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桩接柱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0-03-05王兵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22期
关键词:桩基施工工艺成型

王兵

(申成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071000)

1 引言

桥梁施工在我国工程建设中是重要内容,对于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也并不少见。当前我国的桩接柱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是要想使该技术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应用。结合具体工程来进行施工过程中桩接柱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施工单位也需要在安全施工基础上,实现桩接柱施工技术成本的合理把控。

2 项目简介

某标段钻孔桩共计90根,其中,K75+793小桥12根;K75+927汽车通道桥24根;ZK79+341泉水洞7#中桥15根;YK79+344泉水洞7#中桥15根;ZK79+850泉水洞8#中桥12根;YK79+825泉水洞8#中桥12根。

项目部选定ZK79+850泉水洞8#中桥3#台2#桩基作为全标段第一个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项目。该桩的设计桩径为1.3m,设计桩长为14m,C30水下混凝土用量为18.57m3。根据设计文件给出的地质勘察资料,本桥3#台桩基所处地层包括卵石层、强风化变粒岩层、中风化变粒岩层。根据地质资料,采用冲击钻成孔。

3 工艺流程

为确保桩接柱技术符合施工项目的实际需要,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图、工期、进度和质量要求,在施工项目开展前期明确传统桩接柱施工方案和桩基与桩接柱部位一次浇筑成型施工方案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选择较为合适的桥梁桩接柱方案。为此,针对二者的不同,对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施工安全性、施工工期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3.1 传统的桩接柱施工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桩顶进行了标高为4.192m的设计,结合施工规范要求,预计破除约1m,这样就需要对基坑开挖方案进行验算,并做好基坑的支护工作。本工程支护采用钢丝网、水泥或其他材料护坡,以确保坑壁稳定性,避免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3.2 桩基桩接柱部位一次浇筑成型施工

为了更好地保障桩基与桩接柱部位一次浇筑成型,需要确保施工顺序的正确性,本工程采用的浇筑顺序为:桩基施工—破除桩接柱顶不均匀混凝土—对立柱钢筋笼进行焊接。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桩基桩接柱部位的浇筑成型,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对地质盐碱化、高氯水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了桩基钢筋笼和立柱钢筋笼变径段直接成型的工艺,同时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因为对立柱钢筋笼已经进行定位,这样在进行桩位校对时会更为方便,能够减少误差的产生,保障桩基、立柱偏位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灌溉需要,加大了水下柱的截面面积,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保障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避免钢筋被氯离子腐蚀[1]。

3.3 不同施工工艺效果对比

就传统桩接柱施工方式和一次浇筑成型施工方式的施工效果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种施工方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传统施工工艺需要结合辅助工程进行施工方案的制订,加上施工环境复杂,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施工进度较为缓慢。一次浇筑成型工艺相比较传统施工工艺来说,施工效率更高,桩基钢筋笼偏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但其也存在缺点,即水位一旦下降容易造成混凝土外露,影响外观效果。

2)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艺无须进行大规模的基坑开挖,减少了对破面的处理,以及围挡施工、基坑降水等工作,因此,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艺的安全事故风险发生率更低。

3)2种施工工艺都能满足国家级行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但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艺增加了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钢筋起到了保护作用,这也使水中柱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4)传统施工工艺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辅助工程和防护工作,延长了工程的工期。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艺则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施工,实现了施工周期的缩短,在节省时间和节约成本等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4 技术要点

4.1 筑岛适用条件

一般来说,为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性,在选择筑岛时,技术人员会对当地环境进行考核,选择合适的施工场地。研究表明,当常水位控制在3m以下,桥长在100m以内时,水位和筑岛高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即水位变深,筑岛高度则会相应增高。在此种情况下,水流的冲击会导致桥梁土体流失较多。此外,桥梁会因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使土的沉降量相应变大,很容易出现失稳的现象。如果不对此现象加以重视,很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后续工程完毕后行人的安全。为此,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项目之前,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水位和所筑岛之间的联系[2]。确保沙土或碎石数量足够的同时尽可能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筑岛材料的质量能够达标,选择一些透水性好、易于压实的沙土、碎石,还要保证砂石的运距要短,不然将会大大增大筑岛的成本。倘若施工人员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就能够达到节省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4.2 承载力验算

在考虑承载力验算时,主要侧重于考虑桥梁施工中的后续梁板安装。根据施工中的实际情况,确定筑岛场场地的具体荷载情况,实际施工中通常考虑的荷载范围是吊车和预制梁板及施工人员、钢筋、混凝土罐车等。后续工作需要对筑岛实地面积进行勘测,得出一个较为精准的数据。此外,荷载控制主要采用不利荷载进行组合,根据土体的实际承载力,确定实际可以承载的范围。为确保施工项目的安全性,施工人员需要定期安排安全检查人员对附近的土体的沉降情况进行具体的记录,一旦出现土体沉降范围较大的情况,很可能会出现裂痕,这时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做好安全隐患标记,并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

5 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引入,我国工程施工领域的技术水平也将取得相应的进步。当下,就桥梁施工领域而言,改进传统的桩接柱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引入全新的施工理念,将成为当下该领域所重点解决的问题。利用新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施工工艺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提高施工效率,为桥梁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保障技术人员们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减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多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施工领域的发展,使其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桩基施工工艺成型
成型液压机技术改造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让桥梁桩基病害“一览无余”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