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协同,促进生命生长

2020-03-03张运学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独学互学旧知

张运学

生本协同,就是以学生为本,相互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基于现代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基于“自主、探究、合作”六字真言的课改理念下的探索和创新,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学定教,先学后导;学展多练,多维互动”。生本教育指出:“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走进生本协同课堂,关注生命,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

一、独学慎思,开启生命之旅程

独学乃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求未知领域获取新知的最初过程,其间学生经历真实的心路历程,会遇认识上困惑和知识面的断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放飞心智的环境和学习空间,提供真实可用的学习资料和引导自学的导学案,消除独学中的障碍,跨越知识断层,理清知识脉络。

独学,是一种真实有效的学习,是旧知不断被否定,旧知与新知不断冲突,新知不断萌发产生新生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认识上还存在着片面、不完善性,但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产生内省积累,实现知情合一,引发理性思考,实现了新知的自主构建。

二、互学解疑,促进生命的生长

互学乃相互学习,是学习者之间方法的沟通,是思想的交融,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互学是建立在独学基础之上的学习,可发生在对子之间,组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独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完善,处于生长期,急需和同伴、老师进行分享和交流,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可。如在一次老师参与的小组互学中,讨论课本中的计算(8+08)×125。

生1:我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8+08)×125=8×125+08×125=10+1=11。

生2:我是按照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计算,先算加法,再列竖式计算乘法:(8+08)×125=88×125=11。

生3:看来我做错了:(8+08)×125=8×(08×125)=8。

师:生4看看你错在哪儿呢?

生3:我把(8+08)×125当成了(8×08)×125来算。看来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

生1:我想起来了,有一次我也做错了一道题:(09×8)×125=09×125+8×125。我们是把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混淆了。

师: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生1:区别是:结合律是两个数的积乘一个数,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计算方法不一样,结合律先把积是整十或整百的两个数先乘,再用积乘另一个数。分配律是用两个加数分别和一个数相乘,然后再把积相加。

师:总结得很准确,所以我们做题时既要分析解题的多样性,同时也要注意相近题型的区别性。

互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思想的交换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体认知的分享和交流,分享的过程,是个体认识得以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碎片化的认知到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是学生旧知转化为新知的过程,也是经验积累和思想叠加的过程,不断充实其生命,促进生命不断生长的过程。

三、展学提升,成就生命的淀放

展学乃学习者展示学习成果。学生经过独立自主的学习,引发的理性思考和小組互学后形成对新知的认知是生成性的,有生命的。他们展示的不仅仅只是知识结论,更多的是展示其心智成长的过程,是旧知与新知链接的方法,或是认识数学本质的数学思想。

展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看法各抒己见,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思维的脉络在理顺,知识的本质一层层被掰开,科学的结论终于云开雾散,紧皱的眉头在舒展,认知的活动经验在积累,数学思想再一次叠加,生命在淀放。

四、拓展升华,践行生命的价值

拓展乃学习者巩固新知,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环节中,教师要综合知识,精心设计有层次性、梯度性。践行中,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得以巩固,新知的易错点得以纠正,练点得以强化,知识的考点得以关注。拓展中,旧的知识不断被打破,新的知识在融合,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的眼界在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生命在升华。

“教育不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努力践行生本协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激扬生命,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生命的牧者。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独学互学旧知
互学互鉴薪火相传友好交往行稳致远
——柬埔寨青年领导人主题研修班在华成功举办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多策并举,提高学生数学自主独学能力
落实独学让课堂高效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