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班级管理

2020-03-03杜文娟

教育观察 2020年39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智力多元化

杜文娟

(扬州市育才小学 ,江苏扬州,225000)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至少存在八种类型的智能,且具有不同形式的优势智能,教育的目的在于焕发人的天性,培养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个性,使人成为完人。[1]可见,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学科教学互相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受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学校普遍重点关注语文、数学科的教学,班主任也围绕语文、数学的教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比如,班主任以语文(数学)的成绩评价学生,根据语文(数学)的教学需要组织班级活动,最明显的就是多组织班级阅读活动等。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班主任应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关注班级学生的多元智能表现,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组织多元化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协调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基于传统一元智力理论,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即个体至少存在八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它们共同构成个体的“智力光谱”。这八种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将外化为个体八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八种类型不同的智能在个体内部有机组合,决定了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而八种类型智能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又将决定个体不一样的能力特长,即不同个体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优势智能。这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个体总是下意识地用自己最擅长的行为方式(由个体的优势智能决定)与外界互动。比如,有些人擅于语言表达,有些人擅于逻辑推理,有些人有较强的身体运动行为,有些人对自然世界比较敏感等。因此,不同类型智能的有机组合决定了个体最终的智能特征,占据优势的智能类型最终决定了个体的认知倾向。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通过解读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发现,多元智能理论折射出独特的智力观、学习观、教育观和评价观。

1.多元智能理论的智力观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智力,通过标准化考试成绩的高低可以判断、衡量学生智力的高低。这种理解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加德纳认为,“智力是个体毕生用以学习、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的工具”[3],因而他批判了传统的“一元”智力观,还明确指出“人的智力是由多种相互独立的多种智能共同组合、相互补充而形成的一个综合体”[4],不能通过简单的测试来判断。他认为,八种类型的智能具有价值中立性,代表了八种认知倾向和认知途径,它们没有好坏之分,仅是形式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还强调,“每一种智能都具有独特的发展顺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萌芽、开花”。也就是说,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具有个性差异,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情境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会影响不同智能类型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班主任要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多元化的学习活动等。

2.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观

多元智能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学生的整体智能结构:有些智能占据主导,有些则处于劣势。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受自身智能结构的影响,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优势智能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创造产品。学生对世界个性化的理解方式不能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来判断其优劣。学习应该是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学生自己的优势智能)来认知世界、掌握知识,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体会独特的学习乐趣。因而,多元智能理论学习观强调,学生能综合运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多元智能实施多元化学习,通过多元智能的优势互补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掌握知识,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学习结果。所以,参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学生是综合运用优势智能和多元智能开展个性化学习的。

3.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有两个核心的教育观念:为了多元智能而教和利用多元智能而教。[5]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观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智力潜能,重点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为学生将来创造更有价值的智能产品打基础。第二,教师要为满足学生不同类型智能发展的需要创造适合的内外部环境,设计、开发多元化的学习资料,组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第三,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只能用某一种智能形式(比如语言形式)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学习新知识,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学习结果是多元化的,那么评价也应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强烈批判传统的单一形式的考试评价,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智能结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做出多元化的评价。换句话说,教师不强制规定学生必须用某种智能组织学习,用某种智能形式反映学习结果,而是先承认学生多元化的学习过程和多元化的学习结果,然后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素质教育的落实助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即多元智能的智力观、学习观、教育观、评价观等),采取恰当的班级管理策略,组织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班级管理活动,实现学生多元智能与优势智能的发展。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班级管理首先要求班主任摒弃传统的一元智力观,认真学习、领会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在全面认识学生智能多元构成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优势智能的作用,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其次,要求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熟悉全班的多元智能发展状态,尽可能发掘班上学生的优势智能,利用多元智能开展班级管理。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学生沟通,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等途径了解和掌握学生多元智能的整体状态及不同学生的优势智能。最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多元智能的实际情况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包括组建多元化的学生团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创造多元化的班级环境、组织多元化的班级活动、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实施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与优势智能的协同发展。

(一)组建多元化的学生团队

多元化的学生团队包括两部分:多元化的班干部和多元化的学习小组。班级干部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班主任在选择班级干部时要尽可能安排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担任,既实现班级干部优势智能的互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班级的活动开展等问题,又营造人人能为班级文化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的氛围。

学生的核心任务是学习,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组内影响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共同体需要将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实现学生智能的优势互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一方面可以促使自己树立学习信心,促进自己多元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启发小组成员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小组成员多元智能的发展。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不同类型的智能是认识世界的不同途径,学生的优势智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认知风格和效果。学生通过优势智能认识、理解与建构世界,以此开展的学习活动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拥有言语—语言优势智能的学生乐于接受文字材料,拥有视觉—空间优势智能的学生倾向于接受图片资料,拥有身体—运动优势智能的学生可能更愿意接受运动视频资料等。为满足不同优势智能学生的学习需要,班主任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优势智能发展特征的学习资料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促进自己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创设多元化的班级环境

智能的发展依赖特定的教育环境,为实现学生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发展,班主任需要创设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教育环境包括显性的物理环境和隐性的氛围环境。创设多元化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是班主任育人工作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氛围能提升育人效果。创设班级物理环境的途径有张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或艺术家的照片。而隐性的氛围环境则可以通过班级多元化管理策略,如多元化学习结果展示、多元化班干部的遴选等,向学生传输多元智能的理念。通过创设多元化班级环境,班级将营造出重视多元智能与优势智能协同发展的氛围。

(四)开展多元化的班级活动

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班主任要尽可能多地开展多元化的班级活动,如唱歌、跳舞、绘画、演讲、速算等。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利用自己优势智能创造产品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优势智能将得到充分锻炼与培养。因此,班主任要尽可能开展多元化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和多元智能的有效发展。

(五)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措施

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优势智能、兴趣爱好后,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聊一些与学生个性化相符的问题,以契合学生优势智能的谈话、事件、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而不同类型智能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这意味着没有千篇一律的解决办法。所以,班主任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的解决策略。比如,某学生喜欢打篮球,班主任为了解该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篮球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打篮球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六)实施多元化的学生评价

导向功能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之一。[6]班主任实施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与优势智能的协调发展。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主要表现在:(1)以学生多元化的学习结果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班主任应以学生多元化表达学习结果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语言是否通顺、文字是否准确、图表是否清晰、身体动作是否协调、音乐节拍是否一致等结果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而不是仅采用传统的文字这一单一形式评价学生。(2)邀请各科教师,如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参与到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中,改变传统的以语文或数学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形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综合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手段,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元化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客观公正评价的重要依据。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是为班主任全面、客观、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深刻领会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组建多元化的学生团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创设多元化的班级环境、开展多元化的班级活动、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实施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智力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在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欢乐智力谷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