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2020-03-03陈雪梅

辽宁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堂

陈雪梅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和工具性的特征。情境教学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认知往往要创设一定的场景氛围,是中学地理教学经常采用的方式,是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感知体验、启智明理的重要手段。知识是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和媒介,情境是知识获得的桥梁。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加深体验和感悟,发展学科能力,提升创新水平。

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实效不高,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深,课堂掌控力不足。教学中,如何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引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

一、营造学习氛围,涵养人地协调意识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出自《礼记》)人地协调观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看待、思考人地关系对于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公民至关重要。情境创设不但要在形式上营造学习氛围,更要在内容上正确阐明人地关系,贯穿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立足学情,关注学生地理知识习得情况,从学生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社会热点等方面寻找课程契机、开发有效资源;还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牢牢掌控课堂,巧妙引导,促使学生思考、领悟并最终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念。

【案例一】青藏地区是中学地理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在该部分教学中创造有价值的生活化情境作为学生情感融入的基点,可成为教学创新的原动力。

作者简介:陈雪梅,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名师培养范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8〕GHBZ056。

创设情境:尼泊尔地震后,一头名叫多吉的牦牛在和主人一起为登山队运送物资的途中不幸与主人走散了。在孤独和迷茫中,它非常希望大家能帮助自己找到主人。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关卡,每一个关卡都有一个问题,需要找到正确答案才能最终完成任务。现在,请大家组成救援队,尽力帮助多吉找到主人。

深情开头:有这样一群动物,它们成就了牧民的物质生活,并深深地融入他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它们适应高寒生态条件,吃苦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它们喝的是天然矿泉水,吃的是冬虫夏草。它们浑身是宝,是牧民最忠实的朋友。

…… ……

感动结尾:今天这节课,与其说是我们在帮助多吉寻找主人,不如说是牦牛带着我们一起感受青藏地区独特的风光,感受人与自然的脉脉温情。我们感动,为牦牛多吉不弃不离的“尽命精神”;我们惊叹,为青藏地区那一方美丽天堂的纯净和神圣;我们警醒,本应和谐相处的人与自然,何以变得残酷无情;我们反思,2020 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为何会成为人类的大敌;我们呼吁,我们更要行动:珍惜生命,珍爱环境,保护地球,敬畏自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情感,在感动中交融;思维,在激发中生成。营造学习氛围,涵养人地协调意识,二者并行不悖。此案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原本枯燥、呆板的地理知识以生动、曲折的讲述展开,娓娓动听,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紧扣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类似教学内容的现象作为新的教学资源,配合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技艺,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拓展、深化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厚度,升华了学生的人格素养和人文品质。

二、优化图像系统,强化区域认知

地理核心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进一步体现,其中区域认知能力不容忽视。“读书应有境,入境始为亲。”情境创设离不开集声、形、色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源,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色彩逼真、立体感十足的地理图像,创设多维立体地理课堂,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空间认知和空间定位能力,还能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优化图像系统,通过取舍、整合,将相关地理景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直观地展现出来,并以多种类型的图像配合教学内容展现空间规律,在启发和引导中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案例二】以案例一为例,同样的课例,同样的设计,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以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创设情境,如以搜救为线索渐趋深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区域自然环境,强化区域认知能力。

创设情境:接到牦牛多吉从“格拉丹东雪山附近”发出的求助信号后,救援队开始在地图上查找青藏地区的位置,并尝试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可以采用哪些交通工具?沿线有哪些著名的风景?让我们沿着他们的踪迹,行进在美丽的青藏高原,感知途中的见闻。

白板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四大分区图,青藏地区主要航空线、公路线、铁路线图等。学生循着救援队的足迹,感受了“天路”的神奇,领略了青藏地区美丽的风土人情,认识到青藏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恶劣环境,了解了这一地区最重要的一种农作物——青稞的生长习性,同时从藏民们边舞蹈边夯土、边唱歌边造房屋的视频中由衷地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感动点拨:让我们为藏族人民致敬!他们生活的环境如此恶劣,却有着那一份对高原的美好情怀。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勇敢地与苦难做斗争,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和璀璨的文明,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坚强的,我们向他们致敬。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出来。”将传统的演义小说、日常的生活环境和精美的多媒体完美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既能有对区域现象的直观感知,又能产生对地理事象的理性思考。多媒体的应用对深化学生区域认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突出对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强化,筛选、完善相关的图像系统,立足激发、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将地理变成情境,将课堂变成影院,入乎内、出乎外,借助“声色”空间巧妙达成教学目标,无疑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科学的、高明的,这样的情境创设思路离不开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理解、对课堂发展的有效掌控。

三、激发行为动机,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课堂的情境创设当凸显实践物质,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认识环境、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其行为和情感的发展,使其养成一定的动作技能、内在品质和认知能力,这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应有价值。

传统的地理知识往往呈现方式单一,内容单薄,通过实验活动创设情境不失为克服这些弊端的可行之道。空间感强、直观形象的情境设计,往往能够从多角度阐述地理问题,拓宽了教学内容的广度,提高了地理实验教学的效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案例三】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改善传统地理教学枯燥乏味的模式,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让学生亲身操作实验,可以促进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创设情境:“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山、水、人居”一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笔者以本校一位教师家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区域为例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对相关概念产生感性的认识,随后结合某软件和等高线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到该地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感性与直观有机联系,生活与教材相互印证,学生顿时兴趣盎然。继而,笔者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探讨建造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实践能力:一看,阅读水库景观图和网络地图;二画,在纸质地形图上画出大坝;三选,在水库附近区域的地形立体模型上选择坝址。

这一实验方案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地图、模型恰到好处地结合使用,从学生熟悉的地理资源切入,运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同时,这一实验方案将单纯的地理概念传授演变为多样的实践技能的引导和培养,有效地实现了地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任何教学必须是直观的,直观的。”把文字描述转换成场景,把图像显示设计成活动,借助形象、科学的模拟实验,可以实现变课堂为“做”课堂,学生在“做”中学的目标。体验式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动手和动脑有机配合中加深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突破思维障碍,高效地将知识经验内化为地理实践能力,这样的情境设计可谓一举多得。地理实验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经过教师合理地设计,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热情,促使学生用地理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感悟地理的实践价值和学科魅力,促成地理科学素养的涵养和提升,有事半功倍之效。

四、加强活动引导,发展综合思维

贝斯特说:“学校的存在总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能力。”创设情境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活动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将鲜活生动的地理环境搬至课堂,将真切系统的地理难题放在眼前,将动态繁杂的地理现象摆到身边……在已知中感受,在未知中获得,在获得中成长,这样的情境正是每一个学生所期盼的。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参与其中,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一切思维感知,情境就能顺理成章地变成活跃学生综合思维的知识场。

【案例四】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直面旅游业发展中“景区内外两重天”矛盾的政策措施,可以概括为“全时段、全区域、全产业、全人员”旅游。

创设情境:2018年11月,武威雷台景区成为甘肃省第一个文化旅游综合体,甘肃省公航旅集团与武威市政府将充分利用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这一顶级资源,努力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和“一带一路”精品文化旅游景区。请你结合全域旅游的实施,为武威雷台景区的未来发展设计具体的措施。

白板展示:①推进体制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景区化,提高景区质量。②树立全域旅游产品观,延长产业链。③融合武威地方特色文化,发挥局域特色优势。④完善基础交通设施和基础服务,改善游客出行体验。⑤注重生态保护,推进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课堂反思:武威雷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精品旅游景区。以学生熟悉的武威雷台景区规划为例体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全域旅游的理解。

高效的地理课堂要凸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这是对课堂情境教学提出的挑战。课堂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散发出灵性与魅力。课堂来自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灵活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及周边资源,运用富有乡土特色的情境设计,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引领学生辩证看待、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加强活动引导、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课堂情境创设,特别要注重突出学生的现实体验,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平台,以学生认知为支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解决实践问题,从而逐步实现从“书本中学”到“生活中做”的转变。在地理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高阶,在理解地理“学有所用”价值的同时将科学精神一点点根植在学生脑海,这是有生命的课堂,是有智慧的课堂,是有人文的课堂。

马克思说过:“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进步和发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地理教学不变的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绝不是建立在对教材知识天马行空的肆意拓展,也不是仅为活跃课堂有意为之的浅薄表演,而是让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扎根在生活与地理学科的联系间、耕耘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绽放于技能与思维的提升中,用心滋养,精心守护,尽心引领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是科学精神滋生的肥沃土地,是教师教学智慧飞扬的广袤天堂,是师生意志生长的诗意舞台。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