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与移动学习资源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2020-03-05朱春媚

现代计算机 2020年2期
关键词:超星学时电子技术

朱春媚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山528400)

0 引言

《电子技术》是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模拟电路知识和数字电路知识两大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直流稳压电源、逻辑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一般院校把该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总学时为62,包含48 学时理论课和16 学时实验课。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多且难度高。该课程涵盖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内容,分别对应自动化等专业的《模拟电路基础》和《数字电路》这两门课程,以我院为例,这两门课理论课的总学时为128。《电子技术》课程总体知识框架与以上两门课程相似,但理论课时只有48,因此需要在短学时内讲授大量的新内容,容易让学生觉得课程内容繁杂,章节之间缺少关联规律,往往出现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课程中模拟电路部分的三极管放大原理、放大电路基础、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差动放大电路等内容,涉及大量的工作原理分析和计算公式推导,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理解,学习难度较大。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由于课程难度高,且很多学生基础不扎实,因此对学好该课程缺乏信心,甚至放弃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较低,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

(3)课外学习指导和资源不足。对于难度大、学时少的课程,课后的巩固和知识拓展非常重要。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关注不够,学生的课外学习缺少指导和课程资料。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将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对电工《电子技术》进行改革教学,通过思维导图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掘课程内容的内在规律,解决课程内容多且难度高的问题;通过建设泛雅课程网站和使用学习通软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提供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1 教学改革内容

1.1 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1-2]。《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内容多而杂,知识点较为分散,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能够把握课程的总体框架,在教学上能够分析各个章节的重难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通过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每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掌握从大处着眼、把握重点、逐个击破的问题解决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思维导图的设计,通过思维导图,不仅仅需帮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清整门课程的脉络,乃至该课程在该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电子技术》这么课程特点,将思维导图按整个课程体系、整门课程和具体章节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第一层面是该课程在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结合专业的培养方案,介绍《电子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第二层面是该课程的章节内容安排以及它们的关联关系,帮助学生理清整门课程的脉络,准确把握整个课程的重难点内容;第三层面是每个章节的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要求每学一个章节,所列重点内容必须过关,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每次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1.2 建设泛雅平台网络教学网站

泛雅平台是超星集团专门为学校打造的新一代网络教学管理平台[3],整合了超星在软件研发、课程资料和数字图书馆方面的优势,具有先进易用,成熟稳定的特点,具有辅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和优化学校教学管理的功能。

开发电子技术泛雅平台网络教学网站,上传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授课计划、课件、教案等内容,开发案例库、习题库和试题库,使课程的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与测试,课外学习使课内学习得到补充完善,弥补了学时有限的不足,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

1.3 使用超星学习通教学软件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4-5]。用户可以在超星学习通上自助完成图书馆藏书借阅查询、电子资源搜索下载、图书馆资讯浏览,学习学校课程,进行小组讨论,查看本校通讯录,同时拥有电子图书,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元数据,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学习服务。

在课堂上引入超星学习通,实现电子点名,讨论和发布作业等,增加师生互动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 登录网络平台,预习、复习相关内容,参与到丰富多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中。

2 教学改革效果

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 个班104 位学生和采用改革后教学模式的116 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教学改革效果对比如表1 所示。由表1可见,采用基于思维导图和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改革,在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降低课程学习难度、加强课后学习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1 教学改革效果

3 结语

本文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对《电子技术》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思维导图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掘课程内容的内在规律,解决课程内容多且难度高的问题;通过建设泛雅课程网站和使用学习通软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提供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在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降低课程学习难度、加强课后学习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超星学时电子技术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学习不是“刷学时”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介绍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