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稻谷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湖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03-02王达能

粮食问题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储藏稻谷粮食

◎王达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21 世纪头二十年, 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实施了 “农户科学储粮专项” “千亿产业” “粮安工程” “智慧粮库” “中国好粮油” “五扶工程” 等一大批大型专项工程,涌现了 “隆平高科” “金健米业” “克明面业”“道道全” 等一大批上市公司, 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数项奖项。 2013 年,湖南粮食产业成为湖南省第九个 “千亿产业”。2018 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指出, 力争到2022 年, 湖南粮食产业新增1000 亿元产值。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与创新。 近年来, 全国多个省份都在大力支持建设粮食技术创新中心, 山东省建立了 “国家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和 “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省建设了 “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 山西省建立了“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 湖南作为粮食大省, 籼稻产量第一大省, 紧跟时代发展, 通过建设稻谷技术创新中心,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再创辉煌。

一、 创建稻谷技术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一) 补齐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粮食应急供给支撑技术短板的需要

近年来, 我国发生多起特别重大的公共事件。如2003 年的非典、 2008 年的特大冰灾和汶川地震、 2020 年的新冠肺炎事件等等, 应对这些重大公共事件不仅是对我国的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 同时是对我国应急保障体系和粮食物资系统工作成效的集中检验。 俗话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特殊时期, 粮食应急供应的及时充足,对于应对危机、 稳定人心、 稳定社会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粮食的应急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应急供应网络, 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严重自然灾害或紧急状态时的粮食供应, 稳定了人心。 但从应对重大公共事件上看, 仍然存在短板。

1. 大众的大宗应急储备的储藏技术与物流技术欠缺

目前, 我国粮食应急储备建设重网络, 轻技术的问题比较明显。 以湖南为例, 全省建立了粮食粮油应急配送中心省级25 家、 市级61 家、 县级174 家, 粮食应急储运企业省级15 家、 市级48 家、 县级191 家。 但是没有建立应急大米出入库的产品标准, 其储藏基本采用的是常规储藏方法, 绿色储藏技术没有广泛推广, 没有建立应急大米的储运技术规程, 不仅造成了粮食的浪费,还容易导致应急大米达不到使用标准。

2. 对疫区等重点区域的快速方便食品开发技术研究不足

在特别重大的公共事件发生后, 冲锋在一线的解放军、 医疗救援人员、 志愿者的营养健康保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他们工作量大、 压力大, 为了人民、 为了国家流血流汗, 急需营养补给, 但很可能由于时间紧, 事情急, 环境条件不允许 (比如病毒传染) 等原因使他们不能够按时集中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营养卫生的方便食品是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所急需。 市面上的方便面食品营养单一, 不能满足一线救援人员营养需求, 而方便米饭食品口感差, 菜品少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因此, 开发米制快速方便食品, 解决口感差的难题, 为一线救援人员提供方便快捷营养食品, 是粮食行业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重要创新方向。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明确提出,粮食行业发展方向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 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粮食技术创新中心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 支撑粮食产业发展, 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我国稻谷生产领域技术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稻谷资源已经成为湖南、 江西、 湖北等稻谷主产省的重要资源。 然而, 我国粮食产业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方面,我国粮食企业存在资产总额大,经济效益差,农户存在种粮收益甚微,农户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另一方面,美国ADM、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 等国际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 益海嘉里金龙鱼品牌的粮油大米产品占据中国40%的市场。 两者之间的差距,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粮食转化途径少, 种粮附加值低。 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姚惠源曾指出, 我国稻谷副产品深加工发展缓慢, 稻谷加工全产业链短, 副产品深加工发展迟缓, 技术不先进, 造成粮食加工企业盈利能力差, 效能低下。

精深加工是粮食产业链最高层次、 最增值的环节。 对稻谷进行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可提高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 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湖南省粮食行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 指出,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值与原值比已达到3∶1-5∶1, 而我湖南省仅为1.5∶1。 全世界粮食深加工产品已达300 多种, 仅稻谷 (米) 及其加工制品国际年贸易额达300 亿美元。 表明我国粮油精深加工潜力巨大, 目前主要是初加工制品, 深加工比例在5%以下, 而且初加工中产生的大量次等品、 副产物需要再加工升值, 如仅稻米初加工 (碾米) 后, 每年有近2000万吨节碎米、 2000 万吨米糠、 3000 万吨稻壳需要处理, 再次深加工原料极为丰富, 增值潜力巨大。

《中国的粮食安全》 白皮书明确提出, 粮食行业的发展方向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 倡导推广粮食循环经济模式。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 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 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和特色粮油产品供给。因此, 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 整合产业资源, 建设粮食技术创新中心, 攻克粮食深加工关键技术, 是提高我国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粮食产业效益、 巩固粮食产业基础、 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三) 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解决最关切的民生问题的需要

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切的民生问题,粮头食尾, 食品安全的源头主要在粮食。 2020 年中央一号文明确指出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消费习惯从原来单纯追求吃饱向要吃品质吃健康转变。 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既要保障粮食数量安全, 更要保障粮食营养和质量安全。 从粮食收购、 储藏、 加工、 物流等环节分析, 差缺补漏, 以更加安全、 更加绿色、更加营养为原则, 开发粮食产后技术, 切实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1. 收购环节

由于种植农户专业知识缺乏, 技术落后, 尤其是晚稻收获季节, 易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 部分农户未配置粮食专业烘干机, 造成新收获的稻谷存在发芽、 霉变与品质劣变等问题。 即使农户配置了粮食专业烘干机, 由于烘干机专业性强, 未经培训的农户存在烘干操作不当, 造成粮食黄变率增加。

2. 储藏环节

湖南省粮食仓储技术落后, “机械通风、 粮情检测、 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 为主要内容的“四合一” 储粮技术尚未100%普及, 气调储藏、低温储藏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率极低。 首先, 近年来, 随着国家粮食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和 “优质粮油工程” 的实施, 口感好、 营养价值高的优质稻种值规模突飞猛涨, 优质稻即将与早籼稻平分天下, 甚至未来取代早籼稻的主要地位, 成为湖南省粮食仓储企业收购储藏的主要品种。 由于优质稻还具有抗虫情差、 耐高温性差、 不耐储等特性, 需要准低温或低温储藏技术进行储藏, 造成湖南省粮食仓储企业不敢储又不能不储藏优质稻, 只能采用常规储藏技术储藏优质稻, 进而造成优质稻在储藏期间品质劣变严重、 储藏周期短、 增加粮库进出仓作业次数等问题。 其次,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 在高温季节, 不可避免的会滋生大量害虫蛀食粮食, 高毒农药磷化氢是当前湖南省储粮害虫防治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磷化氢长期反复使用, 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害虫抗性、 农药残留和害虫再增猖獗等问题,影响粮食食用安全。

3. 粮食加工环节

湖南粮食产业受重金属超标和过度加工等问题的困扰。 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打击, 影响了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 碾米企业为了给市场提供既好看又好吃的成品米,同时受市场消费误导的影响对大米进行过度加工,使大米的精度达到原国标的特等米水平, 甚至超过特等米标准, 过度加工目的是追求大米的 “白度、 光亮度”, 错误消费观念的指导下提高一点价格以维持企业的生存。

4. 粮食物流环节

受限于机械化、 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落后,我国粮食在物流环节存在粮食产后损失大、 粮食冷链运输技术落后等问题。 一方面, 粮食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5%左右, 撒漏损失一般占3%-5%。 而欧美国家最高流通费用率不超过25%, 撒漏损失不超过1%。 另一方面, 粮食运输大多采用普通的货车, 当所运输粮食为偏高水分粮或成品粮油时, 落后的物流方式会加快粮食品质劣变, 影响粮食营养和质量安全。

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 需要集聚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进行系统的科技攻关, 因此加快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是实现稻米的绿色安全供给, 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举措。

(四) 搭建优质平台, 实现人才兴粮、 科技兴粮的需要

目前, 我国从事稻谷产后研究开发的人才不是很多, 分散在大学、 科研机构和众多的稻谷加工企业, 由于条块分割和市场竞争等原因各自为战, 成为我国稻谷产后领域技术水平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将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才提供搭建优质平台, 从而实现人才聚集, 资源整合, 形成合力优势,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 “智力” 支撑。

二、 创建稻谷技术创新中心的思路及其功能定位

现代社会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科技、 人才的竞争。 稻谷技术创新中心应该是技术创新研究机构、 稻谷产后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 行业人才聚集的平台、 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心。

(一) 国家级粮食 (稻米) 技术创新研究机构

承担科技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行政部门下达的科研任务, 开展从稻谷收购、 储藏、加工、 综合利用到应急供应、 智能化管理等整个供应链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的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修订和成果推广应用, 为稻米产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承接粮食仓储、 加工、 物流等企业委托的技术研究、 产品开发和装备研制工作, 解决企业加工生产面临的技术难题,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和热点方向, 开展基础性和探索性的自主研究, 为自主创新完成技术积累。

(二) 稻谷产后技术成果孵化基地

承担创新中心主要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承接相关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 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企业的孵化业务, 为行业客户提供成果产业化 “一条龙服务” 和 “交钥匙工程”。

(三) 行业人才的聚集和融汇平台

实行开放管理模式, 承接相关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 创新团队运用创新中心仪器装备开展研究开发; 以项目为纽带, 吸引行业内外人才, 围绕行业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共同技术创新。 面向市场, 强化产学研结合, 深度与行业企业融合,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 粮食 (稻谷) 产后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心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 对接国际一流研究机构, 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 引导行业紧跟国际先进技术。 定期开展粮油保管员、 粮油检验员、 安全管理人员和智能化应用人员的技术培训, 为行业培养出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

三、 实施路径和建议

(一) 统一思想, 提高政治站位

将 “创新中心” 建设提高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工作一系列批示指示精神上来, 落实到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政治高度上来,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政治站位, 明确建设目标, 细化具体任务, 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有效措施, 切实履行指导和协调职能, 努力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确保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 产学研结合, 提高科技转化力

按着产学研结合的要求, 创新中心以湖南省唯一一家集粮食科研、 检测、 咨询、 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检测机构为主体, 联合1-3 家湖南省大型粮食企业, 开展建设, 以期创新中心研发内容直接面向市场, 创新中心研发成果通过大型粮食企业示范引领作为, 以最快的速度向市场转化, 提高科技转化力。

(三) 政策扶持, 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项目申报, 争取中央项目支持,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充分利用申报单位自有条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 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

(四) 人才兴粮, 提高人才待遇

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 待遇是吸引人才最简单的办法, 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一方面, 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 稳人心; 另一方面, 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政策, 增收入, 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技术创新平台为创新中心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储藏稻谷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谦卑的稻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我的粮食梦
田野稻谷香
桃如何储藏
便于储藏的美味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