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郓城县李集镇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研究

2020-03-02常佩佩郑爱敏边兆凤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11期

常佩佩 郑爱敏 边兆凤

摘 要 李集镇是山东省郓城县沿黄乡镇之一,下属村庄的砂壤土在水果种植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基于此,以当地的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当地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农超对接、农产品加工、新零售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 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山东省郓城县李集镇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2.059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传统农业大县,为山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李集镇作为郓城县沿黄乡镇之一,自然条件优渥,其下属村庄土地的砂壤土在水果种植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同时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果实糖分的合成和积累,获得高甜度和口感好的产品。

目前,李集镇下属村庄主要种植的水果类产品有杏、梨、獼猴桃、油桃、葡萄和西瓜等。但是,当地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单一,水果主要以初级农产品形式流入市场,销售难等问题时常出现,影响果农收入。

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理论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在消费需求信息的指引下,通过各方的有效组织,实现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流动过程中涵盖生鲜农产品生产包装、加工、装卸搬运及配送等一系列活动内容。

生鲜农产品具有鲜活性、即食性、不易存储等特点,因此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具有产品的鲜活性、易损耗性、生产的分散性、供需弹性小、参与者众多、物流资产专用性高、不确定性高以及供应链各环节力量不均衡等

特点[1]。

供应链模式是基于供应链管理需求,由供应链核心企业或主导企业牵头,针对客户需求提供采购、销售、运输、仓储、金融等为一体的一站式解决服务方案,目的是节约成本、提升利润[2]。

2 李集镇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2.1 集贸市场主导模式

集贸市场主导模式是比较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该模式下的流通过程一般比较简单,参与者种类较少,一般有果农、商贩和消费者。

该模式对果农来说比较方便,同时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价格较低的农产品;但这种模式销售网络不稳定,水果保鲜措施较简陋,水果多以初级产品流入市场,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

2.2 批发市场主导模式

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一般是果农将水果采摘后卖给运销商,由运销商将水果运往附近的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分销给下游的客户。李集镇代表性的批发市场有富西水果交易市场、富民农贸批发市场、荣昌农贸批发市场等。

与集贸市场模式相比,批发市场模式很明显地扩大了水果的交易范围,同时一般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分级、包装等服务,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但这种模式下交易环节较多,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果农和消费者利益容易受到损害。

2.3 采摘旅游模式

采摘作为近年迅速兴起的新型休闲业态,以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强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李集镇地处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距离黄河较近,当地部分水果园面向消费者开展了采摘旅游式的销售模式。

该模式下消费者可游览果园,采摘、品尝、收获水果等,体验劳作的艰辛,尽享收获的愉悦。但因缺乏宣传、管理薄弱,目前李集镇采用这种模式销售的水果数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3 李集镇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模式传统、种类单一。根据笔者调研,李集镇目前的水果类供应链模式均是较传统的线下模式,缺乏与农超对接、新零售等新理念结合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即使是近些年出现的采摘旅游模式,也属于观光采摘游中最普遍的模式,属于采摘园发展的最基础模式。

2)现有模式下水果类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形式流通,不利于增加水果的附加值,不利于果农实现增收。以上3种模式下,各种水果均是以初级产品形式流通,缺乏合理的分级分类、清洁等流通加工活动、水果深加工活动等,当地农产品加工业较落后,无法有效地提高水果的附加值,果农增收困难,容易出现销售难问题。

3)缺乏配套设施,信息化水平低。当地水果类供应链信息化水平偏低,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水果交易地方信息平台,能够应用网上信息平台发布信息、进行网上交易的较少。水果类供应链链条缺乏信息网络技术支撑,水果类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信息共享程度低,影响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发挥。

4 李集镇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优化建议

1)鼓励果农或由果农组成的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直接对接,构建“农超对接”模式的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是指农户或合作社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或合作社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3]。这种模式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该模式如图1所示。

李集镇果农或通过由果农组成的专业合作社可尝试与郓城县的儒源生鲜超市、刘家生鲜超市、聚诚生鲜超市等直接对接,开展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2)发展加工型企业,构建以加工为主的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提升水果类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果农收入。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产业,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加工业可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当地具备发展加工产业的土地、劳动力、政策支持等条件,发展水果类加工业意义重大。1)通过水果加工,可延长产业链,提升水果类农产品附加价值;2)在水果供应量大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果的销售难问题;3)通过发展产业可以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4)消费者可以享用到多元化产品。该模式下,加工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具体图示如图2所示。

3)从新零售角度出发,构建线上+线下+第三方物流的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式。新零售的关键是个人、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4]。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线上、线下与第三方物流融合的供应链模式。线上主要通过建立动态的共享互联网机制,共享信息、共享库存、实时监督等;线下主要通过加强水果类农产品的产业组织化建设,使整个区域的库存、人员等调配更合理;第三方物流主要对物资进行整合,提高水果类农产品的配送效率。该模式具体图示如图3所示。

对李集镇来讲,这种模式的推进目前相对较困难,因此更需要果农、相关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协作,当地可首先尝试简单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然后逐步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5 结语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应用推动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通过整合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合理配置水果类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本文提出了3种优化模式建议,有助于拓展当地的水果流通渠道,提升水果类农产品供应链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石岿然,孙玉玲.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1):57-64.

[2] 唐万欢.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流通服务模式优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7):102-105.

[3] 蒋旭.基于“农超对接”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价格月刊,2016(11):55-5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