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绿化覆盖率的老旧小区停车空间改造模式研究

2020-03-05刘琳琳陈教斌

现代园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泊位覆盖率停车位

刘琳琳,陈教斌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在国家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下,不少老旧小区经综合整治后环境条件得到改善,但大多小区停车空间未经过景观设计,地面通常由硬质建材铺设而成,对绿地率和噪声尾气影响很大,停车与景观之间矛盾突出,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协调停车与景观的关系是一大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在城市绿地建设方面,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植物的生长过程,得到连续变化的绿化覆盖率数值,将这一指标引入到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内,为环境要求不同的功能区建设提供很有价值的技术参数[1]。所以,通过生态学理念,从提升绿化覆盖率的创新视角综合研究老旧小区的停车空间改造,有效改善停车空间对老旧小区居住环境的影响,帮助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1 国内外老旧小区停车空间设计研究概况

1.1 国外研究概况

20 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先后出现的居住区停车相关理论观点逐渐体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居住区发展政策中[2]。20 世纪20年代左右,雷德朋体系逐渐形成,将与日俱增的汽车拥有量与之相结合;20世纪70年代左右,交通安宁理论将道路分级,把对居住环境的规划优先于汽车的使用;荷兰的温奈尔弗法则考虑人车共存,把汽车限定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并在环境建设中划分空间将汽车的停放与活动场地分隔开,使地段保持活力[3]。20 世纪90年代左右,以公交为主导的开发模式TOD 和TND 理论使公共交通最大化,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规划的模式,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性。

在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指出,好的居住区景观才能引起人们的自发性活动,促进人们停留观景,休憩交流[4]。所以对居住区停车空间尤其是老旧小区的停车空间进行生态性人性化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且众多学者认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时,可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5]。但关注提升绿化覆盖率的创新思想来指导停车空间设计的研究和调查很少。

1.2 国内研究概况

在国内,有针对性、更为具体化的对居住区停车问题进行的研究和实践很少,仅有的一些研究指出,在小区内修建绿化停车场将林木绿化建设与停车空间规划相结合,利用树冠的覆盖作用营造层次丰富的立体绿化效果,进而有效改善停车空间的内部环境。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投资小,见效快[6]。一些相关研究中还对老旧小区的停车环境改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7]。但在实践中,大部分小区仅仅是铺设了草坪砖而忽视了乔灌木的种植,从而在保证了绿地率的情况下忽视了绿化覆盖率的重要作用[8]。

总体上讲,对于居住区停车环境的研究,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发停车空间直接影响了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9]。尤其是利用提升绿化覆盖率的创新思想来指导老旧小区停车空间的设计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与尝试。

2 绿化覆盖率理论概述

2.1 绿化覆盖率的概念

1979年,在国家城建总局转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书》中首次出现了绿化覆盖率这一指标[10],以此指导我国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在城市绿地中,绿化覆盖率指植物垂直投影的覆盖地面的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值,在计算时统计乔木、灌木、草坪和花卉的面积。

2.2 绿化覆盖率理论的应用分析

2.2.1 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负相关。在园林绿地中,园林植物利用自身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降低空气温度。对绿化覆盖率和热岛强度的回归分析表明,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负相关,绿化覆盖率大于50%,热岛的缓解现象极其明显[11]。

2.2.2 提升绿化覆盖率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很多园林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吸收有害气体、滞积灰尘。提高绿化覆盖率、营造合理的绿地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PM10 的浓度,减少有毒气体,提高空气质量。在适宜的条件下,提高绿化覆盖率有利于减少空气含菌量[12]。

2.2.3 绿化覆盖率指标具有指导意义。绿化覆盖率指标的引入代表着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的新方向[1],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很有价值的技术参数。在环境建设中考虑绿地斑块之间的整体搭配和相互连通来提高绿化覆盖率对改善城市热环境效应有关键性作用[13]。

3 基于提升绿化覆盖率的老旧小区停车空间改造模式研究

3.1 绿化覆盖率与汽车泊位设计结合研究

不良的泊位设计破坏了宅间环境造成停车效果差,通过分析汽车的运行轨迹,将不同泊位组合形式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场地合理划分停车位,提高场地利用效率,使一些园林设施融入到停车空间,为小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将绿化覆盖率的最大化诉求与停车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嵌合研究。

3.2 汽车泊位设计分析

宅间空间以停小型车为主,上海SH760A 车型符合大多数车辆的车型尺寸,以其为例,车长在6m 以下,车位尺寸采用2.5m×6.0m,可适当设置微型车停车位供微型车停放,车位尺寸采用2.5m×4.0m。

利用小汽车方便灵活的行驶特性,在泊位设计中采用垂直式停车能够有效提高停车场地的利用率。垂直式有前进停车、后退出车和后退出车、前进停车2 种方式,后退停车、前进出车适合大多数驾驶员的驾驶习惯[14](图1)。由于场地限制,也可在泊位型式中采用平行式和45°斜列式泊位方式(图2)为汽车的停放提供多样选择。平行式停车汽车纵向间距规定为1.2 m,根据车型尺寸,车位尺寸采用2.5m×7.0m。

图1 后退停车、前进出车平面图

图2 45°斜列式泊位方式

3.3 老旧小区停车空间改造模式分析

3.3.1 车旁停车植物栽植模式。以上海SH760A 为例,a=4.86 m、b=1.77 m、e=1.24 m,后悬尺寸为1.24 m,停车线内边缘至向外1.2m 任意处不影响车门的开合,且出于行车安全考虑,停车位与停车位之间留有0.5m 宽度栽植植物增大乔木覆盖度,在停车线边缘搭配绿篱,提高绿化覆盖率(图3)。对于停车位需求量较大的小区可采取此种泊位型式。

3.3.2 车旁造景前进开出模式。通车道宽度较窄时,不能满足小汽车回转要求,垂直式停车汽车在掉头时运行回转轨迹为Y 形回转轨迹(图4)。当在植物组团之间存在适合泊位尺寸的停车空间且通车道仅满足汽车回转时可结合此轨迹进行泊位设计并合理配置植物(图5)。

图3 车旁停车植物栽植模式

图4 倒车进、顺车出Y 形轨迹图

图5 车旁造景植物栽植模式

以上海SH760A 为例,小汽车后悬尺寸为1.24m,停车线至向内1.2m 任意处可栽植树木。当小汽车在通车道进行回转进入泊位时,为了避免与邻车的刮碰,两部分回转区域相接处应预留0.4m 安全距离,满足回转要求和泊位尺寸设计,在以环形圆心O 环形内半径r形成的半圆区域里任意处可进行乔灌草的搭配。

3.3.3 45°斜列式车旁造景模式。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45°斜列式停车位能够满足不同居民的停车需求,根据停车位之间围合的空间特点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提升空间的利用率。栽植高大乔木为车辆遮荫,在折线空间内种植绿篱,形成造型的层次感,其中点缀修剪成型的灌木,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图6)。

3.3.4 大、小停车位结合设计模式。根据微型汽车车型尺寸停车位采用2.5m×4.0m,将小汽车和微型汽车的停车位结合设计营造2.5m×4.0m 空间进行树种搭配,使停车位更具人性化,停车空间在立面的处理上层次更加丰富(图7)。

3.3.5 泊位设计结合休闲设施模式。由于老旧小区内老年人较多,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活动场地很有必要,在停车位之间划分出4.0m×6.0m 空间增加桌、凳等休憩小品,使用绿篱进行围合,营造出具有半私密性和安全性的休闲地块,在入口处栽植高大乔木形成良好的庇荫效果,使宅间空间在功能使用上更具人性化(图8)。

3.3.6 泊位植物配置结合住宅采光模式。在宅间绿地的建设中,不能忽视住房的采光问题。停车空间内树种的栽植位置在不同住户邻接处和不同单元邻接处较不影响楼房的采光问题,停车空间与楼房之间形成绿化带,在高大乔木之间点缀花灌木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图9)。

图6 45°斜列式车旁造景模式

图7 大、小停车位结合设计模式

图8 泊位设计结合休闲设施模式

图9 泊位植物配置结合住宅采光模式

3.4 植物配置的选择

在老旧小区中,宅间空间资源紧张且利用率低下,应考虑使用乔木作为绿化的主体,可以有效消除噪音和消减视觉污染[15],在保证了绿地率的情况下提升了绿化覆盖率,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在相邻停车位连接处采用带状绿化带搭配绿篱种植,使停车空间增加韵律感;对于停车位地面的铺设,应避免硬质建材铺装。目前有采用生态革垫代替草坪砖的做法,可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停车[16]。

4 呼和浩特市农大东区家属院停车空间改造

4.1 场地概况

改造场地位于农大东区家属院南门西8~9 楼之间,小区住宅形式为多层建筑,样地面积约2500m2。样地内绿化条件较好,大多为多年生花灌木,集中在宅间中心分布。小区内无固定停车位,现有停车方式为地面停车,以宅间停车为主,有路边停车。周末和工作日晚5 点至次日9 点皆为停车高峰期,最多达20 辆,树木之间交叉停放车辆,停车效果较杂乱(图10)。

4.2 场地停车空间改造设计

图10 场地停车空间改造前后图

从图10 可知,部分空间不满足布置连续性泊位,根据车旁造景模式可合理划分空间设立停车位,与周围景观良好结合。大、小停车位和45°斜列式停车位的设置,使停车空间的使用更加人性化、精细化。根据场地现状,利用现有植物定位划分休闲场地,增加园林设施。植物组团采用绿篱围合,林下种植耐荫性草本,丰富景观层次。根据乔、灌木冠幅和草地覆盖程度统计计算,改造后停车位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约11%,3年预期提升15%,5年预期提升19%。

5 结语

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静态交通停车位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本着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从创新的视角,将绿化覆盖率与汽车泊位设计问题结合,针对宅间空间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出分类型的改造模式。分类改造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希望能够在城区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对停车空间的设计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泊位覆盖率停车位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公共停车场内过饱和停车诱导研究
蹲守停车位
我国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应如何设置
俄要为免费停车位“瘦身”
电信800M与移动联通4G网络测试对比分析
惠州港荃湾港区通用码头某泊位超限靠泊码头水域及航行条件适应度论证研究
正点
上帝,我自己找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