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的调查

2020-03-04郑睿颖张百慧张桂根毛梦琪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状况

郑睿颖 张百慧 张桂根 毛梦琪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8)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采取网上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江西省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主的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在问卷共提出了28个问题,虽然只是简单的28个问题,但能反映出高校贫困生的基本思想状况,以下为经过调查后的简要分析:

(一)家庭状况

经过本次的网上调查问卷的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中来自农村的家庭的占据了大多数,他们的家庭经济不是很理想,绝大多数家庭中还有兄弟姐妹一起,其中大多数家庭存在劳动力少、收入低的情况,他们的学习生活对家庭的经济负担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家庭状况来说存在不小的影响。

(二)学校生活

高校贫困生中大多数在班级和校内未担任任何职务,在这些同学中虽共青团员占据了较大比例,而党员和预备党员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其中,许多高校贫困生因为生活在贫困地区,见识和掌握的技能有些薄弱,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以及工作上的能力不足。

(三)思想状况

通过此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大多数贫困生都是来自农村,他们中学时学习条件差,基础不牢,加之生活上窘迫,思想包袱过重,势必影响其学习成绩,参加勤工助学,校外打工同样会耽误学习时间。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贫困生很少在班级和学校担任学生干部,但其中共青团员占据较大比例,而党员和预备党员所占比例较少仅有5.02%。这些贫困生大都了解学校的资助政策,但是也有部分贫困生表示不太了解,且还有少数一部分的贫困生根本不了解资助的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我校的资助宣传政策还不够到位,有待加强。

根据了解到的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不会因为自卑心理、面子问题、申请条件的烦琐等原因而放弃申请贫困生资助,且在他们获得资助后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大部分的同学对于资助金额不会产生攀比的心理,不会因为获得资助而去乱用或者不去学习而去混日子,这些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对于大部分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都是比较阳光,他们会合理运用自己的资助金,并会利用闲暇时间去做自愿服务。另外,在资助育人教育中,他们的感恩社会、诚信、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励志、创新等意识增强了。最后,对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他们大多希望继续考研继续努力,并保持公平公正,并关注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我们学校的资助工作还是比较完善的,大多数同学从资助育人工作中得到提升,对于资助工作也较为满意,也懂得合理利用,总之,学校的资助工作在保持的前提下还需要继续加强。

总的来说,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状况是积极的,大多数人能正确看待和认识自我,珍惜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等。但也要看到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导致贫困生思想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综合素质的差距导致自卑心理。

2.极力伪装自我,自我要求下降。

3.价值观功利化。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归因分析

1.自卑导致自我封闭,形成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解决,就会造成心理问题。绝大多数贫困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长期落后、封闭,教育条件相对基本,教学设施简陋,导致学生综合能力难以提高。进入大学后,外部环境过于浮躁和奢华,学生容易相互攀比。进入大学后,贫困生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差,容易产生自卑感。当农村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他们会接触到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部分同学往往会为了追求与他人的“平等”中忽略自己的家庭真实条件,当他们无法达到自己的物质追求时,心理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偏差。

2.一些贫困学生隐瞒家庭情况,不愿接受帮助。更重要的是,由于强烈的虚荣心,他们忽视了家庭经济,盲目地相互攀比,把自己隐藏起来。一些贫困生经济条件有限,缺乏自主改变困难的决心。因此,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避免与他人接触。可能因为家庭情况,导致他们与周围同学的生活状况差异较大,这就使得他们感觉与群体格格不入,无法真正融入到班级及群体之中去,从而让他们的思想和意识一步步地封闭,无法在大学生活中充分展现真正的自我。

3.由于高校贫困生基本上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加之家庭负担不起学费,大部分贫困生毕业后都面临着还贷的压力。因此,选择继续学习的贫困学生比例下降。许多贫困生在选择专业或毕业时,往往选择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领域,生活压力使他们把赚钱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使他们在价值取向上越来越功利,忽视了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甚至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唯利是图,无视道德,对社会产生敌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感恩意识较为薄弱。在高校对贫困学生的各种资助工作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同学对待有助于自身的奖助学金评定、贫困生补助时,都能注重于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能客观地认识到,无论是奖学金也好,助学金也罢,都只是为他们自己提供的一定物质援助,特别是在助学金问题上,大部分学生认同这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经济帮助,以此来缓解他们的家庭经济压力,使他们的学业得以顺利完成,并且具有投桃报李的意识,在日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把助学金与“我很特别”化为等号,甚至把助学金当作一项荣誉,把学校评议的结果当成自己努力的结果,并认为其理所应当,缺乏感恩意识。

三、解决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对策探讨

从学校层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力量对贫困学生的支持。我们要公平、公正,对贫困学生的仓储、助学、学费等工作开放。要组织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决不忽视任何贫困学生。要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组织学校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讲座、座谈会等,组织心理咨询室开辟专门板块,解决贫困生问题,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引导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引导贫困生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用他们来应对经济困难的挑战。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放在出发位置,学校要把贫困生的资助经济作为手段,把育人育德融入贫困生教育过程[1],不仅要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注重培养贫困学生的自强意识和自立能力,把资助教育和贫困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相结合。

从家庭的角度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每个人生活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2],为祖国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我们不能只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孩子的优秀,更不能对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没有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而加以反驳和讽刺。培养孩子要正视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力更生意识,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作为学生思想观念的终生教育者[3],家庭应当时常与学校联系沟通,动态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以及思想状况,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向和思想方向,永远保证孩子们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状态。另外,家庭应该言教身传,严格约束自己,做孩子看齐的榜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从贫困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自己,学会逆境生长的能力,把经济困难转化为提高自身、改变现状的动力。培养自立素质,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志愿者等实践活动,通过各种练习和实践,努力追平与其他同学相比的不足之处。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因为生活方式不同而封闭自己,沟通是学习的前提,学习是进步的基础。增强心理素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不要与他人攀比,而要努力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才是最重要的。吃苦者为上,生活中的贫穷可能是上帝给你的一笔独特的财富,如何打开这笔独特的财富,才是追求成功的方式[5]。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