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的水解教学设计案例

2020-02-29高文强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酸碱性盐溶液电离

高文强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择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医用化学基础》第三章电解质溶液第三节盐的水解。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盐溶液的酸碱性,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构建完整的电解质溶液体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缓冲溶液的关键点。另外,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很强,是前面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等知识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酸碱平衡失常对人伤害很大,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本节内容对学生认识体液酸碱平衡至关重要。

2 学情分析

2.1 认知分析

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本质等电解质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不能运用化学知识来理解医学基础知识。

2.2 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但思维的严谨性仍相对薄弱。

2.3 学习风格分析

中职学生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但学习目标不明确(浅尝则止),学习习惯差(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说出盐的水解的定义,分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能够描述盐的水解的本质;知道盐类水解在生活和医学中的应用。

3.2 技能目标

通过讨论分析、理论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合作的能力,运用化学知识理解医学知识的方法。

3.3 职业素养目标

在实验和理论探究中,感悟化学理论严谨的逻辑性,医学与化学的紧密性。

3.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盐溶液酸碱性的分析判断。

(2)难点。盐的水解本质。

4 教学策略

在教法上,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宽,综合性强,所以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互动讨论法、教师讲解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学法指导上,与教法相呼应,采用合作探究法、分析推理法和模拟练习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出盐的水解的概念,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5 教学过程

见教学过程内容一览表1、表2、表3。

表1 教学过程内容之一

表2 教学过程内容之二

表3 教学过程内容之三

6 教学评价设计

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和手机,对教学效果作以下两部分评价。一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设计做出改进。二是对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出改进。

7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可取点在于把教学重点盐溶液的酸碱性具体化细化,设计成四个层层递进的小问题,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溶液中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分析推理出盐溶液的酸碱性进一步从分析推理过程突破盐的水解本质。这样的设计让复杂的推理过程更加直观明了,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层层递进,细化,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对重难点的突破也相对容易。本教学设计要是能够融合一些信息化的手段,如微观角度分析中能够加上盐的离子和水的离子相互结合动画,可以使教学难点的更加容易突破。这也是本教学设计的欠缺点。

猜你喜欢

酸碱性盐溶液电离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三类题型探究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水的温度对盐的溶解度有影响吗?
如何复习“水的电离”
锂皂石在不同盐溶液中溶胀性能的研究
浅谈溶液中水的电离度
第十单元酸和碱
归类总结促进H2O电离的反应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