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帮扶模式探索

2020-03-01张春兰

文物春秋 2020年6期
关键词:屏南办展福州市

张春兰

(福州市博物馆,福建 福州350011)

近年来,我国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速。2019 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博物馆·文化中枢”论坛上发言指出:“截止目前,我国博物馆总数已经超过5354 家,平均26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2008 年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仅319 座,2018年,总数已超过1600座,十年间增长了5倍多,并且还在以每年200 座左右的速度增长。”[1]非国有博物馆在收藏文物和展示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非国有博物馆快速增长、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下,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多数非国有博物馆面临资金短缺、专业人员不足、办展能力弱、藏品保存环境差等困境。因此,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健康、有序、高效发展是当前我国文博事业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推进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提高办馆质量,2018年10月,由福建省文物局牵头,福州市博物馆与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正式建立了对口支援、结对帮扶关系,开创了福建省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帮扶的先河。

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棠口镇漈头村,由退休老干部张书岩于2017 年创办,是闽东地区首家非国有博物馆。馆内藏品主要为反映屏南地区耕读文化的相关物品,有陶瓷器、铜器、锡器、古钱币、古票据及木雕、石雕、砖雕等,合计有3 万余件,独具地域特色。展厅面积3000 多平方米,设有历史文物展示馆、农耕文化展示馆、耕读文化体验馆、木雕精品展示馆、古代家居展示馆、民俗风情联播馆、课读杂艺陈列馆、清风正气史鉴馆、屏台情缘展播馆、世界张氏史料馆、基督教文化展馆、屏南非遗小展馆、福建乡村记忆实物档案展示馆等13 个展馆。此外,还配套推出了石磨豆浆、制陶瓷、打糍粑、织土布、编草席、脚踏碓等深受观众喜爱的体验项目。自该馆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中外游客30 多万人次,有100 多家国内外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具有一定基础、发展潜力不错的非国有博物馆,但目前也面临运营经费短缺、专业人才缺乏、展陈经验不足、文物保存环境差、展陈设施落后等困境。

福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7 年,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文博路8 号,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下辖福州文庙保管所、华林寺保管所、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邓拓故居保管所、闽王祠保管所、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陈绍宽故居等7个馆所,展厅面积5447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1533 平方米,拥有较好的展陈和保管条件。馆藏文物丰富,品类齐全,共有7934 件(套)文物,以寿山石雕、丝织品、字画、沉船出水瓷器为主要特色。现设《闽都华章——福州历史文化陈列》和《海丝门户,有福之州——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两个基本陈列。福州市博物馆拥有一支展陈策划与制作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每年除了做好本馆和下属馆所基本陈列的提升改造外,还推出了一系列临时展览,近年来先后举办《怀古匠心收藏精品展》《南台往事——近代福州历史记忆收藏展》《海丝遗珍——“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等近百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性展览,其中《海丝遗珍——“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先后在景德镇、武汉、东莞、海口、昆明、唐山、大连、长春等全国20 个城市的博物馆进行巡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独立策划和制作的陈列展览屡获大奖,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荣获“中国十大陈列精品”提名奖,《福地宝船,海丝帆影》荣获“福建省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近年来福州市博物馆还开展了“国学讲座”“免费鉴宝”“牵手市博欢聚周末”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

为了深化福州市博物馆与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关系,落实好两馆之间的帮扶活动,双方签订了“结对帮扶活动协议书”,主要内容包括:福州市博物馆在藏品保管、展览筹办、文物保护修复等方面派遣专家为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进行指导;鼓励和支持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走出去”办展,福州市博物馆在展厅及展览设施方面提供免费支持;双方同意在各自馆内为对方提供宣传;福州市博物馆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前提下为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藏品保护修复提供人员和设备支持,开展的业务培训邀请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人员参加。

根据双方签订的“结对帮扶活动协议书”,结合双方博物馆的工作实际,在帮扶工作实践中双方探索出了业务指导、联合办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帮扶模式。

1.业务指导模式

福州市博物馆对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业务指导帮扶,具体包括藏品保管、展览筹办、文物保护修复等方面。(1)藏品保管

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主要有借、租、赠、寄、买等形式。“借”,即打借条向亲朋好友借;“租”,即花钱租用;“赠”,即接受捐赠;“寄”,即物主短时寄存并允许使用;“买”,即按法律程序购买。其藏品分别保存在13幢古民居内,保存环境差,设施简陋,保存方法不规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些金属质地的藏品已有氧化生锈现象,纸质品、布艺制品等有机质文物也出现虫蛀、霉变、腐烂、破损等损害。福州市博物馆拥有专业的藏品保管人员和丰富的藏品保管经验,陆续派出多名专业人员到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进行专业指导和科学培训,帮助其建立起规范的藏品总账、藏品档案和藏品数据库,使藏品得到了更好的保管。

(2)展览筹办

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展厅设于古民居内,展厅空间受限;展览缺乏科学策划,主题不鲜明,内容陈旧;展览设计与制作力量薄弱,形式单一,展示手段陈旧,展示效果较差。福州市博物馆拥有一支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展览策划与制作团队,在展览内容和形式方面对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进行指导,帮助其提升展览的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3)文物保护修复

福州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字画和丝织品修复。针对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藏品保护方面的不足,福州市博物馆派出专业文物修复人员对该馆生锈的金属藏品进行除锈保护,对纸质藏品进行防虫、除霉、修补、裱褙等保护工作,对破损、霉变的布艺藏品进行修补、防霉等保护工作。

2.联合办展模式

联合办展是结对帮扶的重要内容。结对帮扶关系确定后,两馆决定选择合适的主题联合打造一个特色展览。双方首先成立了联合办展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以福州市博物馆业务人员为主力,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业务人员为辅助。项目组多次赴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进行馆藏文物调研,发现该馆有关“福”文化的藏品数量众多、独具特色,最终决定在福州市博物馆举办有关“福”文化的展览。

展期选定在2019 年春节期间,因为春节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此时为广大观众送上一个寓意“身在福中、福韵常在”的吉祥展览,非常契合节日气氛。春节前夕,《“福”在福地——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福文化收藏展》在福州市博物馆隆重开展。展览设计带有浓浓的节日氛围,博物馆大门张灯结彩,展览序厅迎面为乾隆皇帝御赐广东提督甘国宝的大幅“福”字(复制品),寓意为“开门纳福”“迎面接福”“福在眼前”(图一)。展厅内展示了从瓷器、家具、竹编、女红、木雕、石雕等11类藏品中遴选出来的200多件“福”文化代表性展品,涵盖了人们吃、穿、住、用等方方面面,全面展示了“福”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多姿多彩。展览期间两馆还组织了“福”文化系列知识讲座。该展深受观众喜爱,好评如潮,在展出的半年时间里,观众达10 多万人次,联合办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为了巩固两馆联合办展的成果,深化合作,扩大展览的影响力,《“福”在福地——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福文化收藏展》在福州展期结束后,项目组对展览进行了展品扩充和内容充实,并于8 月在屏南县旅游中心继续展出(图二)。9 月,两馆根据展览内容编撰出版的展览图录《福在福地》,是对此次联合办展成果的总结。

图一 福州市博物馆《“福”在福地——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福文化收藏展》序厅

图二 屏南县《“福”在福地——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福文化收藏展》展厅

此次联合办展,福州市博物馆是主导力量,在展览策划、藏品鉴选、形式设计等方面彰显了自己的文化担当,并对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指导,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办展水平。实践证明,联合办展是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帮扶的一种有效模式,应积极推广和深入探索。

3.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模式

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平台,“博物馆应该更多地走出馆舍天地,为社会提供形式更加多样和内容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2]。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在社会服务方面进行过积极探索,尤其是在民俗活动策划组织方面,例如,在本馆推出了石磨豆浆、制陶瓷、打糍粑、织土布、编草席、脚踏碓等比较接地气的体验项目,深受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欢迎。但是受地域和影响力的限制,参与者主要来自本县,外地观众较少,且举办活动涉及方面多,费用需求大,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感觉力不从心。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是摆在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面前的现实问题。

有效的宣传推广是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结对帮扶过程中,福州市博物馆采用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方式和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方式相结合的宣传模式,建立了一个多角度、分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广体系。活动前期通过《福建日报》《福州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等传媒力量,对结对帮扶活动、联合办展及主题活动进行了预热宣传。活动期间又邀请省、市多家新闻媒体进行现场采访与专题报道,扩大了本次结对帮扶的影响力,提高了两馆的知名度和社会服务能力。

此外,结对双方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福”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可分为“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类。

1.“引进来”系列活动。春节期间,结对双方在福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博物馆里过大年”公益活动,观众可以现场体验织布机、打糍粑、做米粿、石磨豆浆、脚踏碓等屏南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品尝现场制作的豆浆、米粿、糍粑等。同时,邀请著名书家现场为观众写“福”字,送“福”字,让观众在知福、懂福、大饱眼福和口福的同时,把“福”带回家。元宵节又推出了“博物馆里闹元宵”公益活动,邀请福州市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观众制花灯、做剪纸。

2.“走出去”系列活动。结对双方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福”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用百余件展版向师生介绍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赐福”“摸福”“祈福”“祝福”等“福”文化,以及在衣、食、住、行中与“福”文化有关的代表性物品,师生们还可以通过剪“福”字、拓“福”片、领“福”贴等活动亲身体验“福”文化。活动先后走进了福州十八中象园分校、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校园,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福”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在福州地区的广泛深入开展,扩大了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其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福州市博物馆和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探索了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联合办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三种主要帮扶模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办馆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福州市博物馆对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业务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馆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双方共同筹划的《“福”在福地——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福文化收藏展》的成功表明联合办展的帮扶模式很有前景,国有博物馆利用自己在资金、场馆、人才、技术上的优势对非国有博物馆给予帮扶实现了两馆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对充分发挥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特色优势,提升其办展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实效。

[1]刘玉珠.作为文化中枢的中国博物馆[EB/OL].(2019 -05 - 20)[2020 - 02-15]. http://www. sohu. com / a /315118927_426335.html.

[2]魏峻.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J].东南文化,2019(2).

猜你喜欢

屏南办展福州市
会展信息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2020年5月-2021年12月
中国鼓励企业线上办展参展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集中办展聚精华,海博会打造交易型专业展会
美籍华裔少年“支教”屏南乡村
屏南县茶产业发展概况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