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03-02顾晨娜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顾晨娜

【摘 要】目的:对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我院儿科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和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患儿临床配合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临床配合程度为63.33%,观察组患儿临床配合程度为93.33%。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临床配合程度,保证后续治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小儿护理;临床配合程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model in pediatric nursing.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60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from March 2017 to April 2019 in our hospital,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personalized nursing mode, and compared the clinical cooperation degree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degree of clinical cooperation was 6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3.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model in pediatric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clinical cooperation and ensure the smooth follow-up treatment.

Key words: personalized nursing mode; Routine nursing mode; Pediatric care; Degree of clinical cooperation

【中圖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2

随着现代各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对于子女的过于疼爱,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步下降,常常表现为对于父母的过度依赖。根据目前儿童的身心发育情况的整体水平,我院儿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面临极大挑战,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患儿专注性较差、依赖性较强、有效沟通缺乏,往往不能配合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并且常常引起患儿家属产生急躁情绪,增大护患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1]。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个性化护理模式与小儿护理相结合,对患儿临床配合程度进行调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我院儿科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于2-11岁,平均年龄为(4.68±2.1)岁;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包括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于3-10岁,平均年龄为(4.22±1.7)岁。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本研究中,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输液、疾病情况观察以及常规用药指导等。

30例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各项内容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措施,主要项目分为以下四点。

(1)候诊护理。儿科接收患者大多为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往往未接触过除家庭以外的外部环境,初次进入陌生环境,常常会产生烦躁、哭闹的不良情绪,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障碍[2]。针对以上问题,为患儿营造家庭般的舒适、熟悉环境为有效解决方式,候诊室安装电视,播放流行动画电影、放映有趣儿歌,转移患儿注意力,对于有条件机构可设置适当游乐设施,消除患儿紧张心理,有利于治疗的进一步进行。

(2)环境护理。低年龄儿童与成人相比,情绪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儿科病房应尽量温馨化、舒适化、色彩鲜艳化,对墙壁进行适当布置,张贴动画人物,放置多种类型玩具,为患儿营造具有童趣的环境,减少排斥感和陌生感,使住院治疗减少枯燥感。安排特定时间进行讲故事、做游戏等简单活动,使患儿即使在住院期间依然感受到童真的趣味,从而有效缓解大多儿童的排斥心理,针对儿童的身体特点,调节适宜的温度,增加每日卫生清洁次数,全天候保持理想化病房环境。

(3)宣传教育[3]。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安排特定时间为患儿家属讲解常规药物用法用量、护理注意事项、康复手段等知识,向家属科普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发放相关手册以增强家属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果患儿家属文化程度较高,护理人员可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利用文字描述对疾病预防措施、饮食计划、日常生活护理等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如果患儿家属年龄较大,缺乏理解、认识能力,护理人员可采用集中宣讲的方式,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传授。针对患儿,我院护理人员集中讨论设计色彩丰富、内容简单、有趣的专属手册,利用卡通人物玩偶的形式向患儿讲解,从而强化儿童的知识摄取。

(4)心理护理。

本研究对象年龄小,心智不够成熟,对疾病认识程度相对缺乏,并伴随其耐受性差的特点,患儿临床疾病治疗期间往往出现恐惧、烦躁的不良情绪,常常无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出现较强烈的抵抗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患儿出现过于激动行为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以亲切、温馨的话语加以安抚,鼓励,优化治疗效果[4]。应用简单语言与其沟通,了解患儿心理状态,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开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协助护理人员缓解患儿紧张激动情绪,了解患儿性格特点、生活习惯,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加快患儿健康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评价其配合程度,可分为3个等级[5]

(1)不配合:患者进行输液、生理指标检测等过程中哭闹不止、挣扎剧烈,对治疗工作极其排斥,需采取强制手段实施护理工作;

(2)基本配合:患儿在家长和护理人员的耐心安抚、鼓励、协商下,对护理工作无反抗情绪并顺利完成治疗;

(3)完全配合:患者完全听从护理人员安排配合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完全不存在哭闹、抵触等负面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利用卡方值、t值检验计数、计量资料,利用p值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儿临床配合程度调查,表1,可以得出,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临床配合程度为63.33%,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后,临床配合程度提升为93.33%。

3 讨论

小儿与成人相比年龄偏小,一般尚未接受书面教育,完全缺乏常规医疗知识,另外患儿病情常常发展较快,往往发生哭闹不止、情绪激动等行为,为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带来巨大障碍,严重损害患儿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容易引起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个性化护理模式即以患儿为中心,护理人员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不同患儿的心理、生理、疾病特点,为患儿提供合理优质的治疗方案。该方案利用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对患儿进行宣传教育、心理护理、坏境护理以及候诊护理,提高患儿基本认知能力,增强患儿配合程度和家属护理满意度,保持病房环境清洁舒适,加快疾病的治疗。

儿科与其他科室存在的最大挑战在于患者身体耐受能力、认知能力较差,常规护理模式也常常因此无法顺利实施,本研究在小儿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针对性开展候诊护理、环境护理、宣传教育、心理护理,使患儿临床配合程度由63.33%提升为93.33%,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周燕华.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168-170.

冯婷婷.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3):107.

崔彩霞,高亚萍.小儿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1):175-176.

石紅.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