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慢性病对基层单位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心理护理

2020-03-02刘慧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刘慧敏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基层单位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本卫生院接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50例,将全部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各2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模式,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与SD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帮助卫生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提高日常活动能力,降低抑郁程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卫生院老年慢性病;日常活动能力;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6成以上的慢性病发病因素会受到个人生活习惯、医疗条件、社会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在日常生活之中,饮食营养摄入不均衡、活动能力不足、酗酒以及大量吸烟这四方面则是诱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1]。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不但会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能力,还会为家庭增加负担,因此,本研究对患有慢性病的卫生院老年人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本卫生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25)与参照组(n=25),观察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3.1±7.3)岁,糖尿病9例,高血压15例,其他疾病1例,参照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4.9±7.5)岁,糖尿病7例,高血压13例,其他疾病5例。以上全部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具体方式如下:(1)护理人员时刻维持耐心,對患者保持微笑,并仔细为患者解答疑问,尽量满足患者一切合理需求。积极为患者普及相关医学知识,避免患者听信偏方等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提高护理质量。(2)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容易丧失生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坚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以及SD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计数资料为日常活动能力和SDS评分,用()表示,以t进行检验,将P<0.05视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2.5±5.8,参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6.9±3.7,t值为4.0699,P值为0.0002,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二组患者SDS评分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32.1±1.2,参照组患者SDS评分为38.9±0.8,t值为23.5747,P值为0.0000,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不单纯代表某一种疾病。对于起病隐匿、病程时间极长、久治不愈、不具备传染性的疾病都可以用慢性病概括[2]。

在我国,较为多见的慢性病有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脑卒中为老年人群体的多发疾病。慢性病会导致人体的心脏、肾脏、脑部受到损害,不仅十分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能力,还会因为高额的治疗费用加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我国超8成人的死因是由慢性病所导致,其中脑血管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3]。

心理护理是由护理人员通过相应的心理学行为对患者进行干预,从而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发生转变,最终达到护理目标的一种过程。“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患有慢性疾病后,会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卫生院的陌生环境以及陌生人群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波动,而心理护理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波动以及情绪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改变患者的恶劣情绪以及消极的行为与心理状态,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推动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4]。

对卫生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需要秉承四点原则:与患者进行沟通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引导的原则、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原则以及自我心理护理的原则。由于患者的情绪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与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对卫生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如下:(1)消除患者对慢性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面对治疗的积极性与信心。(2)通过科学的引导,使患者尽快适应卫生院医院的环境。(3)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信赖。(4)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方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82.5±5.8)高于参照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76.9±3.7),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32.1±1.2)低于参照组患者的SDS评分(38.9±0.8)。

综上所述,对卫生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尹玲,旃春云,李雄菊,昆明部分卫生院老年人患慢性病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8(6):58-63

周红燕,段敏,慢性病对卫生院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心理护理,[J],健康之路,2018(1):153

薛燕,护理干预在卫生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4):258-259

李正禹,武继磊,李佳佳,裴丽君,慢性病对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影响的队列研究,[J],大型队列研究,2019(40):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