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2017-01-06黄海燕吴芳

职教论坛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化

黄海燕+吴芳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对高职院校特色化、优质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与要求。文章总结与借鉴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的成功经验,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高职院校职能定位,以“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所在学校“五大课程体系建设”为实践蓝本,探索特色化高职院校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化;路径

作者简介:黄海燕(1971-),女,江苏金坛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管理;吴芳(1981-),女,江苏无锡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哲学。

基金项目:2014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高职特色发展与分类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4SJD375),主持人:黄海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6-0048-03

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对高职院校特色化、优质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与时间,这为不断探索发展的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明确了方向标、时间表和路线图[1]。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与管理者,以所在学校作为实践蓝本,借鉴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的成功经验,以特色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特色化高职院校的建设路径。

一、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的特点与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不仅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项创举,同样对世界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社区学院课程的变革以及适应其职能要求的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体现了教育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推动作用。

(一)地方性

美国社区学院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扎根于社区、依托于社区。社区学院的课程变革始终与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要求和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职能的发展变革保持一致,坚持“为大众提供大专教育课程和服务,使社区变得更健全和更有生命力”的办学指导思想[2]。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正是其地方性特点的一种呈现。美国州一级政府对教育承担主要责任,联邦政府不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包括州政府、市县政府、地方企业、个人捐款、学生学费等[3],经费的“地方性”特点也较为突出。经费的“地方性”同样也决定了课程变革服务地方、服务社区的必然性。

(二)多元化

美国社区学院主要承担转学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三种职能,服务对象分别是高中毕业生、社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或没有职业的居民以及需要提升职业技能的人员。面对不同的目标与需求,开展转学课程、社区教育课程、职业课程、补救课程、通识课程等各种程度不一、类别广泛的课程[4],逐步形成学位课程、毕业证书课程和资格证书课程三大体系,呈现课程内容多元化的特点,不同课程之间可以互转,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融合性

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从横向上看,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专业课程体系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5]。在社区学院的课程实施中,社区学院的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社区教育课程的融合性增强,课程整体质量提高,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与素养。社区学院课程的设置与重构得到了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与认可,体现了政、产、学之间的融合。

美国社区学院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办学领域最富有活力的一个层次,其成功经验在于:找准定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根据不同办学层次确定培养目标与教育职能,以课程变革为核心,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实现不同教育层次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分工合作,培养适应不同的人才需求。

二、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中国与美国具有不同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这些差异体现在教育领域,会对教育体制、教育思想与教育科学发展的路径等问题的认识有所差异。但是,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对国内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有着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一所特色化优质高职院校不仅仅以占地面积、师生数量、仪器设备数量等常规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是应该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立足高职院校的定位,兼具地方性、多元化、融合性等特点,展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特色。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表明,以课程多样化发展作为突破口是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建设学校。作为一所“地方办学、地方拨款”的高职院校,与众多国示范、国骨干院校相比,历史积累虽少,但学校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办学目标,紧扣高职院校的职能与定位,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建立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不断丰富“科技引领、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特色化发展内涵,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出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1.课程体系目标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走出“接地气”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环节,学校的活力来自于其主动适应市场的发展与走向。围绕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与学校所在区域建设总目标,建立服务学生、企业、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的五大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程体系、育人文化课程体系、企业主导课程体系、社区教育课程体系、职业培训课程体系。

五大课程体系均围绕一个目标设置,即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紧扣产业升级与行业标准更新;育人文化课程体系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企业主导课程体系紧扣市场核心技术与校企协同创新;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紧扣居民终身教育与和谐家园建设;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紧扣技能提升与培训模式创新。五大课程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并形成合力共同构成了学院特色化发展的内涵。

2.课程体系内容设置与多种功能、多种培养目标相适应,走出“动”“静”结合发展之路。“高职教育价值”即教育满足社会对人才与服务的需求,以及满足个人对就业、发展的需求程度。有什么样的教育需求就对应催生出什么样的教育类型,而教育价值的高低则取决于该类教育满足社会和人的需求的程度[6]。

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方面,积极与政府、企业开展课程共建,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将校园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创新文化等融为一体引入教学,形成独特的育人文化课程体系。在科研方面,在专业课程共建基础上,以“共推互聘”、“企业大学”的方式,参与企业关键技术研发,一方面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将研发过程形成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形成企业主导课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服务方面,除传统的四技服务外,学院特别关注周边企业、周边社区的发展与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履行社会责任,与政府、社区共同建立“社区学院”与“紧缺人才学院”。社区学院主要为社区民众提供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终身教育课程与学历提升教育,形成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紧缺人才学院主要为企业、社区中需要提升职业技能的人员提供技能培训以及职业资格的证书的考试认证,形成了职业培训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构建与“互联网+”思维相适应,走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之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同时也是思维模式的一种创新。笔者将“互联网+”思维定义为是一种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思维,并将其作为推动五大课程体系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企业主导课程体系建设为例。与专业课程体系相区别,企业主导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引入企业优势资源,依托先进技术项目,融入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竞争力,同时学校与企业以协同的方式共同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与职业教育发展。

早在2010年,学校结合无锡高新区产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国家提出的多元主体办学思路,以“共推互聘”为依托,以“反哺教学、反哺企业”为目的,以“项目研发”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途径[7],开启“企业主导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索校企协同双元育人的培养模式。共同互聘是指一方面,通过聘请海归高层次人才及行业领军人物担任学院产业教授,解决高层次人才与高端企业资源的引进;另一方面,通过与受聘的产业教授共同研发科技项目向其企业委派科研助理团队等形式,协助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解决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储备。这种方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人才之间的“旋转门”。

基于“共推互聘”的实践基础,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企业主导课程体系根据新科技、新产业、新专业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室、实训室、企业车间、培训室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强调校企教学资源无缝对接的融合;选择共同研发的企业真实项目,进行可教学化的设计,建设一批“碎片化、颗粒化、可重构”的课程资源,突出学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趋势的高度融合;企业主导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彰显区域产业特色与企业定制的融合。

(二)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成效

以特色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高职教育发展新时期做出的一个重要选择,同时也是经实践证明的一个正确抉择。

首先,特色化课程体系的过程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学校与区域内功能园区、行业企业、社区的产学合作,广泛汇聚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的各方的创新力量,推动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和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

其次,特色化课程体系的内容重构不断深化“园校互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促进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最后,特色化课程体系的推广实施逐步增强办学服务功能,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为区域产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功能园区与社区居民提供在职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知识更新教育,加快了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以一线的先进技术与项目融入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科技研发,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丁晓昌.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的跨越[N].中国教育报,2016-04-19.

[2]姚少怀,王淑珍.实用主义:美国社区学院课程文化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7):88-89.

[3]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213.

[4]姜光辉.美国社区学院的七大特色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9(4):61-64.

[5]高海霞.多样性与人本性: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特色[J].现代教育管理,2010(8):116.

[6]王明达,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访谈录(3)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0):14-15.

[7]曹建林,黄海燕.科技引领 区校一体 产教融合 ——打造高职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发展的“无锡模式”[N].中国青年报,2014-06-30.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化
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名单公布陕西3所高校上榜
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调查报告
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财经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