爆破。使其形成小块岩石后再适量注浆凝结成强度较低的整体,以避免洞内爆破对隧道围岩的影响。

4)对于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现的洞顶孤石,应采取液压破裂法破碎清除,防止因洞顶孤石爆破引起隧道坍塌。

5)加强洞顶孤石地段隧道初期支护措施。减小钢架间距、加长注浆锚杆等。

3 结语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浅埋段不良地质处理一直都是施工的难点,采取合理的措施即可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提升高速公路隧道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对于提升结构稳固性和隧道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孤石洞口监测点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花岗岩孤石的稳定性评价研究
珠海凤凰山东南角花岗岩孤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步道工程的影响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花岗岩孤石分布特征及其对桥梁桩基的影响
浅析地震波跨孔层析成像(CT)在地下连续墙孤石勘探的运用
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