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02魏书恒杨雪车延旭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魏书恒 杨雪 车延旭

【摘 要】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40例临床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分析,评价头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和头颈部DS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相对比,计算得出CT血管造影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40例患者颈部动脉(含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段、椎动脉)轻度狭窄194处,中度狭窄58处,重度狭窄或闭塞37处;头部动脉(含两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轻度狭窄82处,中度狭窄47处,重度狭窄或闭塞26处。140例患者颈部动脉存在非钙化斑块115处,钙化斑块34处,混合性斑块129处,共278处;头部动脉存在非钙化斑块53处,钙化斑块42处,混合性斑块41处,共136处。CT血管造影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98.4%。CT血管造影和DS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对比经统计学分析,=121.49,p>0.05,为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血管造影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和DSA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并且能清晰的显示头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关键词】CT血管造影;头颈动脉;狭窄;DSA

【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供血减少而引起的脑部疾病[1],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如不及时、准确的治疗,致残甚至致死率很高,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2]。头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是通过高压注射器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后,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对头颈部动脉进行一次性连续、薄层扫描,再由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处理,获得各种重建图像的技术[3]。头颈部CTA能清晰、形象、准确的显示头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14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头颈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和DSA相对比,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现将研究过程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4月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例,女性62例;年龄38~73岁,平均55.8±4.6岁。脑梗死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视物模糊、语言障碍等。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头颈血管造影(CTA)和DSA检查,都排除了CTA和DSA检查的禁忌症。

1.2 检查方法

1.2.1 头颈CTA检查方法 采用Tonshiba ONE Aquilion320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前准备:第一:抚慰患者情绪,避免紧张。简单介绍检查过程,嘱咐患者良好配合。第二:去除患者身体上可能会导致伪影的物品,如义齿、耳环、项链、眼镜、拉链等。准备工作完成后,患者仰卧于检查床,头部置于特定固定装置。先进行正侧位定位像扫描,确定头颈CTA的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顶。然后在主动脉弓层面扫描单幅图像,于降主动脉中心区划定圆形适当尺寸感兴趣区。采用OptiVantage高压注射器经右侧肘静脉注入造影剂碘佛醇60ml,流速为4~6ml/s,(根据每位患者肘静脉情况决定)造影剂注射10s后动态监测程序自动启动,当感兴趣区CT值达阈值120HU时智能触发头颈CTA扫描[4]。足→头向扫描,扫描过程约4s。扫描参数[5]如下:电压120kV,电流125mAs,X线球管旋转时间0.35s。重建层厚1.0mm,间距1.0mm, FOV 200mm。检查完成后,扫描设备自动进行图像薄层重建并通过网络传输至Advantage Workstation4.6工作站。

1.2.2 头颈DSA检查 所有患者均在一周内接受头颈CTA和DSA检查。头颈DSA由介入科经验丰富医师执行并获得头颈动脉狭窄的数据。

1.2.3 图像处理方法 在Advantage Workstation4.6工作站上使用专用软件对头颈CTA薄层数据进行重建、后处理,主要方法有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管腔分析[6]。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头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作出评价,两人结论不一致时通过共同分析图像达成一致,必要时参考原始图像。

1.2.4 头颈动脉狭窄的评价标准 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7]标准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划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69%;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99%;闭塞:狭窄程度100%。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8],并计算头颈部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2 结果

2.1 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 140例患者颈部动脉(含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段、椎动脉)轻度狭窄194处,中度狭窄 58处,重度狭窄或闭塞37处;头部动脉(含两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轻度狭窄82处,中度狭窄47处,重度狭窄或闭塞26处。140例患者颈部动脉存在非钙化斑块115处,钙化斑块34处,混合性斑块129处,共278处;头部动脉存在非钙化斑块53处,钙化斑块42处,混合性斑块41处,共136处。

2.2 CTA和DS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的对比 CTA和DSA对140例患者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位置和数目上完全一致,只是在少数狭窄程度的评价上不一致。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TA对狭窄评价过重的,为假阳性(FP),CTA对狭窄评价过轻的,为假阴性(FN),CTA和DSA对狭窄程度评价一致的,为真阳性(TP),其他所有头颈部动脉两种检查均未发现狭窄的,为真阴性(TN)。本研究FP=27,FN=19,TP=398,TN=1634,CTA和DS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比较行检验,得=121.49,p>  0.05,证明了CTA对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DSA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CTA的诊断结果是可信的。根据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计算公式,敏感性=TP/(TP+FN)*100%;特异性=TN/(TN+FP)100%,计算得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98.4%。所以头颈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是很高的。

3 讨论

目前,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仍然是DSA,因为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在正位和侧位下动态观察血管的情况。但是,DSA有以下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第一:DSA是有创性检查,需要动脉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第二:DSA操作复杂,费时;第三:检查费用高,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第四:DSA使用的造影剂较多,而且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大;第四:DSA仅能显示充盈造影剂的血管管腔,无法显示血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

随着CT检查设备的发展,扫描速度越来越快,单次检查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图像质量也是逐步提高,而且CTA相关设备如高压注射器功能也在不断升级,图像后处理的工作站和软件同样一直在更新,使得CTA的检查方便、快捷,诊斷结果准确,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9-10]。CTA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CTA基本为无创性检查,患者痛苦很小,配合容易;第二:安全性高,头颈CTA患者接受的造影剂量和X线剂量均比DSA少,重度过敏反应的发生概率仅十万分之一[11];第三:快捷,本研究一位患者头颈CTA检查时间约为5分钟,明显短于头颈DSA检查时间;第四:经济,本研究所在医院头颈CTA检查费用明显低于头颈DSA,根据收费规则推算,其他医院也是一样的情况;第五:头颈CTA后处理时可对重建图像进行任意角度旋转,并且能随时参考原始图像,通过多种方法的显示来综合评价血管狭窄的程度;第六:头颈CTA能清晰显示斑块的性质、位置、大小,便于明确血管狭窄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第七:头颈CTA还能形象的展示病变血管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提供三维立体的重建图像,如颅底骨质、颈椎、其它重要血管等,这些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非常重要;第八:CTA结果可重复性好,在临床上有些患者进行了两次或以上的头颈CTA检查,证明了CTA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度,其本质就是CTA结果的准确性高。本研究出现的少数假阳性结果,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第一:部分患者循环功能差致血管显影较淡;第二:较严重狭窄血管的远端分支显影浅淡;第三:DSA检查的导管、导丝对血管有扩张作用;第四:DSA检查对目标血管快速注入的造影剂有扩张作用,而且对斑块有冲洗作用。对于少数假阴性结果,与头颈CTA后处理时剔除血管周围无关组织波及血管壁结构有关,尤其当血管与骨质或静脉等走行贴近时。

总之,头颈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能力和DSA相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都很高,而且检查无创、快捷、安全、经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白雪,刘会玲,李韬,等.TCD与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比较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9,8(4):204-206.

成江,杜彦辉,马斌武,等.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TCD、CTA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6):521-522.

陈晓东.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TA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J].医疗装备,2010,23(8):24-26.

周树青,杨光钊.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颅内侧枝循环的多层CT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7(6):1123-1125.

金征宇.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方案与注射方案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2):81-87.

颜利辉,高歌军,戴峰,等.64层螺旋CTA评估脑缺血患者供血动脉及Willis动脉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4):525-528.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J].NEngl J Med,1991,325:445-453.

钟井松,沈海林,丁乙,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5):828-831.

王庆国,张贵祥,赵京龙,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7(10):738-740.

王涛,康殿贵,步文广,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99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1):3254-3256,3257.

王雁,张见影,宋敬卉,等.不同血管影像学检查对颈内动脉TIA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4):45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