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个统一”: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教育价值探析

2020-03-02彭杉杉邹之坤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彭杉杉 邹之坤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好思政课“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八个统一”是新时代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资源在精神与物质层面具有双重优势,这使得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具有思想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等特点,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八个统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1-0058-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101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并具体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1]。教育部党组在2017年12月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其中“推进文化育人”指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等活动[2]。本文结合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文化育人功能,从思想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3个方面探究红色文化教育所具备的“八个统一”。

一、高校思政课中的红色文化教育要有思想理论性(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所在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因此,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课的底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4]的基本要求。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的政治引导功能在于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基本路线方面展开的,无论是革命文化教育,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都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政治方向,体现了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题中之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红色文化教育是具有高度政治站位的思政理论课。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还必须与学理性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政治理论的科学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这就需要加强思政课的学理性探究。思政教育并非口头传达,而是要通过深入探究真理的科学性从而做到以理服人,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原则。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中的红色文化教育不能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而是要进行透彻的学理分析。如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实践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在课程中不仅需要讲清历史,还需要探究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性[6];探究红色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开辟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撑;探究继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建立中国特色政治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7]。由此,思政课中的红色教育才能更具学理性,更具引导性。

红色文化教育融革命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于一身,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有政治性底色的思政课;同时,红色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具有学理性价值的思政课。因此,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具有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特点的思政课。

(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价值性,源于高校思政课所讲的有关社会发展以及人生成长的“大学问”,这就必然要求以价值性来决定内容的取舍[8]。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教育而言,2017年5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指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9]。从这一角度看,高校思政课中的红色文化教育既包括革命文化教育,又包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体现了在思政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知识性。如果没有融入知识传授,思政课的价值引导就会流于空泛,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10]。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时曾指出:“接受传统教育很有必要,要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我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11]深刻体现了红色文化所承载的文化根基以及知识性价值。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蕴含着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的历史底蕴,体现着党的先进思想,展现了党的革命实践精神。可见,红色文化教育不仅是价值观教育,更拥有着厚重的文化根基和知识性价值。

红色文化教育是增强学生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思政课;同时,红色文化教育讲述的是“我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蕴含着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是具有知识性价值的思政课。因此,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具有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特点的思政课,是可以“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的思政课。

(三)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建设性,傳导主流意识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2]融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身的红色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锻造出来的文化,其所传递的主流价值形态为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理论建设性。这种建设性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上,也体现在对思政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上。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锻造的先进文化和理论经验为高校思政课程提供了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指导依据。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坚持批判性,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颜晓峰等学者认为,思政课推进建设过程中的“批判性”主要包括3个层面:一是对思政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资源投入不足的错误认识的批判;二是对以西方为“马首是瞻”的错误言论、观点和思潮的批判;三是对歪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歪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歪曲国史、党史、军史等错误言论、观点和思潮的批判[13]。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摸索锻造的文化,经历过“左”与“右”的磨砺,直面过西方的种种错误言论与思潮,在对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有所批判的基础上前进,在建设性与批判性的摸索中形成了不可磨灭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可以说红色文化教育是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鲜活教科书。

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的历史,体现着党的先进思想,展现了党的革命实践,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因此,具有“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特点的红色文化教育深刻体现了高校思政课的思想理论性。

二、高校思政课中的红色文化教育要有亲和力

(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学理性,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同时红色文化具有理论性,它承载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以及人民群众的革命历程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是具有理论根基与知识性价值的。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4]。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性方面,红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红色文化资源除了精神形式之外,还包括物质形式,包括革命遗址、领袖故居、纪念馆、博物馆、文献文物、陵园碑刻等[15]。红色文化的精神形式除红色精神,革命精神之外,还有一定的具象载体,如红色诗词、歌谣、文学作品、歌舞、影视、戏剧作品等[16]。因此,红色文化教育既可以通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实践方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又可以采用如“红色绘画”“红色歌曲”的特色课程方式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红色文化所传承的精神内涵。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理论性特征;红色文化多样化的精神和物质载体具有实践性特点。因此,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特点的思政课,是有利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思政课。

(二)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统一性,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17]。坚持统一性原则是思政课自身的规定性和规律性所决定的[18]。无论是坚持教学目标的统一性还是坚持课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的统一性,都是因为思政课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统一性原则,红色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更要坚持统一性原则,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题中之义。

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多样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多样性原则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与学习兴趣,从而切实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考核与管理方式。红色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使得红色教育具有实践性特点,因此在实践教学与特色课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对于井冈山地区的学生可以因地、因时、因材重点学习井冈山革命的历史和革命精神,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音乐系学生,可以针对专业特色,通过红色歌曲、红色歌剧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一部分,需要符合思政课自身的规定性和规律性,其中具有统一性是题中之义;同时高校红色教育因其独特的实践性特点更容易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因地、因时、因材施教。

(三)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蕴含内在规律的科学化过程,它需要“从教育对象实然和应然层面的政治素质出发,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19]。因此,高校思政课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红色文化教育是具有高度政治站位的思政课,具有政治性、学理性与价值导向性,这就决定了必须由教师所主导,才不会偏离思政课程教育的总方向。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虽然以教师为主导,但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多样性特点,使得它更容易贴近学生,这种实践性、特色性教学方式的展开,需要在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因势利导。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认识问题、心理及心态等方面的问题上给予恰当的引导、解决和疏导。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多种物质与精神载体,有利于红色教育通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实践方式及“红色绘画”“红色歌曲”等特色课程方式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这种实践性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从而使得高校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因此,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特点的红色文化教育能够使得高校思政课更具亲和力。

三、高校思政课中的红色文化教育要有针对性

(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灌输性,“知识输入”是有效实现政治性、学理性、知识性的重要方式。如果没有灌输性教学方式,一味采用启发式教学,则容易陷入“思而不学则殆”的境地。红色文化教育涉及到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范围和历史分期,需要教师吸收如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知识,参考资料丛刊、文献选编、年谱、权威传记等,才能更有利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通过具有逻辑性的“知识输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高校思政课要与启发性相统一,这需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启发中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20]。若不注重启发式教学,则容易令学生陷入纯粹的知识输入之中,产生“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况,或教学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反感、排斥等问题。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红色教育的实践性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如通过对革命遗址的参观、革命事件的阐发、革命故事的讲述,启发学生自主升华爱国情怀,这种启发性教学方式是红色教育的实践性、多样性、主导性所引申的优势所在。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政治性、学理性、知识性使红色教育具有知识输入的灌输性特点;同时红色文化教育独具优势的实践性、多样性、主导性令其更利于开展启发性教学。因此,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具有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特点的思政课,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政课。

(二)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原则。“显性教育”指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打造成思想理论的宣传阵地、价值观念的培育阵地、意识形态的维护阵地、错误思想的斗争阵地[2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22]。高校思政课中需要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党史教育、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题中之义,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是高校思政课具备政治性、价值性特点的题中之义。以显性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宣传,价值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以及其他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3]。“隐性教育”方式指除了专门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通过“隐性教育”方式给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正确的启示和引领[24]。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5]。这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是思政课的“专利”,各个学科、各门课程都应该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这就需要努力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红色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程”的独有部分,更具有“课程思政”的发展潜力。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地理性特征,在高校的地理、旅游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可涉及“区域地理”“红色旅游”“红色资源开发”等具体内容,而专业课教师可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学科与专业课程之中,构建“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政治性、价值性使红色教育具有价值导向的显性教育特点;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与文化载体使其更容易融入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课程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方式。因此,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特点,能够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文化教育。

具有“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以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特点的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思考问题,在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大思政”理念方面具有针对性。

四、结语

第一,紅色文化是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教育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有政治性底色的思政课;同时,红色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具有学理性。红色文化教育是增强学生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确的价值性;红色文化教育讲述的是“我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具有知识性价值。红色文化是在建设性与批判性摸索中形成的不可磨灭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鲜活教科书。这种具有“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特点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政课的思想理论性。

第二,红色文化教育除了具有高度的思想理论性之外,多样的精神和物质载体令其具有实践性特点。红色文化教育需要符合思政课自身的规定和规律,因此需要具有统一性特征;同时高校红色教育适合因地、因时、因材施教,具有多样性特点。红色文化教育需要坚持教师主导性原则,同时其实践性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特点的红色文化教育能够使高校思政课贴近学生,更具亲和力。

第三,红色文化教育的理论性特点使红色教育具有知识输入的“灌输性”特点;同时红色文化教育亲和性特征令其更利于开展启发性教学。红色文化的政治性、价值性需要彰显红色教育的显性教育特点;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与文化载体使其更容易融入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课程之中,形成隐性教育。具有“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特点的红色文化教育是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红色文化资源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优势使得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具有思想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具备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八个统一”的要求。红色教育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3][5][10][12][14][17][20][25]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年12月)[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b7ad62d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1.html,2017-12.

[4][8][13][18][21][24]颜晓峰等.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93-201.

[6]张颢.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8):35-41.

[7]陈世润,李根寿.红色资源:坚持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资源[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1-4.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2017年5月)[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2017-05/07/content_40763627_3.htm,2017-5.

[11]陈端春,王方国.红色文化资源的大学生党史教育价值及实现——以井冈山地区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03-107.

[15][16]林道喜.井岡山红色文化集锦[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1.

[19]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22.

[2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N].人民日报,2013-07-22(1).

[23]张茂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思政“金课”的大格局[J].现代教育科学,2019(7):140-145

(责任编辑:郭彦松)

“Eight Unifications”:A Study on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Red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PENG Shanshan, ZOU Zhiku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China)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ight unifications” in his speech at the symposium for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school. The “eight unification” i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inno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Red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dual advantages on th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levels, which makes the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oretical, affinity and targeted. Besides it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eight unifications” requirements. Therefore, red cultura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educational valu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universities; “eight unifications”

[收稿日期]2019-10-20

[基金项目]四平市社会科学项目“东北振兴战略下四平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PSK201912);吉林师范大学党建(思政)研究课题“红色文化教育与文化自信研究”(项目编号:DJ2019042)。

[作者简介]彭杉杉(1989- ),女,河北文安人,博士,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逻辑学、思想政治教育。邹之坤(1963- ),吉林伊通人,博士,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