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门诊手术室的管理策略

2020-03-01李岚刘思洋何宇红余追邵华王进松王晓利蔡小俐余墨声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门诊手术室消毒

李岚 刘思洋 何宇红 余追 邵华 王进松 王晓利 蔡小俐 余墨声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感染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重症病人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 、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2-3]。目前,新冠肺炎已经蔓延至全国大部分省市及境外地区,且确诊病例数仍在不断迅速上涨,已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4]。我国多个地区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5]。目前,新冠肺炎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者,但无症状感染和潜伏期病人也具有传染性[6]。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存在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医疗机构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新冠肺炎传播的隐匿性和复杂性是控制疫情工作的难点。疫情期间,医院面临一些需要急诊或限期手术、基本排除新冠肺炎的情况,但考虑到潜伏期的风险而不能完全排除新冠肺炎的病人。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必须及时顺利地实施手术,同时还须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做好门诊手术室的管理和感染控制工作,对于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的传播和保护医务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的制定和医护相关知识培训是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根本保证

1.制定严格的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和应急预案:参照《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的通知》制定门诊手术室防新冠肺炎的消毒隔离措施[7]。手术室严格分区,手术间外划分出缓冲前室,用于实施手卫生和分级防护[8];手术室的空调系统改造;手术室的日常消毒规范与质控;进入手术室人员的体温及异常情况的监控;固定专人负责督查手术室人员个人防护着装、标准预防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规范手术流程,手术期间手术人员不得离开手术间,设置内外巡回,物资由外巡回送入;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制定手术中突然发热病人的应急预案,手术病人在手术室突发高热者应采取就地隔离,并及时向医院新冠肺炎应急指挥部汇报。如是疑似病例,术后将病人送进指定隔离病区,该手术间人员作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进行临床医学观察两周,手术室行空气、地面和物品的消毒,处理完毕须与医院感控办联系,进行物表和空气采样检测,结果合格才能继续使用。

2.手术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所有手术人员应掌握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防控要点,可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进行个人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门诊手术室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培训中要进行点对点指导防护用品的穿戴,并组织考核。考虑到当地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发区,无症状感染者与潜伏期的风险也存在。手术医务人员与病人为密切接触,应该给予二级防护,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或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如手术有可能发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喷射或飞溅的情况,实行三级防护,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戴全面型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

二、疫情时期门诊手术分类接诊与防护措施

1.限期手术:门诊限期手术的手术时间可以选择,但有一定的限度,不宜延迟过久。如有恶变趋向的体表包块等,医院和科室通过各种平台进行科学普及,包括医院网站、云医视频问诊等形式[9],让病人了解何种情况可以等待择期手术,什么情况是需要来医院就诊,并采取网上预约方式,预约时除告知其基本流程,还应指导其自行在家中监测体温,持续3天,如无异常方可来就诊。病人和家属如实填写就诊人员信息筛查表,并签字留存。就诊时将病人引导到相对隔离的诊室。达到限期手术指征,还需在门诊完善胸部C T、血常规、核酸检测,基本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手术。如果病人有发热,需要在发热门诊排除新冠肺炎才能进入门诊,如果病人在发热门诊确诊或疑似为新冠肺炎,建议转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

2.急诊手术:急诊手术是指病人病情严重、需在短时间内迅速手术,入手术室前在保证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必须行胸部CT、核酸和血常规检查,结果无异常者请示科主任后,按常规通道至手术室行急诊手术;结果为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转定点医院治疗,如需紧急手术则由专用通道送至医院专用负压手术室进行手术,手术相关人员进行三级防护。情况危急者立即手术,无法进行相关检查进行排查新冠肺炎者,需按确诊病人做好防护措施,在医院专用负压手术室完成手术[10]。

三、手术过程的防护与管理

手术当日需了解病人体温、血常规、核酸检测和胸片情况,进入手术室前再次测量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手术医护人员防护物品仅在隔离区域使用,禁止穿戴防护用品离开隔离区域。尽量减少开门传递次数,且药品和一次性物品单向流动,只进不出。手术不再安排参观学习人员。手术结束后,手术人员按照标准脱摘程序脱下防护用品,离开隔离区域。将医疗废物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扎口称重,贴好标识后转出。手术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病人情况,若发现体温有异常,需及时加测体温;如在手术室内测得体温≥37.3℃,应立即关闭净化系统,门上悬挂‘发热病人’标志。所有人员不能随便进出体温异常的手术间,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做完手术后按隔离手术处理[11]。

四、对术后环境和物品的消毒管理

1.手术间环境处理 :新冠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空气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新冠肺炎扩散的重要措施。术后关闭手术间的层流和送风,可使用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喷雾密闭消毒1~2小时,再进行各项物品的清洁消毒。手术间内地面和墙壁消毒通常采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有明显的血渍等体液污染时,取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高效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使用后吸水材料或干巾作医疗废物处理。

2.手术物品消毒:术后落实各项物品的消毒措施是切断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防止新冠肺炎传播的重要环节,将手术间物体表面 和微泵、心电监护仪等仪器设备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或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纱布擦拭干净,待表面干燥后使用。手术器械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清洗后送供应室灭菌。防护镜及全面罩呼吸保护器用有效氯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备用。手术服先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密闭包装,并做好标识。

3.手术污物的处理:手术耗材和用品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用后与其他废弃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处理。手术用缝针、刀片等锐物需装入专用利器盒内再装袋焚烧销毁。手术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等用高效氯消毒液搅拌浸泡1小时后倒入下水道,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再次处理[12]。

五、小结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门诊手术室也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既能做好医务人员术中防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又能及时有效地为病人实施救治生命的手术,为此我们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门诊手术室的管理与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学科的管理探索一套应急的工作经验。当然,因时间紧迫、疫情的不断变化等因素,本文中的经验总结难免有不足之处,也希望能在未来得到完善。

猜你喜欢

门诊手术室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门诊支付之变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