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双轮驱动”

2020-03-01赵长茂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轮驱动驱动基础

赵长茂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其首要要求是创新驱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事实证明,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无论是速度快慢,还是质量高低,都越来越取决于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技创新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技术先发优势,以拥有和掌握的新技术和发明专利权及行业标准获得超额利润,而且会推动产业水平上升,提高经济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纵观全球,经济运行质量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多为创新型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实践证明,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来说,科技创新是摆脱落后局面、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以欠发达的西部省份贵州为例。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速度名列前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并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推动作用。《2019贵州科技统计年鉴》显示,“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平均增速达28.71%;经费投入强度从0.63%增长到0.82%,平均增速为14.09%,排全国第三位。2018年全省R&D经费投入达121.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关口,比上年增长26.8%,增速为全国第二;经费投入强度排名从全国第27名升至第24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总体上看,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科技强国比还有很大差距。

导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不强的基础性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教育不适应创新发展的要求。基础研究薄弱的主要表现是科技创新缺少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从“1到2”的模仿过程也缺乏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再创新能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发挥不了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加强我国基础研究势在必行。教育不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突出表现是不能满足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力供给、核心技术突破的需要,或者说培养不出足够的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评价是:“总的来说,中国学生没有接受过独立思考的训练。他们只会依循老师、以及老师的老师所设定的路径向前,而大多数学生也都乐意如此。然而,这种方法不太可能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开辟新的方向。”显然,基础研究和教育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新,从而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问题是提出解决问题思路的导引。补齐两大“短板”,不仅成为共识和国家意志,而且已化为各方面的实际行动。

补齐基础研究“短板”的基本思路,一是要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显著加大,但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一直偏低。资料显示,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例一般为15%~20%,美国约为18%。我国这一比例近些年逐步提高,但依然偏低,2018年为5.6%。国家财政预算应更大幅度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同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基础研究。二是提高基础研究人员待遇。尽管待遇不是基础研究出不出成果的决定性因素,但待遇长期偏低肯定不利于激励研究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更不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进入基础研究领域。提高相关待遇,是稳定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的必要措施。三是创设不急于求成并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基础研究领域创新尤其如此。相比应用技术研究,基础研究更具有不确定性,研究周期更长而且失败或出不了成果的几率更大。所以,要鼓励创新,就必须从基础研究的特点出发,创设不急功近利的科研环境,营造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构建定位清晰、任务明确、布局合理、开放协同、分类管理、投入多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体系,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体系。近年来,国家推动基础研究的力度明显加大。2017年5月出台“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2020年1月出台《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切实解决中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要求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努力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发现新现象。

补齐教育“短板”的基本路径是深化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创新靠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从各国实践看,凡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都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是突破常规和定势,天马行空、不受任何套路拘束地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科学史上有重大创新成果的科学家都具有发散思维的特质,可以说,这一特质是奇思妙想、原始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着眼于更多创新型人才培养,破解“钱学森之问”,满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要,中国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一要继续深化考试制度改革。目前的标准化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要通过考试制度改革,把学校教育引导到发散思维的培养上,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二要进一步深化招生培养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把一些偏科但在某个方面有天赋或有“异能”的学生招进学校。人才培养要避免一个模式,要不拘一格、教而有类。这个“类”,是指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天赋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更多具有开放性思维的人才脱颖而出。韩国专设科学英才高中,专门培养在理工科方面有天赋的学生的做法值得借鉴。

坚持制度创新驱动

制度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制度创新程度决定科技创新程度。有关创新驱动的制度创新,具体指向是科技体制及相关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激励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促进新成果推广应用,形成新的生产力。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出现“井喷”现象,功在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善。但总体上看,制度创新仍然不能满足创新驱动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技体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在2018年5月的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强调:“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强调“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需要不断改革”,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科技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另一方面,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科技进入创新活跃期,正在经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过程,而制度创新或体制变革跟不上日趋活跃的科技创新的步伐。在稳态的制度或体制机制对动态的科技创新形成不合理约束,滞后的政策规定成为创新的羁绊的情况下,不仅出创新性科研成果难,而且新成果推广应用难,从而科技创新就难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基本。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完善支持政策、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着力推进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是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

要着力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所以,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但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高水平创新人才短缺,特别是领军人才匮乏。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获得,无非两个途径,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关于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要通过改革破除条条框框,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创设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端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为此,要建立符合高端人才特点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关于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放开。”“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化视野,下大力气引进高端人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已经具备更多引进高端人才的条件和能力,我们应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猜你喜欢

双轮驱动驱动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整式”基础巩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提振实体经济的“双轮驱动”
人类文明的底色: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
坚持倒逼降成本和转型发展的双轮驱动走出脱困前行的新路径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