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分析

2020-03-05肖生明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23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监管

肖生明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311122)

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视域下的质量监管功能定位

1.1 内涵界定

水利工程是指为防止水害发生和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故在功能上分为防止水害工程、利用水资源工程以及综合性工程和附属工程,包括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以及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工程,附属工程包括新、扩、改、修等。水利工程的作用通常被界分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3类。据此,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管内涵可被界定为:以保障水利工程作用发挥为目标,对涉及水利工程开始至结束的所有环节及每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过程,通过综合管理措施,满足水利工程质量要求和建设目标,最大化实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 功能定位

基于水利工程的复杂性与管理本身的性质特点,具体包括:

1)系统性和复杂性。水利工程实施内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涉及人事、责任、技术应用、材料选用等多个管理对象,同时,涉及外部环境、相关利益群体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因此,具有明显的内部管理因素复杂、内外管理因素嵌合的特点。

2)公益性和经济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管的服务性质决定了相关管理必须彰显工程建设目标与作用的发挥,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需要。同时,注重平衡成本与效益,确保高质量、低投入。

3)客观性与能动性。相关管理首先要遵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特点,在充分尊重水利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施质量监管。与此同时,面临新问题、新环境、新要求,管理人员还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寻求最佳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监管质量。

4)科学性与规律性。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成体系、有规律的学科,故在管理中应遵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应加强实践经验积累,将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相关管理制度,从而发挥制度的约束力,促进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面积大、范围广,需要在管理中考虑气候环境、交通状况、地形特点等因素对工程本身的影响。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因此,管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同时,水利工程行业技术标准多、工程规范性强,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是实施有效质量监督管理的前提。如此,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观念认识有偏差。相关管理人员存在思想认识误区,重视工程建设本身,而忽视工程管理。未将质量监管置于工程的核心地位,片面追求高效率、高效益,但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欲速则不达”的情形并不鲜见。

2)安全意识有欠缺。相比较而言,水利施工行业技术标准相对完善,故应在施工管理中有效监督落实。而现实中存在为追赶施工进度而擅越“雷池”的现象,违章操作、超负荷作业情形时有发生。

3)监理工作有疏漏。主要表现为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阶段,监督工作责任仍需进一步压紧压实,监理不严,则质量监管保障体系就难以建立。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度执行力、监理规范化、责任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4)管理体系有瑕疵。管理中经验主义色彩较为浓重,相关管理工作缺少计划性,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任务安排、责任落实上,没有将质量监管与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机融合,欠缺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

5)管理水平不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专业性强,现该领域人才匮乏,且相关管理人员往往身兼多职,存在一人同时多头管理情况。导致管理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了解不及时、掌握不牢靠【1】。

3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管体系构想

3.1 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水利精神

“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是新时代水利精神的高度凝练,不仅反映了对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传承,而且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内涵,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在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管中,首先要把握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核心意义,并贯彻落实到相关工作始终,转变思路、担当有为、勇于创新、规范行为,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牢固的质量保障,以最优的质量监管服务推进水利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3.2 把握行业质量监管关键要素

与其他行业质量监管类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管关键无外乎是标准、人员、机器、材料、协作、方法、责任等要素。

1)标准,包括工程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包括技术的权威性,监管工作岗位只有树立技术权威,才能进一步增强监管效果。

2)人员,包括质量监督管理人、工程负责人、监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涉及人员质量监管水平、综合素养、专业知识能力等。

3)机器、材料,指施工设备与工程用料。

4)协作,指内与外质量监管力量的密切协作。

5)方法,指要结合监管要素,做出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个性化设计。

6)责任,是质量管控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保障,无责任约束,再好的制度机制也难以推行。

3.3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管的个性化设计

核心目标:实现工程建设流程监控、竣工评查、实时分析和协调指挥等功能,对工程期限、建设工序和环节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监督、预警、处置。具体设计:

1)确立综合化监管目标。牢牢抓住施工安全、工程关键技术环节、隐蔽工程建设等,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全面统筹监管中人、机、料、法、责等要素。同时,应发挥质量监管服务功能,从规范工序、技术标准执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服务工程建设实施与相关决策。

2)构建扁平化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上,应杜绝管理链条较长的弊端,尽力减少管理中间层次,裁减冗余环节,建立在特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成立由承揽施工、监理及他方组成的“工程质量监管中心”,以临时机构替代常态化监管运行的不足,促进监管工作由静态向动态、由松散到集中、由事后向过程监督的转变。

3)巧用穿透式管理方法。充分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以特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整体为主轴,建立工程“时间轴”(横轴),将纵轴分为2段,纵轴下半段为各工序及施工环节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应技术标准,纵轴上半段为施工的实际情况,横轴、纵轴交叉点记录工程施工具体事项。据此,能够将安全、质量等监督贯穿于工程全流程之中,更易于排查风险点,进而建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多维度立体监控体系【2】。

4 结语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对于水利建设这种经验性、技术型的工程非常重要。在水利工程建设整体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构建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已成为必然。借助管理学相关理论,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全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充分应用智能化、大数据手段,构建“制度+”“科技+”监管模式,就一定能够革陈除弊,充分发挥质量监管作用,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监管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监管和扶持并行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