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20-03-05李乐天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23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意识

李乐天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600010)

1 引言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规划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的城乡规划不仅要注重规划后的经济效应,还要考虑规划后的生态效应。生态建筑实质上可以满足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谓的生态建筑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建造中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建筑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保障生态平衡。将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上进行应用,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有限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 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随着工业化和商业化逐步深入,在城乡建设中,留给居民的绿色生活区域越来越狭小,基于此,生态建筑设计应运而生。生态建筑设计核心是要将建筑与建筑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结合,设计目的是为了让人类的居住和生活场所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1】。设计的理念是为了维护区域内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原则主要是生态化原则和环保原则。在设计中要强调生态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合理规划,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建造的性价比。总的来说,就是建筑设计上要满足城乡居民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应用的问题

3.1 意识问题

目前,一些区域的城乡规划虽然明确规定要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但由于部分的建筑设计人员对生态设计不够重视,在实践中对生态设计学习力低下,导致设计时不注重考查生态环境,降低生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更有甚者,一些设计人员因为缺乏生态设计的理念,在城乡规划中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布局和规划,导致生态建筑设计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这些意识问题,不仅会阻碍城乡规划的进程,还会大大地降低规划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

3.2 理论和实际脱节

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得以体现和应用,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理论付诸实践的表现,是对设计人员生态建筑设计方案的肯定和认可的体现。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不断地结合当地的环境对设计方案进行填充、优化,使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服务城乡规划和城乡发展。但实际的工作中生态建筑的设计者,因为缺乏生态设计的认识,在设计中对生态环境的各个因素考察并不全面,甚至只单单依据经验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它的理论和实际并不能相互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产物,必定会存在设计缺陷,也必定会对城乡未来的发展产生危害。

3.3 现代化程度不高

近些年,在世界各国经济深度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地应用,这就表明现阶段的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例如,可以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准确地对建筑的资源消耗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再比如,可以使用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建筑的选址、建造、环境指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让建筑行业搭载现代化技术的风帆更快更好地发展。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现代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上的使用并不是很多,导致生态建筑的设计难以突破传统设计的局限,建筑行业的现代化程度与其他行业的现代化程度差别比较大。

4 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应用的改进方法

4.1 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

生态建筑设计要想在城乡规划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相关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设计人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生态意识【2】,在设计中才会注重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考察,才能够结合实际的建筑环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是保障城乡建设生态化、环保化的前提。因此,在改进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效果时要着重注意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1)对设计人员开展生态教育,生态教育中教导设计人员了解当前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了解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危害,引导设计人员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学习生态建筑设计知识,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生态建筑培训,在不断的学习中加强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

3)在工作中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的相关制度,针对生态建筑设计制定标准用以检测设计方案是否满足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生态建筑方案在应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建立相关的防范措施和惩罚制度,用以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

4.2 提高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匹配度

设计的实践结果是检验设计理论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惟一标准。要提高设计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设计之前、设计之时都需要对设计中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生态建筑设计也是如此。许多建筑设计的理论看起来是相当完美的,但在应用中却不能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性,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和实践不足所致。要提高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匹配度,需要做到以下2点。

1)在设计中,要结合建筑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设计,考察生态环境时要具体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等对区域建筑的影响以及建设施工过程的施工活动对这些资源的影响,在设计上减少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

同时,要注重考察该区域的生物资源和能源的分布状况,避免建造中生物物种受到迫害、避免因开采不当使能源遭到损害。

2)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在材料的选择上都要注重是否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3 合理利用新技术

建筑行业一直是资源消耗比较多、消耗速度比较快的一个行业,在应用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3】,需要建筑人员合理使用新技术。例如,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砖石,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相对来说比较轻薄环保,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生态建设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再比如,通过使用生物能、风能进行发电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的污染。新技术的合理使用对生态建筑建设来说是节约成本、控制污染、降低能耗的好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积极推广。

5 结语

生态建筑设计是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但在实践中,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要改善这些不足,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生态意识,不断学习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从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完善设计方案,更需要在建设中学会合理运用新技术,为建造一个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生态系统而努力。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意识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建筑设计的困惑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