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橙带蓝尺蛾的防治效果*

2020-03-05秦长生陈志云徐金柱李东文赵丹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罗汉松苦参碱阿维菌素

王 玲 秦长生 陈志云 徐金柱 李东文 莫 羡 杨 华 赵丹阳

(1. 中山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广东 中山 528403;2.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20)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 Walker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尺蛾科Geometridae,又名黄带枝尺蛾、罗汉松尺蛾、橙带丹尺蛾,目前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江西省均有危害报道[1-5]。该虫为单食性昆虫,以幼虫为害罗汉松科罗汉松属Podocarpus、陆均松属Dacrydium 植物,在我国主要危害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和竹柏Podocarpus nagi。幼虫孵化后爬至顶端取食嫩叶,随着龄期增大,开始取食老叶,进而把整株叶片取食干净,仅留光秃的枝条。一年发生多代,且世代重叠,在植株上反复危害,严重发生时可导致寄主植物死亡。

该虫幼虫在取食过程中可将寄主植物含有的竹柏内酯Nagilactone、罗汉松内酯A 糖苷Inumakilactone A glucoside 等有毒成份转移入体内[4],使鸟类避食,其他天敌取食其幼虫后也会死亡,导致该虫的天敌较少,目前仅发现幼虫被白僵菌和绿僵菌寄生,这也是该虫爆发成灾的原因之一。

关于该虫的研究报道较少,王辑健等[1]、林伟等[3]、何学友等[4]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防控措施;余海滨等[2]、肖斌[5]评估了橙带蓝尺蛾在中国属低度风险有害生物,在广东、江西省大余县属中度风险有害生物;谢金礼[6]筛选了16 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750 倍液、1. 8%阿维菌素乳油2 000 倍液、0. 5% 甲维盐微乳剂1 500 倍液、0. 5%苦参碱水剂500 倍液和25%灭幼脲乳油1 500 倍液等5 种生物农药对林间橙带蓝尺蛾3 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施药7 d后,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达93.0%以上。何学友等[7]报道绿僵菌MaFZ-13 和MaXJ-04 菌株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死率较高,15 d 后分别达到96.7%、95.0%,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

项目组在前人已筛选药剂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不同药剂处理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更多防效好且持续时间长的药剂,以便更有效的防控橙带蓝尺蛾的发生和危害,从而科学指导林间生产用药,为实际生产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药效测定

1.1.1 供试虫源 供试虫源于2020 年6 月9 日采自中山市壹号驿站农场用于围篱的日本罗汉松上,虫龄为2~3 龄幼虫。采回带至实验室用水培日本罗汉松枝条饲养待用。

1.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南通功成精细化有限公司)2 000 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内蒙古帅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 500 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1 500 倍液、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山东省长清农药厂有限公司)1 500 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河南省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 500 倍液。1.1.3 试验方法 采集新鲜的日本罗汉松枝条插在水瓶中水培,每瓶枝条上分别接入30 头橙带蓝尺蛾3 龄幼虫和5 龄幼虫,2 个龄期幼虫分别设5个处理和1 个对照,对照和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用手动气压式透明喷壶(1.5 L)对处理组枝条进行均匀喷雾,喷至枝叶药液欲滴、不流下为度;对照组喷清水。分别于施药后1、3、5、7 调查供试枝条上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

1.2 林间防治试验测定

1.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20 年6 月16 日,试验地点选取连续3 年橙带蓝尺蛾发生严重的乐昌市龙山林场苗圃地的日本罗汉松。龙山林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499.7 h,年平均气温19.6℃,年均降雨量1 522 mm,无霜期300 d。

1.2.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同室内药效测定所用药剂。

1.2.3 试验方法 选取橙带蓝尺蛾发生严重的苗圃地设置标准地,标准地面积设置0.2 hm2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500 株以上,共设5 个处理和1个对照,每个处理按对角线抽样法设30 株样株, 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采用PB-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原昌有限公司生产),对样株针叶正、反面均匀喷雾,喷至枝叶欲滳、不流下药液为度。分别于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5、7 d分别在样株上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各处理区药效(防治效果)。

1.3 防效计算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药效测定

5 种药剂对橙带蓝尺蛾3 龄幼虫室内防治结果表明(表1),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 000倍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500 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药后3 d 防治效果达到100%;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 倍液防治效果次之,药后3 d 防治效果达85.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 倍液药后前3 d 的防治效果较差,但第5 天可达到100%,其原因可能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其杀虫机制为阻碍害虫运动神经,对害虫的药效见效较慢;20%除虫脲悬浮剂1 500 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差,药后7 d 的防治效果仅为9.9%。

5 种药剂对橙带蓝尺蛾5 龄幼虫室内防治效果表明(表2),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 000倍液、1.2%烟碱· 苦参碱乳油500 倍液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 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 d 防治效果均达到80.0%以上,药后5 d 防治效果达100.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 倍液防效较慢,药后5 d 可达82.7%,药后7 d 达90.5%。

2.2 林间防治效果

5 种药剂对橙带蓝尺蛾幼虫林间防治结果表明(表3),5 种药剂中,除20%除虫脲悬浮剂1 500倍液药效较差外,其他4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较好,药后3 d 防治效果可达80.0%左右,药后5 d均可达90.0%以上,药后7 d 可达97.0%以上。

表1 不同药剂对橙带蓝尺蛾3 龄幼虫的室内防治效果 %Tab.1 Indoor contro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3rd instar larvae

表2 不同药剂对橙带蓝尺蛾5 龄幼虫的室内防治效果 %Tab.2 Indoor contro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5th instar larvae

表3 不同药剂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林间防治效果 %Tab.3 Field contro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larvae

3 结论与讨论

5 种药剂对橙带蓝尺蛾幼虫室内及林间防治结果表明,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 000 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500 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 倍液、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 倍液4 种药剂对橙带蓝尺蛾3 龄和5 龄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3 龄幼虫前进行防治速效性更快,药后7 d 均能有效控制该害虫的危害。

本试验中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500倍液对橙带蓝尺蛾3 龄幼虫施药1、3、5、7 d 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35.1%、100.0%、100.0%,谢金礼[6]报道的0.5% 甲维盐微乳剂1 500 倍液喷雾防治橙带蓝尺蛾3 龄幼虫药后1、3、5、7 d 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00%、86.36%、95.12%、100.00%,两个试验3 d 内的防治效果略有差异,可能与试验时的温度不同有关,本试验时间为6 月上旬,广东省广州市的平均气温为33℃,而福建省泰宁县2018 年5 月初平均气温为25℃左右;但两个试验7 d 后的防治效果及其持效性的结果是一致的。

目前防治橙带蓝尺蛾幼虫可供选择的药剂主要有16 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0.5% 甲维盐微乳剂、0.5%苦参碱水剂、25%灭幼脲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1.2%烟碱· 苦参碱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药剂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建议轮换使用以上药剂以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罗汉松苦参碱阿维菌素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观赏罗汉松的修剪技巧及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罗汉松 夏季管理要点
配方施药,为什么配制阿维菌素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三种罗汉松季节性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罗汉松扦插育苗技术试验
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