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探究

2020-03-02李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李珠

摘 要: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能够完整体现城市的历史风貌和特征,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文化的传承,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价值,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的构建,是传承与延续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的重要方法,同时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也能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价值、三维数字化模式构建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构建的策略,以期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有效重建和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建筑重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辽代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及城市辽代历史文化街区设计研究”(L19BKG002)成果。

新时期背景下,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传承与重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文化内涵,提升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重建工作的重视,并且采用将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与智能化、数字化有机结合的方式,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与时俱进地发展,使其能够符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特征。

一、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几个方面。在多种建筑价值融合发展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构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系统和保护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包括很多与城市文化有关的景观,这些景观中还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等,通过对这些景观的保护,能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还可以采用与树木、河流、街道有机结合的方式,营造富有人文气息和生态气息的空间氛围。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还可以采用与当地民族精神、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的方式,使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风貌,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从而满足现代人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欣赏和参观需求。

二、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构建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的构建,对于推动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还能将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城市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构建的价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有利于构建城市功能、文化、空间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作为承载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集体记忆的空间,也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识别标志。通过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式,能够实现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多种资源、信息内容的整合,逐渐形成一个发展的城市空间体系,让人通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就能了解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主要分布情况、文化内容、资源信息等,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城市作为承载人们集体记忆的空间,三维数字化模式构建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也需要展现城市特征,增加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艺术魅力,实现城市历史的延续和空间的重塑。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式结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看成数字一样,对其进行几种特定的形式和种类的划分,并形成一定数据类型和具体的研究模型等,从而使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促进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第二,有利于实现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留与改造。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符号性的地域文化和建筑文化,对城市空间进行有效设计和创新,使得城市能够呈现更好的风貌。而且,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想到一个城市,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只是街道和相关建筑,那么不仅会使城市街道显得沉闷,城市环境也会显得很沉闷。要想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与新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对原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空间形态进行有效改造,采用三维数字化模式来对其进行空間塑造,合理分析并设计街区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界面尺度。只有将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空间特色和价值体现出来,才能实现多种文化价值的结合,打造不一样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其中多种文化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地域价值等。另外,让人了解更多与城市文化街区建筑发展有关的文化内涵,也能有效推动区域城市的发展,不断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欣赏和参观当中。

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实现整体性保护与实践

首先,在三维数字化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从消费者和大众的视角出发,合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还要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解释和阐述。要坚持以全局观念思考,加强各个场景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场景。其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工作,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过程中街区的基础设施、人群、活动等情况,合理地通过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式的方式,传达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价值。当前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构建中,很多城市过于注重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只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商业开发等工作,未能积极从科学的角度考量规划方式和内容的整体性。因此,三维数字化模式的构建,必须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整体性为原则,加强对视觉刺激、文化感知、空间体验等全方位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并且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全面保护与更新期间,还要对不同街区的数字模型和发展情况进行重新规划,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与当地基础设施、特色活动之间的有机结合。还可以采用将创意人才吸引到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中的方式,在坚持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以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最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也可以结合社区理念,从全局性的视角出发,将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与社区建筑有机融合,使得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充满活力,不断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更新建筑资源信息

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式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必须合理更新相关的建筑资源信息,加强建筑资源信息与多样化场景之间的有机组合,从而使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式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及时的数据内容,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在合理更新建筑资源信息的过程中,可以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全面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式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比如,可以结合自然环境中的天气、湿度、气温、水资源等,将其作为一定的数据基础来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使更多的人通过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式,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工作,还可以与博物馆、剧院等一些公共文化设施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体化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发展体系,使得人们通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进行了解的同时,还能掌握城市发展中其他公共文化设施的情况。另外,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工作,还可以与一些饮品店、便利店、电影院等消费设施有机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还是一个需要与其他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不同场景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在更新建筑资源信息期间,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化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可以采用对墙体、雕刻、色彩等外观形象进行修复的方式,实现对建筑资源信息的有效完善,从而形成一体化的三维数字化模式。

(三)采用多样化构建的模式

在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构建的方式,以更好地提升数字化模式的构建效率。一方面,在后工业时代,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式需要加强对高素质人群的吸引,从而使他们为三维数字化模式的构建工作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让更多高素质人群参与到三维数字化模式的构建工作中,这也是一个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力和重要源泉。在多样化模式的构建中,也可以引导一些创意人才积极运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服务来帮助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进行更新与转型。同时,也可以借鉴不同国家和城市所采用的对策,使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三维数字化模式的构建工作更具魅力,有效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多样化构建模式的作用和价值。

四、結语

新时期背景下,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式,需要提升对其工作的重视,积极结合当前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发展情况和问题,以发挥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作的优势。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与各类数据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样不但能满足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需求,还能充分体现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特征,弘扬历史文化和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毅.特色小镇建设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以上海新天地、思南公馆为例[J].建筑经济,2019(1).

[2]郭钟瀚,夏森炜,林萍,等.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现状及保护历程:以我国3个较为典型的历史街区为例[J].福建建筑,2019(2).

[3]路彬,李营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空间重塑的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2).

[4]严静雯,袁中金,金文华,等.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古城15号街坊为例[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4).

作者单位:

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改造之困
城市更新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初探
广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