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寿山石雕造型艺术的实践技巧

2020-03-03

名家名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石材

俞 嵘

寿山石雕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意蕴融合了自然与艺术语言,题材丰富、技法多样、风格独特、内涵丰厚,是工艺美术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寿山石天生丽质,自古以来受到明清帝王将相百般青睐,从而形成寿山石雕艺术从起源到鼎盛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史,并以其独具特色的质地和斑斓色彩等备受雕刻、书、画、篆刻家的赏识。

早期的石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一开始便被作为雕刻实用器具的原材料,如佛珠、香炉等。明清以后,由于寿山石材易刻易磨、软硬适中的特殊性,被广泛应用于印章、篆刻、佛像等,作为祛灾祈福的吉祥装饰,这些最早的雕件绝大多数都石质粗劣,造型略显粗糙。明清以来,寿山石雕的身份开始两极分化,材质较精的石材巧遇青睐,被精雕细琢摆上文豪权贵的案几,一时身价百倍。更因皇家印玺的使用,使寿山石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今寿山石雕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历千年传承,蔚成寿山石文化之大观。谈起寿山石雕造型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圆雕、镂空雕、链雕、镶嵌雕、浮雕、透雕、微雕、薄意雕等。

在寿山石雕传统技艺中,我喜欢运用圆雕这种古老的雕刻技法来完成艺术创作。在多年从事寿山石研究和创作之中,我不断致力于探索圆雕技法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创新之路。

一、注重“形”的完整和“神”的传承

说起圆雕技法,就要提起早期寿山石雕的一个门派“东门派”,也称“圆雕流派”,是寿山石雕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它以清同治、道光年间的林谦培为鼻祖。“东门派”雕品内容广泛,除印章外,更多是利用石料的自然形态与色泽,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花鸟等观赏性陈设品,俗称“摆件”,其雕品的主要技法是圆雕或大型圆雕,上百斤至上千斤的作品早期也很常见,造型厚重、古朴,是其他所有雕刻技法不可比拟的,它既有细部的精巧玲珑,又有大局的矫健华丽,雕镂结合,体现了圆雕造型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有着令人震撼的效果。而笔者的师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宝庭,就是首屈一指的雕刻艺术家,他高超的圆雕技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对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被业界尊为“一代宗师”。

寿山石雕与雕塑在手法上是不同的,既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完整的石材,又要躲避各种杂质、裂纹,还要取其巧色,极难上手。 我潜心钻研“东门派”的造型艺术,开始领悟圆雕的雕刻技巧与材料基本不受限制的一般雕塑作品不同,寿山石作品的创作,石材只减不能加,巧色、裂纹还要善于取舍,因材施艺,只有先摒弃主观想法,一切以石材为先,严格把握住对石材的研质、看形、观色、查纹四个关键环节,对石中固有的质、形、色、纹等仔细揣摩,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严谨的艺术构思,在精确定位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以石为本”的艺术作品。

如作品《番仔骆驼鸟》,“骆驼鸟”是众多古兽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题材之一,传说汉代西域国进贡鸵鸟到中土,因无人认识此鸟为何物,以其背上有一驼峰似的隆起,所以称之为“骆驼鸟”,又因为是外番小国之人牵之,所以又称为番仔骆驼鸟。古兽题材作品最讲究神形兼备。而通过圆雕加链雕的雕刻技法,更显作品造型的古朴和精美。这件作品取自一块非常完整的石材,要求创作时既要有精美的雕工,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石的体量。作品取材善伯石,依石就势,通过禽鸟的转身,更加契合原石的外形。同时传承周宝庭大师古兽链雕的表现技法,链雕是寿山石雕圆雕的一种精巧技法,在相石构思时要首先安排好链条的位置,创作时链条可与其他景物同时打坯,但不能急于打穿,要整体完工后再进行修圈脱环,脱环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链条均等大小为好,链环要求间隙均等、环径均等为好。作品完好地保留了石材的特点,通过巧妙的造型处理,形象地表现出骆驼鸟的威严肃穆,着意夸大鸵鸟的鸵峰高耸,双眼圆瞪,炯炯有神;兽嘴弯曲,突出其咄咄逼人的气势;兽身轮廓弧线的张弛富有弹性和力度,充分显示出古兽神力,突出传统美感下坚实、稳重的造型。作品注重“形”的完整和“神”的传承,刀法概括浑化、线条流畅,小小的古兽神情威严,似有千钧之力。

古兽圆雕艺术,具有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果不讲究传统技法和基本功,一味地追求另类风格与花哨的形式,就会使作品浮于表层,缺少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只有注重“形”的延续和“神”的传承,才能使作品有较强的生命力,创新一种题材比较容易,但要创新一种风格和技法,则需要长久的磨炼与积累,先辈们往往花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一代人才能形成一个流派的风格和技法,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会不断地汲取,努力地传承寿山石雕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内涵。

二、巧用奇异石材,突出技法创意

20年创作与磨炼,我在创作之余阅读大量根雕、木雕、陶瓷等相关文章与图册来拓展自己的眼界与思想,开拓创作思路,疏通创作新脉络。

近几年,寿山村传统采石区几乎无石可采,稍微完整的石料又多被锯成印材,所以圆雕技法的应用在石材原料的稀缺中举步维艰,只能应用一些形状怪异略带杂质的石料。我主要是以圆雕手法来创作,而原石含有大量的沙砾和裂纹,经常被石农挖成蜂窝状、条状,其石材较难用圆雕处理。如何创作圆雕人物或古兽的课题摆在我的面前,难道这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偶然的一次郊游,参观了近郊的根雕工艺厂,困扰我多时的问题突然迎刃而解,寿山石被石农挖去砂岩后,和树根是何等相似,在去除多余的边角料后,以半写意的根艺形式去处理,重点刻画人物面部表情,抓好主体形态主线的优美姿态,艺术效果绝不逊于正常石料所雕刻的人物。我近期创作的《犹抱琵琶》,如果按照常规思维会去追求作品的饱满度,会去除所有尖锐的部分,但那样就破坏了石材天然的巧色,以根艺的形态来处理,既躲过作品中几个很深的沙洞,又能很好地保留天然石材体量,让作品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来展示我对奇异石材的理解。又如作品《大漠风歌》,这件作品的原材料是一块杂质黑沙与白色结晶相互穿插在一起的荔枝冻石材,为了表现荔枝冻石材的晶莹剔透,我慢慢地剔除黑沙杂质,最后得到一块当中凹陷很厉害而略带三角形的石材。由于受到原石形状的限制,如何“躲石”是这件作品成败的关键。笔者以女性柔美妖娆的身姿为主体,辅以狂风吹拂的羊皮长袍来化解因挖去黑砂杂质后留下的锋锐缺刻,完美地展现了屹立在大漠狂风之路上的王昭君深情回望故乡的场景。在之后的奇异石题材中,我逐步探索出奇异石材雕刻圆雕人物的不少窍门,以传统技法为基石,在以创新手法为突破的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寿山石文化扎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这是一条历史文化的血脉。一件能够流传于世、受人垂爱的艺术品,除了物质价值以外,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发扬了一个艺术流派和作者对技艺的追求。寿山石雕艺人以刀代笔,突破寿山石的“局限性”,不断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造型技艺与风格。寿山石雕,中国工艺美术之树能否枝繁叶茂,不仅要靠广大创作者孜孜不倦地耕耘,还要靠各界人士悉心栽培,一起推动这一古老中华文化艺术走得更高、更远。

《犹抱琵琶》

《大漠风歌》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石材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不灭的初心(节选)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一种石材种沙湿贴工艺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石材展会“新格局”
兽医也能做“御医”
拍卖会成为寿山石市场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