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中小学校校园功能微改造设计
——以广州市协和小学项目为例

2020-03-05白帆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22期
关键词:连廊校门广州市

白帆

(广州市设计院,广州510620)

1 目标愿景

2016年,《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号)首次正式提出了“微改造”的概念,“微改造”是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新模式。“微改造”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小修小补”,起到提升人居环境、促进街区活力、传承地域文化的作用。广州市政府在2018年办好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指出,扩大教育资源供给,重点工作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和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总开工率95%、完工率80%[1]。

2 校园功能微改造设计要素

广州市中小学校校园功能微改造遵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造原则,重点在下列设计要素方面对现有老旧、低品质、功能不合理、具有安全隐患的校园环境开展功能微改造提升:(1)校门、围墙;(2)风雨连廊;(3)台阶、楼梯、走道、栏杆、花坛;(4)校道、广场、道路铺装;(5)校园绿化景观、公共环境空间、活动场地;(6)室内装修。

针对如上功能微改造设计要素,确定合理的工作实施流程为:现状问题摸查—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技术方案—评估确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功能微改造—定期维护检查。

3 广州市协和小学校园功能微改造设计

广州市协和小学是广州市教育局属下唯一一间直属小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21年创立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96年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并被广州市教育局定位为广州市示范性、实验性的现代化小学。学校现状校园环境空间品质较差,为了给广大师生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和美学氛围,广州市协和小学根据广州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安排,自2016年底开始启动校园功能微改造设计工作,进一步提升校园功能环境品质空间。

3.1 校门、围墙

学校现状校门、围墙残旧。主校门正对环市西路,机动车流量大,门前人行道狭窄,无家长接送等候缓冲空间。校门形象较为老旧,未反映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建筑形象。在微改造中,校门设计应传承学校历史文脉,彰显整体校园建筑风格,并配备传达室,兼具考虑家长上下学接送等候区域。校园围墙应采用安全通透美观的维护形式,兼具宣传展示正面育人树人导向的高雅文化内容。

秉承历史的设计原则,借鉴和传承广州市师范学校老校门的风格元素,新校门的设计方案采用红砖墙身绿琉璃瓦屋顶的民国时期岭南建筑风格,适当提炼简化以反映时代特征。校门微改造后,入口空间增大,有利于学生疏散;通透式围栏形成对城市友好的连续界面,基座部分采用实体围墙作为展示校园文化风貌的载体。

3.2 风雨连廊

校园内现状无风雨连廊连接校内各栋建筑物,不利于学生雨天在校园内便捷通行及放学时排队疏散离校,且无法提供雨天家长上下学接送缓冲等候区。风雨连廊应全天候安全、无障碍连接校门与教学楼、教学楼与各楼栋建筑,并兼具学生课间休憩、交流的空间载体。

微改造方案通过合理加建风雨连廊连接校园内校门、教学楼、宿舍、体育活动场馆等主要功能区域,结合风雨连廊设置的美人靠座椅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间休憩、遮阴、避雨、课外学习交流的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校园内的全天候学习、锻炼和交流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开放部分区域的风雨连廊,作为家长上下学期间接送学生的等候缓冲空间,减轻对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集聚压力。

3.3 台阶、楼梯、走道、栏杆、花坛

校园现有教学楼公共台阶、楼梯坡度较大,不便于学生使用;楼梯、走道较为狭窄,栏杆扶手的材质和构造做法各式各样,且过于纤细,不够坚固,不利于学生日常安全使用。微改造方案通过减缓台阶坡度,加宽台阶宽度,提供了更为安全的行走路径,便于学生使用通行。栏杆采用更为坚固的石材或黁凝土材料构造形式,风格样式与校园风貌统一,保障学生安全。

3.4 校道、广场、地面铺装

原校园广场、校道等地面铺装破损严重,地面材料、样式、色彩、绿化杂乱。微改造方案在满足通行功能前提下,减少广场、道路硬底化面积,增加透水地砖的区域面积,创建“绿色校园”,践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利用坚固、统一、美观的地砖材料铺设校道、广场地面。

3.5 校园绿化景观、校道中轴线、活动场地

校园广场现状硬地面积过大,广场上没有遮挡烈日及雨水的学生停留空间,不适合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利用率较低。学校过于靠近马路,马路的汽车噪声和尾气污染都对校园环境造成了污染和影响。改造设计方案在靠近马路一侧设置了曲尺形的风雨连廊,在连廊外侧与学校围墙之间的位置铺设种植了绿化乔木,有效隔绝了机动车噪声,也利用多叶常绿乔木和密集灌木形成的天然绿色景墙最大程度过滤了启动车尾气的空气污染。

微改造方案优化学校现有中轴线,增设文化墙、读书角、生物地理园、气象站、雕塑文化小品等设施,突出学校历史文脉和办学特色,增加人物气息,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氛围。增加绿化景观空间,并设立亭子、连廊供学生休憩活动。方案将校园中使用率较低的室外庭院改造为英语角、生物地理园、气象站等功能场所。在室外英语角的设计方案中,采用了西关大屋趟栊门的造型元素,利用木构件的堆叠,组成横竖片墙,营造充满趣味的学生课外交流活动空间。在教学楼及图书馆建筑屋顶,设置上人绿化屋面,利用屋顶花园为学生提供课余交流学习的空间场所,为市区用地紧张的学校校园提供了立体化的绿化活动空间场地。

3.6 室内装修

微改造方案重视室内装修改造空气污染隐患,严格高标准选用室内装修材料,定时检测甲醛指数,不合格的立刻停止使用并限期整改,以防室内装修空气污染危害学生健康。教学课室最大程度自然通风,装修风格简洁大方,尽量减少装饰性墙面面积,家具选型需采用环保达标产品,并将室内空气质量列入校园功能微改造评价指标及验收内容中。

4 结语

截至2018年年底,广州市中小学校3年提升计划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提升项目和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已开工195个,开工率97.5%;已完工166个,完工率83%。校园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顺利完成广州市政府的既定目标任务,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连廊校门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分析
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连廊的设计探讨
多塔连廊人行荷载TMD 舒适度减振控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风雨中陪考
国内“奇葩”大学校门盘点
国内“奇葩”大学校门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