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着镣铐起舞

2020-03-01陈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4期

摘 要:《墙头马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喜剧,其中李千金的形象在人们眼中也是人生赢家。但透过团圆的喜庆结局,回溯李千金的人生遭遇,人物形象的悲剧意蕴就呈现出来了。封建礼教的长期压迫、想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得的无奈构成了李千金形象的双重悲剧意蕴。

关键词:《墙头马上》 李千金 悲剧意蕴

一、引言

《墙头马上》是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但它说的是爱情的故事,又不仅仅是爱情的故事。刘大杰先生认为它是富于社会性的婚姻问题的一部剧。a李千金作为该剧最重要的主人公,这部剧可以说是她的一部人生悲剧。可历来人们都认为这是一部喜剧,因为之前的种种不幸、痛苦,似乎在大团圆的结局里被消解了。然而,团圆只是表象,李千金无奈之下,以放弃自己人格尊严和自由为代价的妥协,才是团圆结局的本质。李千金的形象是带有悲剧意蕴的,而且这种悲剧意蕴是双重的。第一重是封建礼教对李千金的残忍压迫,第二重是李千金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得的无奈。

二、第一重悲剧意蕴——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悲剧

古代女性的悲剧之处在于她们的一生都不得自由。因为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在男性掌握话语权的大的历史语境下,她们与男性的地位注定是不平等的,她们注定是封建礼教迫害的首选对象。《仪礼·丧服》注疏:“妇人有三从之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子,是其男尊女卑之义。”b可见,女性的一生都屈服于男权的统治之下,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作为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李千金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三座大山的压迫。

(一)原生家庭的桎梏——从父 李千金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李世杰是李广之后,且与当今的皇族有很深的渊源。官宦家庭注重门庭,在子女的教育、看管上丝毫不敢松懈。所以,李千金常年处于丫鬟、嬷嬷的看管之下,学的是三从四德、针线女工,待的是高墙大院、楼阁深闺。李千金的闺阁生活十分单调无聊、枯燥乏味。

《孟子·告子上》 :“食色,性也。”c认为情欲是人的本性。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也提出“性本能”理论,并将其作为与人类“死亡本能” 相对立的一种本能。d可见,对情的追求是生的本能,是人的天性。李千金年已一十八,这个年纪的她向往爱情是天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欲,可她正常合理的人欲却被封建礼教压抑着。她成天被困深闺,见不到围屏上那多情的才子。她被父权至上的伦理所耽误,因为父母好面子,拉不下脸面,她的亲事迟迟未定。所以,唯一 —条可以合“礼”走出深闺的出路被父亲耽误。长期幽居深闺,无法与外界频繁接触,正常合理的欲望诉求得不到满足,唯一合“礼”的出路又被耽誤,原生家庭的桎梏使得原本花容月貌的李千金“消瘦春风玉一围”“宽褪了旧时衣裳”e,她像花朵失去了阳光和水分,迅速枯萎。

(二)夫家的压迫——从夫

1.幽居后园,苦熬七年。本以为大胆逃离了原生家庭的桎梏,一切就会好起来。可是实际上,李千金却是从一个围城跳入了另一个围城。私奔得来的姻缘是不被世俗承认的,是见不得光的,她只好继续过起幽居生活,在裴府的后花园度过了漫长的七年。这七年里,李千金过得担惊受怕,生怕事发,失去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姻缘。这七年里,她生下了一双儿女,经历了生儿育女的艰辛。这七年里,她思念双亲,却锦书难托。幽居后园的七年里,虽然有爱人和一双儿女的陪伴,但这一切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虽然她十分希望裴少俊能够给自己一个名分,但她深知少俊现在功业未建,此时提出不仅不会被世俗承认,还会影响少俊的名声。所以,为了丈夫她选择了隐忍。

2.一朝事发,驱逐出门。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瞒了七年的秘密,一朝被发现就是巨大的灾难。公公咄咄逼人,恶言相向,将罪责全都归于李千金。李千金为了守护自己的幸福,据理力争这是天赐的姻缘。裴尚书设计刻意刁难,让李千金石上磨玉簪,井底引银瓶。结果瓶坠簪折,按照约定李千金被驱逐出门。夫妻分离,母子分散,好好的一个家顷刻间分崩离析。同样是过错方,被大加指责的只是李千金一人,被刁难的只是李千金一人,过错的根源也被归结在李千金一人身上。李千金以一人之力面对千夫所指,是何其悲凉!何其不幸!同样是过错方,裴少俊只是被责怪了几句,勒令上朝求官应举,生活还是按照原计划有条不紊地继续着,没有太大的变动。而对于李千金而言,她的世界崩塌了,夫弃子离;归家后,双亲已不在,她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3.夫君休弃,爱情破灭。“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君心知断肠”f。 一见钟情的岁月静好,以诗传情的怦然心动、月夜私奔的轰轰烈烈、七年同居的相濡以沫,终抵不过父亲的威严、卿相之子的颜面。裴少俊在父亲的威逼下,没有一句抗争,没有一丝犹豫,只是轻飘飘地说了句:“少俊是卿相之子,怎好为一妇人,受官司凌辱,情愿写与休书便了。”只这一句,于李千金而言犹如千斤巨石,砸得她的世界一片狼藉。曾经的誓言成为空话,为爱情不顾一切、舍家私奔成为笑话。原来,她为之不顾一切、倾尽所有的爱情在父权、颜面面前如此微不足道、如此不堪一击。原来,这份爱情从头到尾只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与裴少俊而言,她只是囊箧宝玩般的存在,可以随意舍弃。她的爱情破灭了。

(三)怜子妥协下的团圆——从子 裴少俊状元及第,功成名就之后,想与李千金重修旧好。他百般解释,将自己的休弃之举推脱成父亲之命。他还不顾李千金意愿,要强行入住李府,并搬出自己的父母来做说客。面对裴家人无理的要求、荒唐的说辞、可笑的行径,李千金一番嘲讽之后,仍不愿认下这门亲。但当裴尚书威胁要带走孩子,看到孩子哭闹不止的可怜模样,李千金心中不忍,无奈之下,只好认下这门亲。

对于裴家人,李千金是失望的,她本心是不愿意再回到那样一个冰冷无情的家庭里去的。但是面对一双儿女的哀求,作为母亲的她无法拒绝,也不忍心拒绝。所以,她的认亲之举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无奈之下的妥协。

二、第二重悲剧意蕴——反抗失败,挣脱不得的悲剧

虽然成长于这种畸形的封建礼教文化之下,但面对封建礼教的残忍压迫,李千金没有逆来顺受。她试图去挑战封建礼教的权威,可均以失败告终。反抗父权,追求爱情和自由,结果却是幽居七年后被无情抛弃;反抗夫权,追求人格尊严和自由,结果却是为一双儿女向封建礼教妥协。李千金的每次反抗不是被封建浪潮所吞没,就是被其在不知不觉中同化。她的悲剧在于想奋力挣脱出封建礼教的束缚,却挣脱不得,最终走向了爱情、人格尊严、自由的毁灭。

(一)向往爱情和自由——无情抛弃 常年幽居深闺,年华正好的李千金羡慕围屏上才子佳人、士女王孫的爱情。所以,当她见到风流倜傥的裴少俊便沦陷了,“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g。二人以诗传情,月夜相约,私订终身。被嬷嬷发现后,李千金做出了为爱离家的大胆决定。可是,对于裴少俊而言,在父亲的权威和卿相之子的颜面面前,李千金是可以被抛弃的。

为了爱情,李千金可以放下大家闺秀的矜持,敢于去违背自己的双亲,以大胆的实际行动去同封建礼教抗争,可她最终收到的却是丈夫的一纸休书。这样的一个结果对于李千金而言是意料之外的。她固然考虑过私奔的决定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家长们的不接受,世人的指责。但她绝对没想到,当年那个信誓旦旦的马上少年会违背自己的誓言,会背叛他们的爱情,会最先妥协并站到自己的对立面,给自己致命一击。如果说之前她还想过,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同这封建礼教抗争,但现在的事实却是,她所寄予希望的支撑却恰恰成为伤害她最有力的武器。她所捍卫的爱情都成为笑话,她的抗争于她而言还有意义吗?

(二)渴望尊重和自由——被迫团圆 经历了爱人的背叛、骨肉分散、父母去世的打击,李千金明白了,对于错的人“爱别人可舍了自己”是多么愚蠢的想法。所以,当裴少俊功成名就,携着双亲前来认亲时,李千金严词拒绝。况且,若要为爱情旧话休提,忘记自己曾经遭受的侮辱与不公,舍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这样的爱情李千金宁可不要。可是,面对一双儿女的苦苦哀求,李千金做不到视而不见,她只好妥协,重回裴家。结局看似团圆了,夫妻和好,母子团聚,一家其乐融融。但这是李千金真正想要的吗?诚然,母子团聚是李千金心心念念的。可李千金真的愿意和一个曾经违背誓言的负心人重修旧好吗?再好的感情都经不起背叛和抛弃。公公的陪话将一切责任归结于李千金没事先讲明身份。可李千金想要的不是推卸责任的陪话,她想要的是世俗对自己爱情观的认可,她想要为自己曾经遭受的侮辱和不公要个说法。显然,裴家人在避重就轻。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当年自己犯下的错误,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去承认。试问,这样一份变质的爱情、这样的一个家庭,李千金还会愿意接受吗?

三、李千金形象双重悲剧意蕴的成因

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及叔本华的悲剧价值三级说:“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及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h

以此理论来分析李千金形象双重悲剧意蕴的成因,可以发现:

其第一重悲剧意蕴的成因可以归结到叔本华提出的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及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以裴父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以礼灭情,压抑人性,禁锢女性的自由,任意践踏女性的人格尊严。以裴少俊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品,是可以随时舍弃的玩物。这造成了李千金长期幽居,不得自由,休弃归家,爱情破灭,骨肉分离的人生悲剧。

其第二重悲剧意蕴的成因可以归结到叔本华提出的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李千金生活在一个以封建礼教作为衡量对错的标准、男性话语权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大的历史语境之下,她的反抗之路注定是坎坷的,因为反抗的对象过于强大。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畸形的文化之下,李千金的反抗是带着封建礼教残余的。在关键时刻,她总是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羁绊,没有足够的勇气去与之彻底决裂。这就造成了她渴望挣脱封建礼教的旋涡,却总挣脱不得,每一次总是差那么一点。她似乎摆脱不了这种魔咒,最终只好无奈地与之妥协。

四、结语

李千金形象的悲剧意蕴是双重的,尤以第二重悲剧意蕴最为不幸,最给人以震撼。对于李千金形象的第一重悲剧意蕴,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指责的对象。但对于其二重悲剧意蕴,我们好像找不到可以指责的对象。李千金长期处于那样一种畸形的文化之下,她的认知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切身感受到了封建礼教对自己的压迫,这激起了她反抗的勇气;另一方面,长期接受的教育,让她在做选择时总是顾忌自己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让她失去了与封建礼教决裂的勇气。她只好以自由、人格尊严、爱情理想的牺牲去向封建礼教妥协。封建礼教像个镣铐,牢牢禁锢住了李千金的自由、人格尊严、爱情理想。她戴着镣铐起舞,想要挣脱,却一次一次被牵制住。

a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86页。

bc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上)》,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01页,第2748页。

d 〔奥地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7页。

eg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第38页。

f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4)》,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85页。

h王国维:《〈红楼梦〉 评论》,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2页。

作 者: 陈爽,阜阳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