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博物馆学术研究特色化发展的思考

2020-03-03靳祎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3期
关键词:特色化学术研究博物馆

靳祎庆

摘 要:学术研究作为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对提升博物馆整体业务水平意义重大。特色化的学术研究发展道路是一个博物馆彰显特色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特色化的博物馆学术研究发展方向、搭建特色化的学术研究平台、创建特色化的学术研究方式,才能使一个博物馆时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博物馆;学术研究;特色化;思考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教育、研究、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①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研究、欣赏是博物馆的三个基本功能。学术研究作为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对提升博物馆整体业务水平意义重大。

近年来,国内一批博物馆提出了“科研兴馆”“学术兴院”的发展思路,在新形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以著作、论文等形式呈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然而,除少数文物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学术交流广泛的大馆外,大多数基层博物馆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还是任重道远。博物馆科研水平的相对滞后,固然有体制、经费、人员等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博物馆科研定位不明,没有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化道路。

1 博物馆学术研究发展的现状

1.1 博物馆学术研究工作发展迟缓,已成为阻碍博物馆发展的瓶颈

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文物博函[2011]1929号)第二章第四节规定:“省级以上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达到与普通高校基本相当。”虽然近年来博物馆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立项数目、专业人员队伍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大多数省级以上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均与《纲要》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普遍存在科研成果形式单一、数量不足等情况,在一级馆考核一级指标得分率中往往评分较低,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最大短板。更多小型的、基层的博物馆更是受到运行经费、人员编制等条件限制,学术研究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1.2 博物馆科研成果档次较低,代表性、特色性科研成果少

博物馆科研成果大多集中于著作、论文等形式,但不可否认,大多数科研成果档次较低,有的甚至沦为应付职称评定的工具,优秀的原创展览、文创设计也十分有限,博物馆自身的馆藏文物特色与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开发,科研成果缺乏特色、千篇一律,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

1.3 博物馆科研积极性不高,缺乏有序有力的运作与激励机制

随着免费开放和国家对博物馆的投入加大,博物馆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开展也越发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展览的交流巡展、博物馆与公众的开放互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等無不进行得风风火火,各项丰富而又繁重的业务工作的开展使得博物馆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精力不足,不能切实根据现实状况合理统筹规划科研工作,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而造成广大基层博物馆人员投身科研的专注度与积极性不高。国务院为了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于2014年印发《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其中明确指出“项目承担单位应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体现科研人员价值,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博物馆往往缺乏配套执行机制,一线科研人员只凭一腔热血,绩效考核并未体现实际工作贡献,甚至存在“一锅端”现象,久而久之,博物馆专业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日益减退。

2 博物馆学术研究特色化发展的意义

一个博物馆水平的高低实际取决于这个博物馆的科研能力。文物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血液,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及科学内容,但它却是静默无声的,只有经过研究者的深入研究阐释、展览设计者的精心展示,才能使其蕴含的价值被大众所认识与接受。一个博物馆想要取得令人难忘的印象、呈现与众不同的展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与特长,而学术研究作为博物馆的基础职能之一,为博物馆的特色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1 学术研究特色化是博物馆彰显个性的必然要求

学术研究既要出成果,又要避免研究成果“千馆一面”。截至2019年,全国备案博物馆5535家,如何在如此众多的博物馆中彰显个性、脱颖而出,则是每一个博物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除了著作、论文外,优秀的原创展览、新颖的宣教方式、开创性的保护修复技术、精美的文创产品都是博物馆特色化发展的亮点,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学术研究为之注入新鲜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广大通史类博物馆依托本地文物资源,积极发掘本地的地域文化内涵,而广大专题博物馆,如中国古文字博物馆(河南安阳)、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杭州)、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等,更应该做好专业藏品的学术研究工作,提升自身的专业特色,从而做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2.2 学术研究特色化是博物馆争取学术地位的重要途径

学术是博物馆的立馆基础,博物馆学术水平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多少、学术影响的大小、学术人才的成就都直接关系到一个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①。博物馆作为研究机构也应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在文化、历史、宗教等领域均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基地。国家文物局为了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分7批兴建了33个各类别文物保护的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博物馆为依托单位,如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故宫博物院)等。这些博物馆利用自身文物收藏特点与基础研究的优势,在其专业领域的文物保护方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工作,使其专业学术成就处于全国甚至世界领先水平,从而在相关的专业领域也具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因此,一个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工作不仅要有数量,更必须有质量,这样才能不仅赢取大众的喜爱,更能获得世人的尊重。

2.3 学术研究特色化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博物馆发展要取得好的成绩与前景必须做到可持续发展,避免昙花一现。博物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需要不断征集补充新的藏品资源,不断策划新的展览,更需要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学术研究工作,不断挖掘博物馆内藏品的文化内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依据学术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本地文化内涵的挖掘,进而更好地指导文物征集工作、展览设计工作、文创开发工作。不断地丰富好展品、推出好展览,讲出好“故事”,使得常来博物馆看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为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使得博物馆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3 博物馆学术研究特色化的途径

3.1 学术研究选题特色化

学术研究在研究方向上要立足馆藏、立足本地,突出馆藏特色、地方特色。文物是一个博物馆的生命线,对一个地方基层博物馆而言,则更需以保护、弘扬、开发本地文化为己任。例如,在最新的2017年江苏省文物科研课题项目立项评审结果中,江宁织造博物馆主持的《江宁织造的历史职能与南京云锦的传承展示》、南通市文广新局主持的《公共服务体系下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拓展提升新模式研究》等,均是以馆藏文物或本地文化为研究对象。只有这样的选题方向,才能保证研究内容真实可靠、“有血有肉”,不是泛泛而谈。同时更能保证在学术研究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从而取得开创性、特色化的研究成果。

除了研究方向上的地方特色,一个别具一格的创新选题,同样可以提升一个博物馆的品位与地位。例如,以往的博物馆完全是以文物为中心,而现在则更加重视观众的参观体验。这意味着博物馆视角的巨大转变,从博物馆的知识与内容转向观众的需求和期待。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提升观众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就需要结合藏品从观众的角度量身定制博物馆展览、宣传、教育、文创等一系列的内容与体验。了解观众的兴趣与行为是博物馆的一个新颖、十分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方向。

3.2 科研成果形式特色化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论文、专著,对博物馆而言,科研成果的形式还包括策划展览、文创产品开发、文物复制品与修复品等。在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下,智慧博物馆建设、微博微信宣传、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等也都是博物馆学术研究需要涉猎的方向。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形式方面,如以地方工作站形式对各类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先进技术进行推广、以影视动漫等形式对文物资源面向文化消费市场进行创作与开发等,现已逐步在各地博物馆进行有益尝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3D打印、720度全景扫描、自媒体、虚拟现实等智慧博物馆内容已将这些新技术蕴含的科技属性与博物馆所拥有的文化属性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对于博物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博物馆人应与时俱进,在注重以论文为代表的传统学术研究成果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以新科技为载体的特色化研究表现形式与内容。科研成果的形式与方式应不拘一格,走特色化道路,勇于创新,促进博物馆工作的全面发展。

3.3 学术研究平台特色化

学术平台是博物馆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与展示学术成果的地方,主要包括馆校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等①。博物馆具备独有的文物资源,利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平台,双方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申报与研究工作,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17年江苏省文物科研课题项目《考古遗址保护展示设施的环境调控策略研究—以霉变预防为例》就是东南大学与南京市文物局合作申报的。举办学术研讨会也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学术研讨会应打上馆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烙印,从而使其区别于一般的高校与社会上的各类研讨会,如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2016年举办的“东亚古代雕版印刷与版片国际学术研讨会”、扬州博物馆2015年为纪念扬州城建城2500年举办的“扬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等,这些学术研讨会之所以取得成功,令人印象深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具有馆藏特色、地方特色,彰显出博物馆的特色与价值。

3.4 学术研究方式与机制特色化

学术研究的方式与机制涵盖了博物馆科研工作的诸多方面,包括科研人才的培养、学术委员会的建立、特色馆刊的编制、科研项目的组織与申报方式、科研成果的奖励机制等。这些方式与机制并无定式、也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各个博物馆还是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特色、本馆实际的方式方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特色化学术研究发展道路。近年来,博物馆招考或聘用入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学历也越来越高。这些年轻人往往有较好的文博类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在工作上也更加积极主动。各博物馆应积极利用年轻人的特点与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待政策,从而促进博物馆学术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

4 结语

总之,学术研究对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特色化的学术研究发展道路是一个博物馆彰显特色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特色化的博物馆学术研究发展方向、搭建特色化的学术研究平台、创建特色化的学术研究方式,才能使一个博物馆时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特色化学术研究博物馆
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名单公布陕西3所高校上榜
博物馆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化之路探究
露天博物馆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