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咬肌的变化

2020-03-02何喆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何喆

【摘 要】目的:探究患者在进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对患者咬肌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6.1月-2018.8月在本院应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将患者治疗前、术后10天、术后1年的咬肌的最大横截面积进行了解,主要应用的就是颌面部CT三维成像。结果:治疗之后10天,患者的最大横截面積较治疗之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最大横截面积较治疗之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患者的咬肌面积会在短时间之内受到显著的影响,随着逐渐恢复,咬肌横截面积逐渐得到恢复,与治疗之前无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颌角截骨整形术;咬肌;横截面积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2

相关研究显示,患者下面部过宽与患者的下颌角肥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并非是由此原因决定的,还与患者的下颌骨上的咬肌颊脂垫等相关软组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1]。但是临床中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对患者咬肌产生影响方面的研究不多[2]。因此本研究主要讨论了患者在进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对患者咬肌的影响分析,同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应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实验对象,经过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6.1月-2018.8月在本院应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男女患者的分别为27例和3例,年龄均在18-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67±2.46)岁。患者均不存在面部畸形,并且未进行过正畸手术治疗。本次实验研究的开展已经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手术之前,先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之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将患者的肩部垫起,使患者保持头后仰位,并对其进行无菌铺巾,将患者的口腔打开,对患者的下颌骨表面及口腔前庭沟黏膜进行生理盐水注射,沿着翼下颌韧带外侧—前庭沟黏膜—黏膜下层—对侧咬合平面,避免对下唇系带产生影响[3];对患者的肌层进行切开,并将骨膜切开,将附着于下颌角外部的分翼内肌及咬肌进行剥离,使下颌骨充分暴露。对截骨范围进行有效的标记之后对其下颌骨下缘及下颌角进行去除,之后对其进行打磨后应用生理盐水及稀释碘伏进行有效的冲洗,对其进行止血之后逐层缝合,并戴弹力头套。

1.2.2 实验方法 对患者局部进行CT扫描,并将其扫描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对其测量平面进行标记,对患者的最大咬肌面积进行测量,时间段分别为:术前、术后10天、术后1年,测量值一般为3次测量的平均值。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术后10天、术后1年的咬肌的最大横截面积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选用统计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通过均数±平方差表示,检验值为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进行治疗之后10天,患者的最大横截面积较治疗之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最大横截面积较治疗之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对患者的下颌角进行截骨时会对患者的咬肌产生显著的影响,主要就是由于下颌角上附着着咬肌,此种情况对患者的面部容貌具有极大的关联[4]。在对进行截骨之后,应用的影像学检测方式主要包括:CT、MRI、B超及三维重建等,三维重建方式能够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合,之后形成相关的整体数据,为临床诊断的正确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咬肌主要指的就是咀嚼肌中的一块扁肌,并且此部分的肌肉主要分为3层。浅咬肌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维持咀嚼中的下颌姿势的,深咬肌一般就是用来维持下颌稳定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资料显示[5],对咬肌的厚度、面部的宽度应用CT进行测定之后综合分析能够发现下颌角角度与咬肌的厚度呈现出正相关状态;还有研究显示[6],咬肌的宽度及横截面积也呈现出现正相关。

实验结果表明,进行治疗之后10天,患者的最大横截面积较治疗之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最大横截面积较治疗之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可知,患者在进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患者的咬肌面积会在短时间之内受到显著的影响,随着逐渐恢复,咬肌横截面积逐渐得到恢复,与治疗之前无显著的变化。

综上所述,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对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咬肌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下颌角上附着着咬肌,还与患者的面部容貌具有极大的关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逐渐恢复,咬肌受到的影响会逐渐减低,与治疗之前存在的差异较小。此种治疗方式受到了医生及患者的一致好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Baek SM,Kim SS,Bindiger A.The prominent mandibular angle: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results in 42 patients[J].Plast Reconstr Surg,1989,83:272-280.

赖仁发,周志迎,杨阳,等.螺旋CT 三维重建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1):27-29.

郭军,常财旺,杨乐,等.下颌角截除并下颌骨外板切除一次成形面下份缩小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07-1510.

张强,郭军,孟志兵,等.颧骨截骨整形联合浅表肌腱膜系统提紧术在面型综合改造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2):83-85.

归来,邓诚,张智勇,等.口内入路 L形截骨术矫正高颧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5):288-290.

范锡印,付升旗,王庆志,等.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6):65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