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关于创新实践教育融入学风建设的思考
——以鲁东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2020-03-04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风辅导员学术

丛 川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新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学风是高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外在表现,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渗透能够培养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畏困难的学风,对高校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1]

一、 学风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7年9月带班,班级共51人,入学以来班级学风朴实,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考,多数学生缺少对本专业的基础认识。经过一段时间与学生谈话后发现:学生对当前阶段的大学学习基本等同于高中学习的延续,选择专业时所想与入学后实际所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受家长影响的因素或凭感觉选择。导致班级学风缺少活力,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学业上成形的想法多偏离实际。

(一) 学术氛围不浓,常规模式缺乏吸引力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但从当前状况来看,学生上课存在开小差情况,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学术讲座,主动参加认真听的少,硬性要求应付事的多,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3]

(二)整体投入创新实践及学术研究的时间比例过低

分析学生专业培养方案及高年级学生过往经历,绝大多数学生基本按照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学习,虽然目前开展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吸引力及实用性有所欠缺。大一基础课,大二、大三过四级、学专业课,大四考研找工作,是常规选择。学生自主实践,投身学术钻研的时间少。

(三) 缺乏专业认同,创新实践理念缺失

在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缺少自己的思考,甚至没有根本上接受所学专业,存在“既然选了就学吧”的态度,久之,造成学生缺少创新理念,失去实践探索的动力。

(四)评价考核制度待完善

学生从高中环境走进大学,接受的是完全不同于高中的评价考核体系,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取得试卷分数,学生在入学之后不可能第一时间适应新的模式,在缺少强硬教学管理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学生既疏于学业又综合能力提升。

二、创新实践融入学风建设工作思路

(一) 创新实践教学辅导,以身示范

一是创新实践类主题班会。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解读目前国内认可度高的学术类和创新创业类大赛,如“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辅以本专业内专业性较强的其他比赛及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电子商务挑战赛等;结合基础学科相关比赛,如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

通过解读上级文件和比赛规则,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去,在实践摸索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创新实践激发学术兴趣,达到学风建设与创新创业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是创新实践类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基础课教学以及商学院电商实训课,结合商学院学科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专业、高效的平台,并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现有资源。[5]

三是创新实践分享交流。利用校外专家的专业报告、有经验老师的指导、学生团队成员分享参赛经历和收获,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术研究、创新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有效增强学生实践的兴趣,显著提高参与热情,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方向,达到以赛促学、实践育人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师资优势,优化配置

一是发挥辅导员自身优势。目前高校辅导员均有研究生以上教育经历,也有过不同的工作经历。充分发挥自身学历及经历优势,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建议,拓宽学生思路;在实践中以身示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学术上耐心理清正确的学术方法。在对学生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供适合其个人的学习建议。亲自带领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完成调研报告、项目计划书以及撰写论文等。激发了学生学术创新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切实的独立思考。

二是充分利用辅导员身份的衔接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盲点和一知半解,而大学教授往往不会主动去了解单个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学生在虚心求教和求真务实上就会得过且过,非常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与老师之中的衔接作用,以学术、实践、创新等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中去,深入交流。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在学术中的亲力亲为,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勇于实践的意识,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三是完善综合考评机制,扎实运行。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对学生学习成果有全面的反映。对创新实践成果有公允的评价并体现在考核体系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励学生提高成果水平,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参与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结合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落地实施,在应用过程中逐步完善调整方案的公允性,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学生既可从体系中找到自身差距短板,也可对标对表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最终达到建设优良学风的目的。[7]

三、工作成效

经过大一到大三的系列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工作成效。班级内形成了积极地创新实践氛围和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通过部分兴趣浓厚的同学带动了同宿舍同班级同年级的同学参与其中。从17年个别同学有兴趣到19年班上多数同学都参与其中,趋势上升明显,且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及发表论文明显逐年提高。

从学习成绩角度看,班级学习风气端正,整体学习成绩、综合考评成绩在年级中均排在前列,班级必修课平均挂科率低于学院同类专业平均水平,班级英语4级通过率100%。

通过以各类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激发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形成了推动学风建设的强大动力。初步达到了将创新实践与学风建设的融合,用学术竞赛促进理论联系实践的人才培养目的。

四、结语

高校学生中不乏对学业感到迷茫困惑甚至对专业没有信心的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充分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从问题中找出路,从实践中找方法。

学风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学校管理水平、社会评价、人才质量保证的重要体现。随着以创新创业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普及,学生的实践成果对学校学风建设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创新实践和学风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关系。因此,构建创新实践教育和学风建设的互动机制,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风建设的同步提升。[4]同时,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学生们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建设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风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通过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实践教育、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强化赛事载体等措施,形成推动学风建设的强大合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下达到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的目的。[6]

猜你喜欢

学风辅导员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学风就是质量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