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控制清晨高血压预防脑卒中

2020-03-02赵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赵敏

【摘 要】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控制清晨血压预防脑卒中,首先介绍了清晨血压(morninghypertension,MH)的概念,然后分析了MH与脑卒中的关系,最后对控制MH进行了详细研究,最终得出控制MH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清晨血压;预防脑卒中;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1

前言:每年,我国脑卒中患者都会新增200万,而因为脑卒中而死亡的人数>150万,出现卒中后生存下来的患者人数≥600万,其中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患者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为四分之三。此外,多数患者都会因为卒中受到二次打击,预防卒中及卒中复发成为慢病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主要构成部分。

1 、清晨血压概述

清晨血压英文全称为“Morning Hypertension”,英文简称为“MH”,即清晨醒后1个小时内,早餐前、服药前的HBPM(家庭血压测量)血压结果,或24小时动态ABPM (动态血压监测)记录的起床后2个小时或早晨6:00-10:00的血压。MH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不仅清晨时段血压>正常血压,其他时段血压也>正常血压,即广义MH。清晨时段血压>正常血压,而其他时段血压=正常血压,即狭义MH。心脑血管以及靶器官损害等均与广义MH息息相关。

2 、MH与脑卒中的关系

2.1 血压昼夜变化

通常状态下,在24小时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显著,与睡眠时段相比,觉醒时段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将增高0.1-0.2的百分点。从2:00-3:00最低点逐渐升高,清晨起来后急速上升,高峰期的时间段为8:00-9:00,随后逐渐降低,直到17:00-18:00后再次上升,此次上升为一天中的第二个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直到第二日2:00-3:00的最低点。此种血压昼夜变化为“杓型”血压,也可称之为“双峰双谷”血压。

2.2 脑卒中最关键的危险因素为MH

最关键的高血压管理就是清晨时段血压管理。其主要原因在于:⑴清晨时段的血压水平处于高峰期;⑵清晨时段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⑶清晨时段血压变化最大,“血压晨峰”现象十分明显;⑷清晨时段降压药物Plasma Concentration(血药浓度)最低。靶器官会因为血压变异性受到损害。因此脑卒中事件最关键的危险因素为MH。对人体主要器官来说,MH对其的损害程度非常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MH能独立于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对卒中能有效预测,卒中风险>1倍,血压晨峰>10mmHg/L。相关研究证明,发生在6:00-10:00时间段的缺血性脑卒的百分点为0.44。清晨血压上升者出现脑卒中的危险是清晨血压非上升者的2.7倍。据相关数据显示清晨血压每上升10mmHg时,卒中风险则会加大0.44个百分点(P<0.001)。一项平均随访3年半的研究证明,清晨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风险则上升0.22个百分点,对事件的预测作用,血压晨峰独立于年龄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

3 、MH的高效控制

3.1 影响MH的因素及其发生机制

影响MH的因素非常多,如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精神焦虑、患者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等。清晨前后出现的神经体液变化可能与MH发生机制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同酮系统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儿茶酚胺释放过度;与此同时,血浆cortisol(皮质醇)清晨分泌最高。增加外周血管排出量及阻力,增加水钠潴,促使血压急速升高。

3.2 现阶段MH的控制情况

现阶段,MH的控制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国外多国研究数据显示,已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其中≥65岁组别的患者MH达标率为百分之二十一点五,<65岁组别的患者MH达标率为百分之三十一点八。目前我国三甲医院高血压门诊部服药患者MH未达标的占比为百分之五十四点六。基层医院采用短效降压药物的现象及其普遍,未达标率可能远远>上述比例。

3.3 MH的治疗

除了MH的影响因素能导致MH控制不良外,血压管理不到位也可导致上述现象,且占据主要方面,采用短效降压药治疗期间,会产生药物性血压波动过度现象。MH的治疗准则为:⑴可以切实控制24小时的血压,防止医源性MH控制不良的药物有半衰期≥24小时降压药物;⑵每日清晨服用1次安全可长期坚持服用的药物,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提升;⑶可调整单纯MH者的服药时间;⑷为减少脑卒中事件,服用临床试验证据可切实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且对心脑获益的药物;⑸限制钠盐摄入(<6g/d)、戒烟及合理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

3.4 MH的管理方式

MH管理模式主要涵蓋三种模式:⑴个体管理模式;⑵群体管理模式;⑶系统管理模式。在医院诊疗环境中,个体管理模式应用较为广泛,个体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在护士的协助下,医生直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指导。其内容为:指导患者HBPM服药前MH的准确方式,同时对血压进行准确记录,在每次就诊时交给医生作为参考,即清晨服药前、就诊前的常规HBPM。在指导高血压患者时,与MH相关的“三知道”内容:①知道控制MH的重要性,可高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②知道每日清晨对长效降压药进行坚持长期服用;③知道在清晨服用降压药之前,定期进行HBPM,并有效记录血压,在就诊期间将血压记录交给医生作为参考。该种管理模式患者数量会受到限制,不便定期随访,评估及长期管理不到位。三甲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三者应相互配合,共同管理患者,也可同时管理多名患者,即群体管理模式。

结束语:

总之,控制MH对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相关业界人士及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及好评,但我国对MH的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正在逐步发掘控制MH的途径,以期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控制MH在预防脑卒中方面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继光.控制清晨血压,降低血压变异,强化血压管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4):321-322.

汪宇鹏,李昭屏,白琼,等.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现状和用药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7)::587-58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