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妊娠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比较

2020-02-28崔钟秀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生期胰岛素泵病患

崔钟秀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为能深入分析关于比较分析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式下妊娠糖尿病(GDM)临床治疗效果,此次临床实验观察研究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所收治GDM病患80例为对象,分别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给药方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方式,以下为此次临床实验观察研究的具体结果:

1 一般基线资料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取2 0 1 8 年3 月-2 0 1 9 年4 月 我 院 所 收 治G D M 病 患80例为对象:病患年龄的区间范围25-36岁,平均的年龄(26.35±3.16)岁;常规组,病患年龄的区间范围23-35岁,平均的年龄(24.17±3.02)岁;所有的病患、家属们均知晓、应允此次临床试验观察,同意书已签署。两组病患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可比性存在,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病患均给予日常饮食控制,不给予降糖药物治疗,无胰岛素的抵抗情况存在。常规组多次实施皮下注射治疗,每日餐前15min给予病患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若病患血糖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则睡前需进行1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早晚两餐前的15min,给予病患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之后,需检测病患血糖指标;干预组则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方式,皮下持续注射与三餐前的皮下注射控制血糖相结合,胰岛素剂量为0.5U/kg,基础计量为重量1/2,使用胰岛素泵全天内持续给予病患皮下注射治疗,剩余胰岛素,则于三餐前注射。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两组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及胰岛素的剂量。

(2)比较分析两组围生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1.4 统计法

通过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计数的资料用x2计作算检验,t值对计量的资料作计算检验。P<0.05,证明组间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及胰岛素的剂量

两组在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及胰岛素的剂量之间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 比较分析两组围生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围生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低,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 讨 论

妊娠糖尿病(GDM)病患,早期实施血糖控制,是降低病患围生期发生不良结局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1]。针对于GDM,在临床上普遍采取胰岛素的皮下注射给药治疗方式,病患每日均需接受4次以上注射治疗,无疑是增加病患的痛苦程度[2]。现有研究资料中明确指出,可通过胰岛素泵持续注射给药治疗的方式,以免除GDM病患多次注射胰岛素的痛苦,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给药时间及药剂量,提升临床疗效[3]-[4]。那么,为进一步验证此种给药方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主要选取了我院所收治的80例GDM病患,将其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常规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干预组),经临床对比研究之后发现,两组在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及胰岛素的剂量之间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围生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低,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综上所述,针对GDM病患,临床上建议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方式,避免病患承受着多次注射胰岛素的痛苦,有效把控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及剂量,避免围术期发生不良结局,为母婴健康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生期胰岛素泵病患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认知、围生期指标与分娩结局的影响