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0-03-02郑栋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

郑栋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疗效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40名高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成I组(n=20)和II组(n=20),I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II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卧床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结果:I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II组患者(P<0.05);I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显著高于II组患者(P<0.05);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II组患者(P<0.05)。结论: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对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换术;内固定术;髋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前言

在老年骨折类型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一般在高龄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大多数高龄群体都伴有一定的骨质疏松症,一旦骨折,极易导致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1]。针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另一种是内固定术。有研究指出[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要比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为此,本次研究就选取了我院40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分组治疗,以探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具体治疗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40名高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成I组(n=20)和II组(n=20)。I组患者男性12名,女性8名;患者年龄在70岁到85岁之间,平均(76.58±3.22)岁;跌伤患者数量13名,交通事故致伤患者数量7名。II组患者男性9名,女性11名;患者年龄在71岁到84岁之间,平均(76.69±3.15)岁;跌伤患者数量8名,交通事故致伤患者数量12名。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之间全部给予常规检查以确保患者身体条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常规进行水电解质平衡,在术前半小时常规进行备血以及抗生素治疗等等。

I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治疗,方法为:全麻后,采用仰卧位进行手术,通过X线辅助在大转子上作一个长度为4厘米的切口,在其股骨头中打入导针,之后通过配合螺旋刀片将导针给予取出,将钢板进行内固定之后,留置引流管,同时将切口进行缝合,术毕,之后为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II组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方法为:全麻后,采用健侧卧位进行手术,在髋关节后方外侧作一个纵向切口,将股骨颈、关节囊、髋关节以及骨质部位充分暴露,之后将股骨颈给予截断,同时将股骨头进行取出,重建粗隆,骨折块采用张力带进行固定,之后进行扩髓,并且对骨髓腔进行修凿冲洗后,安装假体进行试模,然后填充骨水泥,置入股骨假体柄,观察骨水泥,待其凝固后,即可将髋关节进行复位,之后给予常规止血以及留置引流管,最后将切口缝合,术毕,之后为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评估患者术后三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②记录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SPSSl7.0软件整理,通过()表示组间正态分布数据资料,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II组患者(P<0.05),见表1。

2.2 I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显著高于II组患者(P<0.05),见表1。

2.3 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II组患者(P<0.05),见表1。

3 讨论

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需要进行长期的卧床治疗,并发症多,且复位效果不理想,而手术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骨折带来的疼痛感,而且还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有利于患肢功能尽快恢复[1]。内固定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内固定坚强坚强以及复位准确等优点,但其缺陷在于手术适应症要求较高。近几年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鲁良等[2]指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卧床时间,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II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I组患者(P<0.05),和鲁良等[2]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带来更大获益;同时I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I组患者(P<0.05),这提示我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除此之外II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显著低于I组患者(P<0.05),其原因可能是因为II组患者在术后一周即可下地进行负重锻炼,进而对其卧床时间起到了一定缩短效果,而I组患者的下地负重锻炼时间较晚,因此导致其肢体功能恢复速度相对缓慢,进而卧床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顾军,冯晓军,华荣,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7,43(11):797-799.

鲁良,白涛.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远期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1):116-118.

猜你喜欢

髋关节功能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00例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