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环境心理学素质提升探析

2020-03-04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学辅导员素质

刘 颖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本身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其最终目标是促使人拥有健康心理和行为,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活方式[1]。从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仍然没有展开对心理环境的建设,导致思政工作的效果不佳。因此,提升环境心理学建设力度、营造良好建设氛围是势在必行的,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进行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建设效果,并且实现辅导员思政教育素质的强化。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提升所面临的困境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具体到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提升层面,却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环境心理学建设认识存在模糊性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环境心理学建设在很多高校思政教育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与辅导员本身并没有建立建设心理环境的相关理念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本的中职院校或者中专院校升级而成,尽管已经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行列,但是其内部还残留着中职院校、中专院校的教学理念[2]。其次,从微观角度来看,很多辅导员没有认识到环境心理学的内涵,通常只是将其看作是一种硬件建设,即环境心理学建设是学校基建部门的事情。同时,还有一些辅导员认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进行环境心理学建设主要是相关课程应该考虑的事情,和自身关系不大。

(二)建设内容体系存在缺陷

由于认识层面的不到位,环境心理学建设尚处在盲目进行的阶段,具体表现为无建设理念、无建设规划、无建设目标以及无建设措施。尽管在当前,已有院校提出了这一建设理念并做出了相关尝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缺乏相关保障措施以及有效建设途径的情况下开展的,因此大部分建设工作只留存于表面,并没有收到切实效果。事实上,提升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建设内容体系存在缺陷,就会影响到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提升的最终效果,这一点当前很多院校的实际情况已经证明。

(三)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

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进行环境心理学建设,提升辅导员素质,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开展,这就要求思政教育队伍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本身缺乏稳定性,导致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提升困难。首先,当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工资待遇较低,这样就导致辅导员本身并不能够安心进行工作,不断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其次,缺乏成就感。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性工作,因此需要花费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即使投入很多,最终成绩却很难显现出来,导致辅导员缺乏成就感,最终出现职业倦怠。正是因为上述几个原因,使得辅导员本身不会安心从事自己的工作,而提升环境心理学素质更是空谈。

二、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环境心理学建设途径

环境心理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大学生活重要的引导者,在平时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环境心理学建设。

(一)加强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中,环境心理学建设的首要障碍就是尚未建立起相关建设意识,对于环境心理学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因此,对于高校辅导来说,首要一步就是融入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明确环境心理学建设的内涵,弄清心理环境、环境、思政教育心理环境等概念,这样才能将环境心理学与思政教育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够在建设过程中不会陷入故步自封等境地,为之后的环境心理学建设提供支撑;第二步是要通过学习,了解环境心理学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平时接触到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进行优化,比如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管理标准、住宿条件等等;第三步为辅导员需要优化自身工作之中出现的工作混乱问题,明确建设工作中的轻重缓急,促进环境心理学建设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提升自身素质。

(二)充分认识环境心理学建设的意义

首先,辅导员要明确环境心理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本身由于受到传统思政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免会在对环境心理学建设的认识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对思政教育环境心理学建设的内涵以及建设价值存在误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政教育环境心理学建设是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辅导员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而具体到环境心理学建设方面,大部分辅导员认为环境心理学建设等同于一些思政教育活动,比如思政宣传活动、文化主题活动等,而没有从更“精细”的方向考虑[3]。因此,要想更好实现环境心理学建设就必须梳理好环境心理学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其次,辅导员需要认识到环境心理学建设对于学生心理层面的作用。具体来说,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的优化有利于调整思政教育的整体心理环境,如果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极大提升思政教育的开展实效。

(三)制订有效的建设方案

辅导员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参与者,而想要获得更好的环境心理学建设效果,除了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通过整体考量制订有效的建设方案,从而为充分发挥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奠定基础。首先,辅导员要认识到开展思政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生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挖掘学校特色,始终坚持以人文本,这样才能够在环境心理学建设中设立更具针对性的目标,从而使思政教育在环境心理学的促进下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与认可,并且为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4]。其次,高校要对环境心理学建设设计严密规划,促进建设进程环环相扣。在实际情况中,环境心理学建设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其中包括了心理环境因素,比如学习心理环境因素、生活心理环境因素以及课堂心理环境因素等。因此,在环境心理学建设中必须对环境心理学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做到包括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心理建设以及学生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齐头并进”与统筹结合,从而促进思政教育影响力的“面面俱到”。最后,高校要对环境心理学建设进行细化,具体为:第一,要加强思政教育的舆论宣传,建立起环境育人的意识,为环境心理学建设提供保障;第二,要加强对环境心理学建设的研究力度,为环境心理学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四)通过组建团队促进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中,对于培养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方面所投入经费有限,因此需要以高校当前的资源为基础,组织团队,通过团队来进行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培养。具体为:首先,高校需要以辅导员办公室为基本单位,组建出不同的帮扶团队,其中每一个团队中都需要保证拥有一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这样就能够促使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辅导员,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辅导员环境心理学素质提升。其次,高校需要在全校范围内组建辅导员团队,通过团队来更加有效地考查辅导员。在考查过程中,不仅需要将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与专业素养作为重点,还需要对其个人品德以及生活作风等进行考核。同时还要通过团队之中的相互监督和促进来保障辅导员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心理学辅导员素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